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仅仅是个职业,也是一个事业,更是一种信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杨卫平老师是如何将教师职业变为一种信仰的。
特级教师杨卫平的成长
【杨卫平专栏】
岁月轻轻流过
作者|杨卫平(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语文教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我今年53岁,教龄35年。“53”“35”,不仅仅是两个数字的位置交换,更有岁月如水、轻轻流过的故事和感慨——
01
饭碗
1986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罗山县龙山乡沈畈小学,教小学四年级语文,当班主任。那时候,我18岁,我的学生14岁。年轻的我只知道教书是国家给我的饭碗,所以心中也没有什么憧憬和追求。
星期天,我躺在床上发呆。“咚咚咚”,有敲门声。我懒洋洋打开门,门外站着的是学生,脸上都挂着灿烂的微笑。
他们说:“老师,野菊花开了,咱们一起去采,好不?”盛情难却,只好和他们走一遭。
山野里盛开着金黄的野菊花。这儿一簇,那儿一团,随风摇曳,翩翩起舞,如星星般迷离,似梦境一样飘逸。微风中,清香拂来,实在新鲜。我们说说笑笑采了很多花。
采花回来,孩子们齐刷刷每人送我一束野菊花,说是晒干了装枕头,睡觉不做恶梦。我怦然心动:原来,土地贫瘠的地方,一样可以生长爱。
蓦然看见,有一个比课堂更广阔的地方。我手把手帮孩子们修改、整理、誊写他们的作文,装订成册,取名叫做《送你一束野菊花》,送到教育局教研室,请教研员批评指正。他们给予了高度评价。
不久,我又把《送你一束野菊花》送到县广播站。他们选播了好几篇。孩子们嚷着要开一个庆祝会。他们兴高采烈地采来野菊花,用灵巧的小手做一顶精美的花冠,戴在我头上,围着我又蹦又跳又叫又闹,比逢年过节还热闹,还高兴。
感动,感恩,人生之初,是学生教我当老师。1988年的秋天,野菊花漫山遍野摇曳的时候,我以全县小学语文教师综合考评第一名的成绩,调到了罗山县回民小学。
我走的时候,孩子们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他们齐刷刷每人送我一束野菊花,祝愿我走到哪里都不做恶梦。我把心留了一半给淳朴的乡村孩子,在备课本上认真写下:教师不是饭碗,是职业。我必须要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02
职业
1993年,我调到信阳市七中,成为全市唯一有着小学教师职称的中学教师。学校给了我一个最特别的初一7班:全班72人,均是开学半个月后,由各个班主任火眼金睛确认的“刺儿头”,抽烟的、喝酒的、打架的、偷窃的、旷课的,应有尽有;愿意学习的,一个没有。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我白天上课,晚上家访,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之后,班级有了极大的改观,恶习越来越少,成绩也大大提高。这时校领导换届,新任领导念及我实在辛苦,就把这个班打散了。可是,没有了班级,我也就没有了岗位。政治老师病了,我教政治;历史老师住院了,我就去教历史。总之,我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老师。
沉寂是最好的历练。那段时间,我用书香浸染灵魂,通过自学完成了本科学业,也学会了尊重和爱。1995年,我再次拥有做班主任的资格;1997年,在我的学生升入毕业班的时候,新任校长大胆地启用我任教语文课。他说,之前学校没有“用好”我,他要纠正过来。那时满分50分的历史被叫做“小学科”,满分120分的语文被叫做“大学科”,而毕业年级又是“非常时期”。在非常时期,我从“小学科”跨越到“大学科”,惊呆了同事们,他们都说领导这是“史无前例”地重用一个人。我无比珍惜,每节课都要备三遍,课余时间我又带着学生办班刊,创校刊,我所带的班级全市闻名。
最触动我的,是1998年那个赤日炎炎的夏日。我的一个学生正在湖南服役,他奋不顾身参加了抗洪救灾,荣立二等功。可这个18岁的青年,也因劳累过度而导致肺部严重积水,他的首长去看望他,他说:“请给我的杨老师打个电话,告诉她,我没有给她丢脸,没有给河南人丢脸!”——隔着千山万水,在电话的这一端,我泪流满面:原来,我也可以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军队培养出英雄!
