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街边的美味,不仅能慰藉路人空虚的肠胃,也能恰到好处抚慰游子的心灵。
二十多年前上海的初冬,寒风正掠过行人的脸,也带着清冷掠过街边。街边的一角是昏黄的路灯,灯下,则是她,和她的摊位。
每天晚上,她和她的摊位就会出现,用一袅升腾飘逸的淡蓝色菜籽油凝聚的炊烟,浸润着学校角门原本枯燥无味的街道。几乎每周一三五的晚上,我在外面做家教返校时,她和她在摊位只是我眼中一瞬而过的街景。但在这个夜晚,我却鬼使神差地停在了摊位前。
我把那辆铃铛不翼而飞的自行车随意地靠墙放好,揉着还在渗着血丝的手腕,站在那个微微冒着气泡的油锅前。锅里的油“咕嘟咕嘟”轻微作响,托举着七八个灿烂金黄的油饼起起伏伏。我看到旁边的纸板上工整地写着“油墩子,2毛一只”,就从裤兜里摸出一个一元硬币,放进炉边的铁盒。
“好勒!五个油墩子!在这儿吃还是带走?”她清脆悦耳的嗓音飘进我的耳朵,才使我注意到正在忙碌的女摊主。
“嗯,在这儿吃。”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经历了刚刚的那场“磨难”,我还有些惊魂未定,索性一屁股坐在小桌旁。
须臾之间,一个整洁的塑料饭盒盛装着五个“油墩子”,被一双白皙的手放在了我的面前。没等我回过神来,她已经转身回到了锅前,继续她的劳作。
此时的她正在补充“油墩子”的馅料。只见她将已经和盐腌好的白萝卜丝挤干水分,与拌好的肉馅儿混合均匀,再浇上葱油,快速地拌匀。等馅料拌好之后,她将和好的面糊铺到磨具底部,中间灵巧地放上馅料,最后再盖上一层面糊。
她看我正在“观摩”她的操作,就笑呵呵地对我解释,她这馅料当中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既有猪肉末、葱姜末,还打进了两个鸡蛋,甚至放进了虾皮。我当然知道,这是她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可不能否认,一边吃一边看,还能有人“专业讲解”,的确令我很开心。
她的动作飞快且富有章法,每当她用模具做好了一个饼,就立刻将它送进温热的油锅,那小心翼翼的姿态,不像在油炸面饼,更像在把自己的宝贝送下游泳池。
等到已经有十几个饼依次自由地飘荡在锅中,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面饼制作。包馅料、装入模具。当有顾客前来,她还能腾出空来像招待我一样,看着顾客放钱,帮顾客盛装油饼,有条不紊,还不忘声音清脆地向客人问好,跟客人道别。
街灯氤氲淡黄的光芒倾泻而下,笼罩住了她和她的摊位,为那些小巧可爱的油饼镀上一层更加浓重的金黄。我沐浴在这片小小的世界里,似乎瞬时间忘记了刚才不悦的心情,安静地用筷子夹起一个散发着淡淡油香的饼,送进嘴里,轻咬一口。
“咔嚓”,伴随清脆的断裂声,焦黄脆香的面皮被我送进了食道。那面皮应该是在和面时已经加入了调味料,所以仅仅是咀嚼面皮就已经有了十足的愉悦。而伴随面皮露出的馅料,这才开始显露峥嵘,让我叹为观止!那一根一根的萝卜丝,粗细几乎一致,长短近乎相同,舒适地躺在面皮的包裹下,骄傲地散发出青涩的芳香。
启动牙齿,用舌尖轻触馅料,那是浓浓的萝卜清甜,那是淡淡的葱花清新,那是醒目的辣椒辛辣,那也是五香粉食盐等各种调味料共同组成的乐章,让人禁不住开足马力,带着微笑三口两口就消灭掉一个油饼!
“味道怎么样?”还是那个清脆悦耳的声音。我连忙把第二个饼在嘴里咀嚼干净,抬头看她。此时摊位上只有两三个像我一样品尝油饼的客人,她终于有机会向我咨询起“客户体验”了。
她戴着一只洁白的大口罩,窈窕的身材系着一只白色的大围裙,手上还戴着一次性手套,只有那双大眼睛,面向我洋溢着笑意。
“嗯,很好吃!”我在品尝过两个饼之后,终于缓解了自入夜以来的饥饿感,也终于有心情提出自己的问题了。“这个饼里面是萝卜丝呀,为什么要叫油墩子呢?”
她继续低头认真地用面皮包馅料,连头也没抬。“哦,这在我老家就叫萝卜丝饼。不过上海本地人都叫它油墩子,那就入乡随俗嘛,你不写清楚,人家就不知道你卖的是什么。就像你这样的大学生,也得学会听懂上海话,不然就没法儿交流不是吗?”
“你怎么知道我是学生?”话刚一出口我就有些后悔。我推着一辆自行车,车上挂着书包,此时就在学校的后门,还用问吗?果然,她没有回答我这个问题,倒是扫视了一眼我手腕上的伤口,“你是受伤了吗?不要紧吧?”
“哦,不要紧不要紧。我是在外面给孩子做家教,回来的路上骑车摔倒了。”我连忙用那只受伤的手抄起筷子夹起第三个饼。
一只刚出锅,崭新冒着热气的油墩子突然被那双细长的专用筷子夹起,轻轻放进我面前的饭盒里。我有些意外,抬头正好和她笑呵呵的大眼睛相遇。“外地学生娃在这里着实不容易,大姐今天多请你吃一个!”
我一阵感动。为了表达对她的感谢,我就一边享受油墩子的美味,一边搜肠刮肚寻找恰当的词汇和此时不太忙碌的她攀谈起来。
她来自安徽农村,还不到三十岁,和同龄的丈夫一起到上海打工已经三年。她早上直到中午都在校园里做清洁工,下午五点钟则开始在出租屋里和面、准备馅料,七点钟准时在街角出摊,十点钟准时收摊。而他的丈夫为了多挣加班费就主动承担学校的巡夜安保工作,他们两口子就是用这样日复一日的忙碌,每个月给家里汇钱,养育一双儿女。
我由衷地赞叹道:“你们真辛苦!你能把油墩子做得这么好,真不简单!”
她依旧灵巧地用长筷子翻弄锅里的饼,“我们两口子没啥学问,就知道一个贵在坚持。虽然我们只是摆了一个小摊,一个油墩子到头来只有八分钱利润,但这八分钱也不会凭空飞来。这油墩子实在是太不起眼的东西,可只要保证一分钱一分货,就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主顾过来捧场。”
好像是在验证她的说法,还没等我接腔,从学校后门一下子走出十几位女同学,她们有说有笑地走到了油锅一旁。于是她的工作瞬间就变得忙碌起来,再也不顾上和我闲聊,加快了速度,笑吟吟地和女学生们打招呼。
在她清脆的嗓音下,我渐渐忘却了不久前那场充满委屈和伤痛的小车祸,也淡忘了争取学分与勤工俭学的疲惫困顿,专心致志地品味油墩子的清香。不知不觉地,她那句“贵在坚持”也被我渐渐拆开、揉碎、咀嚼,和着这街边的美味一起咽下去,陶醉在一片暖意中。
二十年不长不短,却足以把我从青涩少年变成中年大叔,但那抹淡黄色的路灯和街边的美味却始终刻印在脑海中。我永远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后来又去了哪里,但总能回想起油墩子的滋味,想起她的熟练、乐观与坚韧,想起她那句“贵在坚持”。
街边的美味,不仅能慰藉路人空虚的肠胃,也能恰到好处抚慰游子的心灵。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