【上海的女儿】
《上海的女儿》这部艺术影片
讲述了著名演员周采芹的人生故事。
提到周采芹,或许大多数人
还没有更深的印象。
但早在上世纪中旬,
她的名字就已经红遍整个欧洲了。
在好莱坞,曾有这样一句话:
“男有李小龙,女有周采芹。”
没错,在上世纪中旬,
周采芹就已经成为了东方女星的代表,
还曾一度在西方掀起
东方妆容的风潮。
而巩俐,杨紫琼,章子怡
这些如今的国际巨星,
都要比周采芹进入国际视野的
时间晚了几十年。
在周采芹的身上,
有太多无法复制的传奇。
比如,她是京剧大师周信芳之女;
又是第一位英国
伦敦皇家戏剧学院的华裔院士;
也是第一个在英国出版
中文唱片的歌手;
她曾出演《007》,成为首位
华裔邦女郎;
还是第一位获得美国艾美奖
终身成就奖的中国演员...
经历过事业的大起大落,
婚姻的两次失败,
以及亲人的变故...
她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
充满了传奇色彩。
但最令人敬畏的,
则是在她身上所散发的
自信优雅的气质
和超然笃定的人生观。
《上海的女儿》这部影片,
再一次让人们将视线,
投向这位伟大演员背后的故事。
1936年,周采芹出生于上海。
父亲是京剧表演大师周信芳,
母亲则是上海滩天宝银楼的三小姐,
上海社交圈的名媛裘丽琳。
这样的家庭让周采芹从
一出生就注定了不平凡。
正如周采芹所说的:
“我是生在戏箱里的孩子,
当时我的父母在天津巡演的
时候生下了我,从此,我的命运
就和舞台无法分开了。”
母亲裘丽琳
童年时期,
父母给予她的影响很大。
尤其是母亲,
她告诉周采芹,女孩子
需要拥有独立自主的性格,
不能总是指望着嫁妆,
它只会像磨盘一样吊在你的脖子上。
你需要的是一肚子的知识,
这样才能轻装前进,
成为真正独立的人。
这样的独立女性
思想在当时可以说
是及其前卫的,
周采芹记住了母亲的忠告,
在往后的七十年,
她也用行动证实了母亲的观点。
少女时期的周采芹
十六岁那年,因为局势动荡,
母亲迫于无奈,将五个孩子
分别送往国外生活,
周采芹也不例外。
她独自前往英国学习戏剧表演。
初到国外时,从小就养尊处优的采芹因为缺乏独自生活的经验,一下陷入了生活的迷茫中。她不会洗衣服,晾衣服,洗过的旗袍直接挂入柜子里,导致全部发霉只得扔掉;她也不会烧水煮饭,第一次烧水时,她甚至没加水就烧了起来。
如果是正常的富家小姐,可能会受不了这样的落差,嚷嚷着回国。但周采芹并没有抱怨母亲,而是在每一次闹笑话后不停地学习,改变自己,加强生活能力,同时也比其他同学更认真地对待学习。
在念书期间,
曾有白人同学毫不留情地嘲笑采芹:
“你永远不可能得到演出机会,
因为伦敦的舞台上
不需要一张东方人的脸。”
但这样的讽刺不仅没有打到她,
反而使她愈发坚定,
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
让东方面孔出现在西方电影中。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959年,周采芹参演了舞台剧
《苏丝黄的世界》,剧中,
她饰演一名风情万种的东方交际花。
这部片子结束后,
受到了空前的好评,
伦敦街头的女孩们
甚至掀起了穿旗袍,
染黑直发,画杏仁眼的风潮。
整整三年,周采芹的名字
一直被记录在伦敦西区
威尔士剧院的灯箱广告上。
之后,周采芹从英国
前往好莱坞发展,
几年后她出演了《007》系列电影,
成为第一位华裔邦女郎,
这比1997年出演
《007之明日帝国》的杨紫琼,
要早了将近30年。
1972年,周采芹又凭电影
《斗争对象》中的一角,
被提名英国电影电视演员协会
最佳电视演员,
她的实力与名气得到了
欧洲影坛的认可。
在演艺事业进行得顺风顺水时,
她的婚姻道路却并不如意。
20岁那年,
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来自
香港的海归章先生,
本以为对方儒雅谦逊,
却不料,婚后对方性格大变,
粗鲁暴躁还有些专制,
他希望周采芹可以
放下事业完全屈服于他,
但天生倔强的采芹怎么会甘于隐忍?