我的工作越来越出色,名气也越来越大。但这不代表我能搞定一切。2000年的一节语文课上,有个女生把她的偶像某男演员的照片拿出来欣赏。我以至高无上的权威气势,走到她的座位旁边去没收那张照片。她坚决不给。我俩撕抢起来。她偶像的照片也被撕烂。我一生气,打了她一巴掌。事后反思,我觉得自己实在是粗暴,也觉得自己的课堂不够精致。我发现,自己已被虚名宠坏。我得重整旗鼓,守卫课堂。
于永正老师说:“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为了对教材有通透的理解,我除了查阅大量的文字资料,还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去做文化考察,我目睹过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感受过八百里洞庭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雄伟,领略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妙动人;我聆听过黄山的松涛,也曾去海边“佛国”普陀山听潮;我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中朝边境上感受过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报国情怀;我在闻一多先生殉难的地方凭吊,在陶渊明的故里流连;我实地感悟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体验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和杨万里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领略苏轼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我去兰亭看王羲之笔下的“茂林修竹”,到绍兴看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我考察过茅盾的故乡乌镇,那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让我心生无限感慨;讲沈从文《云南的歌会》,我特意穿上从云南买回来的民族服装;讲《论语》,我和学生分享自己拍摄的孔府、孔庙、孔林……不懈读书,不倦行走,使得我的课堂有生机,有趣味,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也增强我的自信心。
2003年,我参加了全国创新写作教学大赛,在45分钟的一节课里,我融入了自己对写作教学的思考和探索,创设 “师生同时同题作文”,设立“问诊文章病院”“杨老师答小记者问”等教学环节,使课堂有料,有趣,有智,有爱,最终荣获一等奖。
2004年,适值全国开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又恰逢全国德育年会在信阳召开,我以此为契机,策划主持了主题班会《懂你》,邀请学生和家长同时参加,旨在通过亲子、师生、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大家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互相关怀,研究并建立起一种真正平等、尊重、互助、和谐的新型亲子关系。一节班会课,有欢笑,有眼泪,有思想的碰撞,有专家的评述,也有心灵的熏陶和滋养。这节课的片段,先后在河南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出,引起反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点点的付出,一点点的收获。当课堂生辉,人生也会出彩,2005年,我调进郑州十九中。这里,是新的起点。这一年, 37岁的我再一次提升观念:教师不是职业,是事业;我不再是一个被动忠于职守的普普通通的教师,我是一个可以培养英雄和人才,应该创造性劳动、不断探索的教育工作者。我在我的备课本上仔细写下:我原本是想成为花朵的,可是因了对花朵更深的热爱,我甘愿化作土壤。
03
事业
在郑州十九中的16年,我经常跟学生纸上谈心,弓下身子向他们学习。这些年来,我给学生写了几百封信,感动了学生,启迪了学生,我也因此而确立了自己的成长方向:致力于语文教育中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和探索。
我告诫自己,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不带“傻瓜相机”的,都是不可复制和替代的;我提醒自己,我的班级就是天然的教育研究实验室。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中小学老师,我不大主张去进行对他们而言比较遥远的理论探讨,绝大部分老师的科研可以是日记的形式,随笔的形式。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他们的主要作品就是教育随笔。”我每天坚持教育写作。读书感悟、教育思考、教育故事、教育心得、教育发现、教育收获,遇到什么写什么,不管长短,不论深浅,以此为乐,每年都有20万字的文字输出。总之,这一写就是30年。我从1990年开始在报刊杂志发表教育随笔,开过专栏,写过系列,但依然不成体系。2012年6月,在我坚持教育写作22年之后,终于出版了第一本微博体教育随笔《笑着做教师》。此后的9年,我相继出版了《被学生感动的56个故事》《为课痴狂》《好老师教你做好父母》《我是老师,也是永远的孩子1》,目前,同时有《我是老师,也是永远的孩子2》《我是老师,也是永远的孩子3》两本,正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出版运行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每一本书都多次印刷,受到读者的喜爱。我也因之而结识了海内外的许多同道,应邀在全国做讲座近千场,把教育的精神传播更远。
我在备课本上郑重写下:教育已然成为我的信仰。我对她的痴心,就如同祝英台对梁山伯的爱情,从一而终,心无旁骛,我为她而锻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命!
