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破局邦”关注我
小号分享做自媒体的干货,欢迎关注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会到了这种地步?为什么"瘦"会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执念?
01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 - 因为"瘦"是一个万亿级的生意。
你随便打开短视频软件,各种减肥产品的广告铺天盖地。减肥药、减肥茶、代餐食品、塑身衣、健身房会员卡、私教课程、各种瘦身仪器......整个产业链条巨大。
为什么这些生意这么赚钱?因为它们不是在卖产品,而是在卖一个梦。
这些商家告诉你:"只要变瘦了,你就能得到一切。工作好找了,恋爱容易了,社交自信了。"
他们的营销策略很高明。首先制造焦虑 - 通过明星、网红、模特等树立一个不切实际的身材标准。然后不断强化这种焦虑 - 通过各种软文、短视频暗示"不够瘦就是不够好"。最后再贩卖解药 - 推出各种声称能快速减肥的产品。
就像当年卖美白产品一样。先让你觉得自己不够白,然后再卖你美白霜。商业的本质就是制造需求,然后满足需求。
更可怕的是,这种商业模式是可以永续的。因为它们卖的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一个永远无法企及的标准。
你原本120斤,它让你觉得要瘦到100斤才算苗条。等你真的瘦到了100斤,它又告诉你90斤才是真正的魅力体重。你好不容易瘦到90斤,它又说现在流行骨感美......
这就像一个永远追不到的地平线。你越努力往前跑,它就越往后退。但是整个减肥产业就靠这种永无止境的追逐来赚钱。
当然,社会对"瘦"的执念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审美的单一化 - 全球化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让审美标准越来越趋同。再比如某些性别刻板印象 - 认为女性必须符合某种外在标准才能获得认可。
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商业利益的驱动。正是这个万亿级的市场,在不断加深、固化、强化人们对"瘦"的追求。它让"瘦"从一个简单的身材标准,变成了一种全社会的信仰。
就像那个深夜跑步的姑娘,她内心的焦虑和恐惧,某种程度上都是被这个庞大的商业机器创造出来的。她害怕别人看到自己"胖"的样子,但是谁定义了什么是"胖"?又是谁规定了"胖"就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
这就是整个"瘦文化"最讽刺的地方:它让人们心甘情愿地成为一个永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奴隶,而这个任务的尺度,恰恰是由那些想要赚你钱的人来制定的。
02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瘦就是自律"。在很多人眼里,一个能管住嘴迈开腿的人,就一定能管住自己的人生。
真的是这样吗?
我认识一个创业者,每天雷打不动地跑十公里,身材好得像个运动员。但是他的公司已经连续亏损三年了。控制体重的能力,并没有转化成控制企业经营的能力。
那个天天打卡健身房的同事,马甲线和人鱼线都有了,却总是处理不好和领导的关系。一天只吃一顿饭的朋友,体重计上的数字很完美,可是工作总是无法专注。
你看,这就很有意思了。我们把"瘦"等同于"自律",把"胖"等同于"懒散",这种简单的二元对立真的成立吗?
生活中有太多反例:那个看起来胖乎乎的同学,科研能力一流;身材微胖的老师,却是全校最受欢迎的讲师;体重标准的同事,却总是对工作拖拖拉拉。
自律的本质是什么?是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是在诱惑面前能够坚持本心,朝着目标稳步前进。
可是现在的"瘦文化",把自律简化成了一个数字。体重秤上的数字成了衡量一个人自控力的唯一标准。
更可笑的是,很多人的"自律"完全是被迫的。为了符合某种身材标准,她们放弃了正常的饮食,牺牲了健康的作息,甚至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这哪里是自律,分明是一种自我折磨。
我有一个朋友,为了保持身材,每天只吃一个水煮蛋和一份沙拉。她说这是自律,是对自己的投资。可是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她总是头晕乏力,工作效率越来越低,最后差点丢了工作。
这让我想起王小波说过的话:"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很多人把对自己的愤怒全部发泄在了体重上,仿佛只要把体重控制住了,人生的其他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
其实,真正的自律应该是全方位的。它包括对时间的管理、对情绪的控制、对知识的追求、对工作的投入......体重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把所有的自律都集中在对体重的控制上,这种片面的"自律",不但达不到提升自我的目的,反而会让我们失去对生活其他方面的关注和投入。
那个深夜跑步的姑娘,与其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自律,不如想想如何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毕竟,人生不是一场减重比赛,而是一次全方位的成长。
03
前几天看到一个姑娘的朋友圈:"今年终于进步了,考了个证书,学会了做饭,体重也减到了100斤,虽然还要继续努力。"
看到这样的自我总结,你有没有觉得哪里怪怪的?为什么考证、学习新技能和减重被并列在一起?为什么说到体重,总要加一句"还要继续努力"?
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很常见。你在社交平台上随便翻翻,经常能看到类似的分享。好像减重和提升能力是同一层面的事,好像不减重就算不上提升自己。
更有意思的是,很少有人在分享读书心得时说"去年读书太少了,今年要多读点"。可是只要提到体重,几乎每个人都要说"还要继续瘦"。这哪里是什么个人喜好,分明是一种无形的枷锁。
我还看到一个很典型的场景。一个女生在吐槽她的室友:"她觉得自己特别漂亮,整天自恋。军训的时候有个男生给她递了纸条,她能吹嘘四年。何况她才一米六,130斤,也不照照镜子。"
你看,在批评一个人的时候,为什么要把身高体重搬出来?好像胖就活该被嘲笑,胖就不配有自信似的。
这种潜移默化的"瘦即正义"的观念,正在伤害着每一个女性。那些体重偏大的姑娘,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歧视:逛街买不到合适的衣服,相亲被嫌弃,工作机会被排除。
有人说:"你要自信一点,自信最美。"可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要怎么自信?打开电视看到的都是媒体吐槽体重是自己一半的明星太胖了,走进商店买不到衣服不说,还要被售货员指指点点,在家被父母唠叨找不到对象是因为胖......
与其说"你要自信",不如想办法改变这个充满恶意的环境。当朋友买衣服不顺心的时候,我们可以说"这家店的风格太单一了,我们换一家",而不是"你瘦下来就好看了"。当朋友被人说胖的时候,我们可以说"这种人的审美真奇怪",而不是"你确实该减减肥了"。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想瘦就瘦,想胖就胖,这本应该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可现在呢?它变成了一种近乎宗教般的信仰,容不得半点质疑。
那些认为"要么瘦要么死"的姑娘们,其实是这个扭曲审美的最大受害者。我们不该去批评她们"太在意体重",而是该想想她们为什么会这样想,是不是周围的环境给了太多关于体重的负面信息。
就像我一个朋友说的:当一个人压力很大的时候,照镜子总觉得自己丑。当心情愉快的时候,照镜子就会觉得自己其实挺美的。
所以,与其批评一个人对体重的执念,不如帮她缓解生活中的其他压力。也许当她不那么焦虑的时候,就不会这么苛刻地看待自己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