三年后,两人便离婚了。
和母亲一样,周采芹对爱情
仍保有美好的向往,
当年还是上流社会名媛的母亲
爱上戏子父亲,
两人私奔并生下了采芹,
这段佳话至今仍浪漫真挚。
但周采芹的运气似乎
却没有那么好。
父亲周信芳和母亲裘丽琳
26岁时,采芹与导演彼得坠入爱河,
彼得正是《苏丝黄的世界》的导演,
可以说,周采芹的走红
完全离不开彼得的帮助。
两人相互欣赏,
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但三年后,还是因为
性格等因素,分道扬镳。
这之后,30岁的周采芹
选择终生不再结婚。
她并不是对婚姻失望,
也不是对爱情失去兴趣,
而是她明白,相夫教子并不是她
真正想要做的。
活在当下,在爱情来临时坦然接受,
在爱情面临危机后洒脱离开,
为自己而活,
这才是她希望成为的独立女性。
1973年,四十岁的周采芹
再次受到了命运的考验,
这一次,不是爱情,而是事业。
投资房地产失败,
赔光了周采芹所有的积蓄。
那一年,她四十岁,
失去了父亲,独自生活在伦敦,
加上当时英国经济大萧条,
演出还债的机会也少之又少。
无奈之下,逼上绝境的
周采芹在公寓吞服大量安眠药,
希望结束自己的生命。
最终,周采芹被救回一条性命,
在病床上躺了17天后,
她逐渐顿悟了生命的可贵:
即使遭遇再大的打击,
也抵不过在死亡面前的无助。
真的具有强大内心的人,
是不会逃避一切的。
重振信心后的周采芹开始了
一段曾经她从未想过的生活。
她来到美国,
白天兼职服务生,打字员,
做图书档案员...
晚上,就去哈佛上夜校,
潜下心来研究,深造舞台戏剧学,
她希望能够再次站到
心爱的舞台上表演,
哪怕吃再多的苦也不要紧。
《艺伎回忆录》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年,
虽苦但收获颇丰。
1981年,周采芹受朋友的邀请,
回到祖国发展,
并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
1985年考入央戏的巩俐,
当时的老师曾经是周采芹的学生,
所以算起来,
周采芹也算是巩俐的师姐。
事业逐渐走上正轨,
人到中年的周采芹虽然失去了
年轻时的容颜,
却增添了无可替代的成熟魅力。
她陆续出演了《喜福会》,
《艺伎回忆录》,《镜头人生》等电影。
受到更多国人的关注与认可。
《喜福会》剧照
2010年,新版《红楼梦》中,
周采芹饰演贾母,
一举一动间都气宇不凡。
实际上,为了演好这个角色,
她特意背诵了60首唐诗
训练自己的中文和记忆力;
演贾母去世的片段,
她找来大量资料研究人死去时的状态,
最终拍摄时,因为演得太过逼真
把工作人员都吓得不轻。
“在国外演员不敬业、不做准备,
人家会看不起你!”
即使已是古稀之年,
也以最敬业最认真的态度面对角色,
这样的精神值得太多
当代青年演员学习。
如今,已经83岁的周采芹奶奶
仍活跃于大荧幕上,
主演的新电影《幸运的奶奶》
在北美首映后饱受好评,
剧中, 周采芹饰演一位
嗜烟如命,脾气倔强的超酷奶奶。
《幸运的奶奶》剧照
周采芹曾说过:
“我17岁出门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
你要给中国人争气,
你要给演员争气,
你要给女人争气!
现在我快80岁了,
我要给老年人争气,
所以我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退休。”
独立,有趣,充满个性,
自信,强大...
或许这些就是周采芹年过八十,
却仍然风姿绰约的原因。
周采芹的一生就是一部
精彩绝伦的电影,
而她所展现出的洒脱与真实,
也终将会伴随她
继续谱写新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