04
信仰
教育,是一次没有终点的心灵远航。学习着,探索着,实践着,成长着,2013年我被评为特级教师,2016年我被评为正高级教师。
2017年暑假,我在云南做讲座时,遇见上海的一位知名中学校长,他诚恳地告诉我:“像你这样的第一学历,在上海是很难有机会评正高职称的。”
蓦然地,我想起自己曾遇高人指点:“你不是学院派,但你照样可以在教学与写作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就是这句话,激发我终身成长,使得我不断追求,超越自我,刷新观念。或许,我不是一个出色的人,但我是一个有特色的老师,这令我和我的学生都受益。
托马斯·曼有句话:“在这样的年龄,生活还没有撞疼我们,责任感和悔恨也还都不敢损伤我们,那时我们还敢于看,敢于听,敢于笑,敢于惊讶,也敢于做梦。”我篡改一下:“在这样的年龄,生活已经撞疼了我们,责任感和悔恨也损伤了我们,又如何?照样敢于看,敢于听,敢于笑,敢于惊讶,也敢于做梦。”
是的,有了教育作为信仰,我便无所畏惧,野蛮生长。
2020年春节前后,新冠疫情爆发,我们被迫上起了网课。我为我的学生写了一本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教育笔记,23万字,我很认真,认真到没有一个词重复。很庆幸,我在键盘上敲下了这些文字,留下永远的记忆。那是我从教35年以来的一段特别的生活,我经历了过去未曾经历过也不曾设想的考验,我和时代一起成长,我的生活日益丰富。现场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衔接与切换,知识教学,能力提升,智慧引领,心理建设,情绪管理,时间统筹,在线考试的尴尬,师生关系的重建,家校共育的再探,教学方法的变化,教育理念的升华,在这本笔记应有尽有;灾难教育,信念教育,理想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修养教育,道德观念,人生准则,家国情怀,在这本笔记均有体现。动人心弦的文学欣赏课,有笑有泪的作文点评课,幽默搞怪的网络演讲课,温暖喜悦的线上共读课,以自主成长代替书面作业的名著选读课,时有争鸣的价值判断,锲而不舍的在线访谈,曲折有趣的校园生活,生动感人的师生故事,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了教育的更多可能性。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一切都是自觉自愿。
我在备课本上工整写下:我这样视教育为信仰的人,必须要走在时代教育的最前沿,要有“顺风耳”,随时随地聆听教育改革的最强音,聆听学生的心声,砥砺思想,打造精深的专业知识;我这样视教育为信仰的人,要有“飞毛腿”,以最快的速度奔赴改革现场,我也应该不断历练自己,培养自己发起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我这样视教育为信仰的人,必须要有科学的学生发展观,要有“千里眼”,让自己的目光越过学生的现在,瞭望到将来,直到无穷远;我这样视教育为信仰的人,必须要有“鸿鹄志”与“蜡炬心”,我将以杨卫平名师工作室的名义,蹲下来,献出自己的肩膀,让年轻的同行站一站,在自己所在的学校,在自己所能到达的每一个城市和乡村,帮助更多的人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和批判中成长。而我,永远年轻。
令人心动的日常,吉人自有天相!
作者|@笑着做教师
2022年11月2日 星期三
很多读者关心媛媛现状。她每天早早起床,梳洗得漂亮端庄,坐在书桌前专心学习。美丽、坚强、聪慧,她具备一个女孩所能具备的全部美好。她本来不是一个成绩很好的孩子,但这一次妈妈的英雄行为给了她极大的光荣、自豪, 还有满满的动力,稳稳的定力。我敢说,这姑娘要腾飞了!孩子会在某个事件中长大。
好服气!隔着屏幕,各在各家,也能攒起来演个剧。
好治愈!上午上完网课好不容易抢到了次日达水果,但是半小时以后被告知供货中心静默了。我最离不开的就是水果。为了安全,别的渠道物业不接收。正丧着呢,俩娃发来了这些,顿时释然。感谢亲爱的、可爱的、敬爱的我娃!
