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2025年度人才引进和教师招聘通知

文摘   2025-01-25 12:26   安徽  


中国人民大学2025年度

人才引进和教师招聘通知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从陕北公学时期至今,中国人民大学涌现出一大批以吴玉章、成仿吾、卫兴华、高铭暄等为代表的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家,培养了39万余名高水平建设者和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新中国的经济学、法学、新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诸多学科由中国人民大学首先创立并走向全国,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创办新型高等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典范和缩影,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展现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要求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教育高地,事业热土

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中国人民大学自诞生以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进入新时代,学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致力于研究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加快构建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贺信精神,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大力实施学校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弘扬“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精神品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定不移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坚持独树一帜,构建学术高地

中国人民大学以“独树一帜的人文社会科学”为学科整体建设目标,致力构建“引领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卓越的人文学科、顶尖的社科学科、新质的理工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学科布局。目前学校拥有8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人民大学获评A类学科的总数共14个,其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A+学科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四;第五轮学科评估成绩又有明显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马当先”优势持续巩固,基础学科提档升级发展卓越,社科学科地位顶尖持续领先,交叉学科创新发展成为新增长极,学科建设整体又上新台阶。在教育部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价中,学校14个一流学科表现优异,继续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得益于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学校已经成为各类人才竞相汇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学术高地。卫兴华教授和高铭暄教授首批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学校有12位新时代首批国家一级教授,22人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47人入选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52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53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75人入选国家重大青年人才工程。

重视队伍建设,服务人才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中国人民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扎实推进《关于大力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培养造就“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奋力打造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坚定不移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坚持系统谋划、丰富赛道、鼓励竞争、尊重贡献、整体提升,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核心,以构建理念先进、评价科学、程序严密、具有鲜明人大特色和良好示范效应的人才评价体系为抓手,着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坚持“破五唯、立新标”,深化人才评价改革,系统推进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制度改革,打通资深教授晋升赛道,丰富破格晋升通道,增设特别申请通道,拓宽业绩成果形式,强调全方位评价,激发教师队伍的创新活力;强化考核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优化教职工收入分配机制;稳定和创新幼儿园、中小学教育资源供给,充分关切教职工子女基础教育需求,努力提升每一位教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招贤纳士,诚征英才

(一)招聘条件

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希望您具备以下条件:


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教育家精神,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3.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致力扎根中国大地、解决中国问题,勇于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教学与研究工作,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致力提出原创基础理论、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立志传道授业解惑,真正投身“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事业。

(二)招聘岗位

2025年,学校重点依托以下全职岗位全面汇聚海内外优秀人才:


1.吴玉章学者岗位


(1)吴玉章资深教授:

引领学科发展、德高望重、学养深厚、影响广泛的名家大师与战略科学家。


(2)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

学术成就高、社会影响大、在相关领域贡献突出的校外人才。


(3)吴玉章讲席教授:

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入选者或具备同等水准的学术领军人才。


(4)吴玉章特聘教授:

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能够承担学术领军任务的学术拔尖人才。


(5)吴玉章青年学者:

国家级重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或具备同等水准的青年拔尖人才。


2.青年英才岗位


在相关领域崭露头角或潜力突出的优秀青年人才。


3.教师岗位


在相关领域展现出优秀教学科研能力,符合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的教师。

(三)福利保障

教师各级岗位均为学校正式事业编制,按照上级部门政策要求办理落户,享受有关薪酬福利待遇,缴纳社会保险。


1.薪酬福利:提供国内同等岗位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薪酬。对于受聘学校人才岗位体系的,根据受聘岗位层次,享受相应级别的人才津贴。


2.住房待遇:符合条件者可按规定申请学校周转住房。


3.子女入学: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学龄前及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可按规定就读中国人民大学幼儿园、附属小学和附属中学。


4.公费医疗:按照上级部门规定提供相应医疗服务保障。

联系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2025年度

人才引进和教师招聘岗位

需求单位信息表

单位

联系人

及联系方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卢老师

010-62513807

纪检监察学院

陈老师

010-62518818

中共党史党建学院

秦老师

010-62511356

外国语学院

刘老师

010-62513330

哲学院

范老师

010-62515303

国学院

潘老师

010-62515652

历史学院

李老师

010-82501796

文学院

左老师

010-62515896

艺术学院

文老师

010-62515358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吴老师

010-62512360

劳动人事学院

陈老师

010-62513738

财政金融学院

方老师

010-82509260

经济学院

张老师

010-62549650

生态环境学院

宋老师

010-82502692

应用经济学院

陈老师

010-82500378

法学院

戴老师

010-82504808

新闻学院

赫老师

010-82509359

国际关系学院

刘老师

010-62511350

社会学院

韩老师

010-62514984

人口与健康学院

张老师

010-82507289

商学院

杨老师

010-62512751

公共管理学院

刘老师

010-62510928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石老师

010-62511459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孙老师

010-62511061

教育学院

张老师

010-82509612

心理学系

王老师

010-82509716

信息学院

王老师

010-62513866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

冯老师

010-62511257

统计学院

陈老师

010-62515246

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

周老师

010-62510318

化学与生命资源学院

马老师

010-62512822

物理学院

上官老师

010-62517887

数学学院

周老师

010-82507161

体育部

吴老师

010-62511509

苏州校区(含国际学院、中法学院、丝路学院、智慧治理学院)

王老师

0512-62605288-6304

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邹老师

010-62512142

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胡老师

010-62512304


特别提醒

1.请登录“中国人民大学人才招聘网”了解岗位信息、申报相应岗位,网页链接:http://zhaopin.ruc.edu.cn/。


2.如转发本通知,请务必注明:“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人才招聘网”,并附原文链接。

出品:党委宣传部

来源:人事处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设计 责编:凯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