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给老百姓办事的,就有不办事的!—是官不是官,是人不是人

情感   2025-01-25 07:09   山东  
村里过年,滋味浓
妈妈闭着眼睛嫁给了爸爸,50年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齐鲁海风
01
和一位老乡聊到属地街道办,真是让老百姓一言难尽,欲言又止。
老乡从属地街道办下沉社区,竟然不说老东家的好。
她居住的小区楼栋多,改造了两次了,还没有改造完。她让街道办给她透个实底,给句准话。
街道办物业科科员打太极:今年改不了,明年改。
物业科主任踢皮球:咱说了不算。
她家小区没有一次性改造不说,改造的结果也差强人意,两年质保期还没过,路面变得坑坑洼洼。
老乡认真地说:脸好看,事不办,没有老家基层部门服务好。
她给父母迁户口,工作日没时间回去,休息日找不到人。
她把困难和老家派出所户籍科的工作人员讲清楚,工作人员说:我给你快递过去吧!
吾乡是乡政府驻地,我自小与基层机关单位为邻,在机关大院长大,对乡镇上的工作作风,工作方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熟悉的地方往往没有风景,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鲜少与基层打交道。
02
几年前,家父随乡邻去省里上访,反映村支书的问题,捅了马蜂窝。
那位乡邻除了夏收,秋收回老家,平时不在老家生活。村支书找不到那位乡邻,就冲家父撒气。
五月份的一天,街面上正逢集市,村支书大早晨风风火火闯进我家,家父家母老眼昏花,没瞧出人家的火气,还以为对方上门来说好话。
对方冲家父挥拳头,放狠话: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你告不倒我,我就收拾你。
七月中旬,粮食直补到账,家父的银行账户上比往年少了三亩地的粮食补贴。
家父还以为那一年的粮食直补比往年降了,到村委会问了问,乡亲们都说和往年一样。
村支书冷嘲热讽:你家没有那么多人,哪儿来那么多地?
家父反唇相讥:分给我家的口粮地原来是撂荒地,耕种不便,产量不高,历年来一直是这个亩数。土地确权亩数也是这个数。
我正好在老家休假,家父藏着掖着,不让家母和儿女唠叨这些家长里短的事。
家母素来胆小怕事,成日跟着家父提心吊胆过日子。
我托一位老家的同学向镇上了解一下情况,我家田地面积少报漏报,谁家虚报多报,谁家冒领了我家的种粮补贴。
同学劝我:毕竟咱们的老家在哪儿,别闹得太僵,我给调解一下。
多年不与老家基层打交道,我得了解镇上的情况呀!
一把手是谁?片区书记是谁?
村支书威胁恐吓在前,做坏事比说狠话早,我自然不会去问村支书,村两委成员多着呢!
我到原来的村主任家里小坐,对方不承认是村两委的工作失误:少报亩数,是镇上的微机录入员弄错的。
他老婆在一旁打岔:找不回来,往年出错的多了。
我问:叔叔,片区书记是哪位?贵姓?
对方吓得从椅子上站起来,惊慌失色地回:我不认识,我不知道。
他在村两委干了近二十年,做了十多年的村主任,连片区书记都不认识。
是村支书一手遮天还是他混得有水平?
晚间散步,我问村两委一位小伙,那个小伙知道片区书记的姓名,不知道电话号码。
最后,片区书记的手机号码还是镇一把手推给我的。
我和片区书记第一次通电话,对方态度蛮好:我都了解清楚了,明年给补上。
对方一再要求和家父见一面。
家父正好到县里办事,路过镇上,没成想,两人初次谋面,在办公室争执起来。
家父纳闷地问:怎么会少报亩数?村里不承认,说是镇上的失误?
片区书记双手一摊:换办公室,去年上报的材料找不到了。
家父生气地说:当废品卖了。
片区书记承诺:我是党员,一口唾沫一个钉,我说了能办就能办。
家父上火着急:我是党员,我不占国家一分钱便宜。
两人约好:尽快实地测量田地面积。
家父回家后,我总觉得哪里不对,三伏天酷暑高温,哪个工作人员会从镇上跑到村里出现场?还实地测量?不怕打脸?不怕脸疼?
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对方这是推脱之词。
我再次和片区书记通电话,片区书记一口一个“老爷子”怎样怎样,言语上很恭敬,心里有些憋气。
对方声称:我给村支书打电话了,给他说了,让他今年上报的时候补上。老爷子不信任我,愿意告就去告吧!我不管了!
对方和家父沟通,吃话受气了,身为人女,家父痛快了,我就得替家父吃话。
挂掉电话,我严肃地对家父说:以后少和这些人打扯扯,少参与这些乱七八糟的闲事。
为灭虱子烧棉袄——得不偿失。
03
粮食直补的事解决了,村支书威胁恐吓的事还没算账呢!
对方任职村支书20年,不会做群众工作。
在粮食直补上,如果对方不给家父穿小鞋使绊子,不公报私仇,我还真没想追究他到家里耍威风的事。
都是乡里乡亲,都是邻居,这人不咋地,喜欢背后阴人,他的父母和妻子还不错。
家里四百平的院子平时只有两位古稀老人居住,对方这是欺负这个家没人。
我报警,镇派出所的办事效率真高,片警上午和我电话沟通,下午到家里出警,向家父家母了解情况。
那位温和的警官还给我出主意:你要是不放心,就给两位老人安装监控。
我乐:再好的监控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随后,镇派出所传唤村支书到镇上配合调查:有人举报你涉黑涉恶,到人家家里寻滋闹事。
猴年马月的事了,村支书都忘了,对方急赤白咧地解释:我到家里叫他去开会。
警官警告他:你跑到人家家里,冲人家推推搡搡,言语上不干不净,以后不许到人家家里去,有事让别人去叫。
村支书在老百姓面前耀武扬威,在片区书记和警官面前点头哈腰。
得知村支书少报漏报家里的口粮地面积,在一个下雨天,警官再次传唤对方到镇派出所配合调查。
新上任的所长特意找村支书谈话,调查核实这一出一折的事。村支书心里七上八下,表面上世故老道,非常配合。
自此,村支书老实了不少,经常以去大城市看病为由,放手村集体事务,避开上面请“喝茶”。
有句老话说:一世为官,九世为牛。老百姓谁不爱好官?为官者,多做善事,多敬神明,才是人间正道。
喜欢我的文章点个“在看”

齐鲁海风
徐俊霞的原创公号,有人说是毒鸡汤,有人说是正能量,你说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