归根到底,我还是那个笑着的杨老师 !
2022年11月3日 星期四
上完上午的网课,突然接到另一栋楼邻居的信息。
怕我没吃的,她托物业给我送来了绿的菠菜、青的辣椒、橘黄的胡萝卜、青白的萝卜、白的蒜(特别多,为了图美点,没全入)、黄的姜、褐色的香油,还有挂面和火腿肠——每一样,都能解我燃眉之急。
此时窗外狂风大作,这些平时格外普通、此时尤为珍贵的礼物,是我封控生活的温暖和光亮。
现在她一家四口也都在封控之中,这份馈赠,是口中分食,雪中送炭。
今天课多,一颗无比感恩的心,下午的课肯定上得更有劲。
与这位朋友相识,源于我是一位老师,曾经小小地帮助过她的孩子;也受过她孩子的启发。
今天的投喂,让我更加珍惜我的职业。
我这平凡的职业,好好干,关键时候能救命。
我知道,看到这条微博的朋友肯定急于帮我,我深表谢意。但是,您真帮不了我。被封控的小区不接受外来物资,请知悉。真诚谢谢!
吉人自有天相,一切好,请放心。
2022年11月4日 星期五
疫情不散,封控在家,很容易让人焦虑。
她说:
杨老师您好,我是某某地方的语文老师,去年参加培训,听过您的课,感觉您很亲切,也很有力量,给您发信息,有点唐突,可是我有件为难的事,想跟您说一下。
我怀孕了,头胎儿子12岁,我40岁了,同事都劝我要二胎,可是我一想到再养一个就想哭,坐卧不安,怕像他们说的那样老了后悔,又觉得自己负担不起责任,我们县也是全封闭,医院也去不了,我真的特别难过,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简直要崩溃。
杨老师,真的打扰您了,如果您忙,也可以不用回我信息。就是特别想跟您说说。
我回:
老师你好。疫情当前,阴霾不散,的确扰乱人心,更何况你又在特殊时期。要不要二胎,不要受外人的影响,毕竟这是你自己家而不是别人家的事。不仅要考虑要不要把一个生命带到这世界,更要考虑如何高质量养育。你和你的家人都是当事人,建议召开家庭会议,家人围坐,从长计议。从自身身体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家庭关系、经济承受能力、未来发展等全方位考虑。独自难过于事无补,家人畅谈才有最好决定。如果决定要,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再难过与恐惧,你的情绪影响胎儿发育。并且,目前大宝也在家上网课,妈妈的坚忍、刚强、安静、从容,是他最好的学校;如果决定不要,就多关注疫情走向,尽早联络社区、医院,看看怎么处理。解决问题,理性为要,去情绪化为要。当下不要怕,未来不要悔。人生单选题,需要的是定力与豁达。多保重,祝顺意。
@且共冬眠:
杨老师,这位妈妈的处境跟四年前的我有点相似。我想对她说,要二胎值得,既来之,则安之。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作者简介:@笑着做教师,杨卫平,女,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九中学语文教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著名班主任,年度河南教育新闻人物,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班主任。 出版教育专著多部,代表作《笑着做教师》《被学生感动的56个故事 》《为课痴狂》《好老师教你做好父母》,在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等领域均有建树,致力于学生的情绪,情感,情怀的培养,被媒体称为“三笑”老师,应邀在全国各地做讲座400多场。
特级教师杨卫平:笑着做班主任
“笑着”二字,蕴含特别的魅力,彰显教育的神奇。
杨卫平
—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知名班主任,首届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班主任,河南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班主任研究中心特聘专家,2015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已出版《笑着做教师》《被学生感动的56个故事》《为课痴狂》《好老师教你做好父母》《我是老师,也是永远的孩子(1—3)》等著作。
笑着,是喜气洋洋的面部表情。就像歌里唱的:“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愁/统统都吹散……”班主任的笑着,不仅是愉快的表情,也是个人亲和力和班级凝聚力的一种表达。
笑着,是发自内心的欢喜声音。试想,班主任走进教室,看见每一个学生,都会发出愉快的笑声,那是一种怎样美好的场景呢!
