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医院看病,医生开具化验单的时候,大家总会看到血常规的检查项目。那么血常规到底是什么呢?检验单子上面20多个检测项目和上下的箭头都代表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索他们背后的秘密。
血常规,顾名思义就是血液的常规检查,通过测量血液中不同种类的细胞数量和其他指标,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诊断疾病,了解疾病病程。是健康体检、疾病筛查和临床诊断的一项基本和重要的检验方式。血常规可以细分为3类:红细胞家族、白细胞家族、血小板家族。
(1)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血细胞,富含血红蛋白,是血液输送氧气的最主要媒介。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减少的时候,称之为贫血。红细胞大量被破坏可引起溶血性黄疸。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所以贫血的病人宜多吃铁含量丰富的食物,从而达到补血的作用。
(2)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生理性升高见于大量出汗、长时间不喝水、高原居民、新生儿等。生理性降低见于孕妇妊娠中后期、老年人等。病理性的增高见于大面积烧伤、持续呕吐、腹泻等。病理性减低见于急性或慢性引起的贫血,因造血物资缺乏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所占全血的百分比就是血细胞比容。他的作用主要用于临床上了解脱水病人的浓缩程度,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
(4)红细胞平均体积:体积增大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体积偏小见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有助于临床鉴定贫血类型。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升高见于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等,降低见于病毒感染、放化疗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变化受生理状态和许多病例状态因素的影响,又将白细胞细分为5大类。
(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细菌感染、炎症反应、急性出血、溶血后、恶性肿瘤等。中性粒细胞减低见于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等。
(2)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增高见于病毒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瘤等。淋巴细胞降低见于疾病感染初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见于变态反应,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等。还见于皮肤病、寄生虫感染等。
(4)嗜碱性粒细胞:升高一般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
(5)单核细胞增高升高见于亚急性心内膜炎、单核系统白血病等。
血小板主要反应凝血状态,它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减少容易造成出血,但是血小板过多不易于血液流动,容易造成血液凝固,进而发生血栓的机会增加。
虽然血常规的报告单只有小小一张,但确包含了很多的健康信息。在日常诊疗中,血常规的作用毋庸置疑。作为一种简单常规的检测手段,血常规能快速提供重要的鉴别诊断信息。但如果血常规指标仅有数值的轻微升高或降低而无临床症状时也不必紧张。血常规报告只是医生诊断病情的依据之一,单独的血常规报告还不足以完全鉴别细菌或者病毒感染,需要结合患者全面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检验结果综合判断。
供稿: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杨晓宇
编辑:宣传科
一审一校:刘献军
二审二校:刘瑞芳
三审三校:郭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