笑着,是称心如意的心情,是胸有成竹的心理。凡事不急不躁,不忧不惧,从容豁达,不转嫁压力,把每一天过出喜气。
笑着,是陪伴成长的情绪价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师生同频,双向奔赴,身心愉悦,共同奋斗,创造更美的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
笑着,是轻松自如的教育方法。以幽默,以风趣,以热忱,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笑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班主任的一切言行均指向人的发展,理解学生的言行,原谅学生的过错,激发学生的成长,慢一点,实一点,细一点,开心一点,播种大爱,收获成长。
笑着,是生命友好的精神气质。女生馨元的小学班主任吕老师是我的读者。吕老师想得到一本我的签名版著作。我知道后,跟馨元签订君子协定:如果期末考试她的成绩有进步,我就送给她两本书,一本给她,一本给吕老师。成绩出来,她不但没进步,反而倒退了。按约定她得不到我的书。可是,吕老师在等着我的书。于是我和馨元修订了君子协定:我先送书,她下学期达成目标。馨元回家后给我发微信说:“杨老师,下学期我肯定会进步。”果然,一个学期后,馨元取得了优异成绩。
笑着,是调节繁忙工作的松弛感,是驰而不息、从容不迫、享受过程的职业追求,是知足常乐的生命状态,是气定神闲的魅力风度,是登高望远的境界格局,是对学生的成长满怀美好期待,又葆有静待花开的可贵情怀。
如果“笑着”能成为我的职业标签,那简直是莫大的荣幸。
“笑着”二字,蕴含特别的魅力,彰显教育的神奇。那么,如何笑着做班主任?《笑着做班主任:幸福老班的带班密码》从八个方面阐述,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表述具有思想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1.笑着观察。《道德经》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教育是一项宏大的事业,却要从细小处开始,所以班主任要擦亮双眼,在日常中,在细节里,以明丽愉悦的心情,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精神风貌、情绪流露,从中发现孩子的天性和需求,探寻成长的合适路径,创造教育的因缘际会。
2.笑着倾听。不以成人的思维去要求和解读孩子,不声色俱厉地呵斥孩子,而是如卢梭所说:“把儿童当作儿童。”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懂得孩子,唤醒孩子,激发孩子,帮助孩子,陪伴孩子,托举孩子。要让孩子因为我们的倾听,而拥有情绪的出口、表达的愿望、被理解的舒心、解开迷津的畅快,还有被重视、被陪伴的幸福。
3.笑着言说。班级里,班主任占有最强话语权。班主任言说的形式有很多种,笑着言说是最高级别。“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举重若轻,是何等的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见识广博,大智大勇,儒雅气度,师表风范!我敢说,单把“笑着言说”四个字科学合理地落实下去,就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
4.笑着行动。班级的发展,要靠班主任的行动引领。如何以高屋建瓴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如何以有效的行动推动班级整体发展和学生的个体成长?笑着无疑是最好的策略。
5.笑着思考。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决策者、规划者。班级文化建设、学生成长、活动开展、家校共育,都需要有缜密而科学的思考,如果班主任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投入思考,就一定会智慧满满,获益多多。
6.笑着评价。新的时代,带来育人方式的变革。成长中的学生,发展着的孩子,催生新的评价方式:多元化、动态化、增值化、过程性、综合性。这些评价方式,无一不要求班主任有大格局、大境界、大视野,着眼未来,立足现在。本书全方位、多维度解码笑着评价的方法论。
7.笑着记录。每个班级的发展,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班主任常写作,也指导学生勤动笔,以幽默的笔触,以生动的语言,记下温暖感人的班级故事、激动人心的成长瞬间、灵动有趣的心灵思考,也就是积累班级发展的科研素材,催生班级建设的科研课题。
8.笑着分享。近年我常常收到一线班主任的来信,他们向我提出了一些关于班主任工作的疑问,也提出了教师子女的教育问题,我力求调动诙谐轻松的语言系统给予解答。本书精选了我对6个板块17个问题的解答,希望给读者朋友带来实在又实际的帮助。
有人说:“武功的最高境界是微笑,因为微笑没有对手。”近年,我们和我们的学生经历了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双减”政策等重大教育变革,也受病毒侵扰,经受着身心考验,在这种背景之下,笑着做班主任,显得尤为珍贵。
教育事业并非都充满了欢乐,班主任工作更是常常令人身心俱疲。我们渴望改变现状,享受职业幸福。那么,我们不必这么用力过猛却又苦不堪言。我们完全可以跳出窠臼,树立新理念,形成活思想,拿出新行动,开创新境界。
解放自己,舒展身心,笑着做班主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我在几十年班主任光阴里,在平凡又曲折的岁月中,得出的经验,悟出的道理。
曾有媒体评价我:“笑里有智慧,一笑暖人心。”我怀着诚恳的心意,把笑着做班主任系统性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奉献出来,祈望在这新的春天,播下一颗笑着的种子,在读者朋友的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愿每一位班主任嘴角上扬,眼含笑意,喜上眉梢,邂逅大喜悦,创造小确幸。那么,我们的学生,那些生动活泼的生命,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去创造具体可感的幸福,定然也充满了果敢与灵气,轻松与愉悦。
如此,该是多么美好!
笑里有智慧,一笑暖人心
《笑着做班主任:幸福老班的带班密码》
—
杨卫平 著
首届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全国知名班主任杨卫平老师准备了六年的诚意之作。
本书所写案例、人物和问题,为中小学班主任所常见,作者给出了系统而具体的解决方案:笑着面对,温柔以待,有趣有爱,迎刃而解。“笑着”不一定是最有力量、最吸睛的,但一定是最有温度的。
在各行各业越来越“卷”的时代,在教育话题日益沉重的今天,在繁琐的班级日常管理面前,在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问题面前,在身心状态各异的众多学生面前,在不同背景、素养和经历的家庭和家长面前,在管理风格和理念各有重点的不同学科任课教师面前,一个能保持“笑着”精神风貌的班主任,令人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原来,班主任可以这样做!
书中有笑脸,有笑声,有笑意,有轻松自在的开心,有风趣面对、灵活处理的教育智慧,有对学生的细心观察、同心理解、真心悦纳、热心帮助和耐心等待,有对家长、同事和同行的尊重、互促和包容,也有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无私付出和至诚热爱,值得一读再读。
让“笑着”成为自己的职业标签,做温暖老班。
全国班主任培训用书。
左右滑动查看目录
联袂推荐
杨卫平是一个有趣的人,她善于在细微处和点滴里发现教育的幸福。杨卫平是一个乐观的人,她善于从积极的角度致力于班级建设,无论她带什么样的班级,学生都能发光、发亮。
——陈 宇
国内知名班主任研究专家,班主任专业畅销书作家
她是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班主任,堪称师者楷模、老班榜样;她是首批河南班主任智慧书院导师,可谓倾心传道、智慧生花;她更是一位知天命之年仍笑立讲台的一线班主任,半生育人不倦、成就伟业……读她的书,品她的人,仿她的笑,会让你相信:做班主任真的是一件可以笑到最后的幸福差事!
——刘 肖
河南省中小学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班主任工作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
洋溢在脸上的“笑着”,折射出来的是杨卫平老师的大爱情怀与高级智慧,“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她,既可以破解各种各样的难题,又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心灵的喜悦,还将这种幸福即时地播撒开来,让她的学生信心百倍地“笑着”披荆斩棘,迎来胜利女神的顾盼与光临。
——陶继新
山东教育社编审、原总编辑,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导师
“笑”,是杨卫平老师的生命姿态,也是她的工作状态,更是她的人生样态。她把班主任工作做成了“笑”的事业。为什么?因为她善观察,会倾听,能行动,肯思考,喜记录,乐分享……最为重要的是,她对自己的工作超级热爱!有了这样的生命属性,班主任工作做起来就易如反掌!
——钟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