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做官,老实做事!—是官不是官,是人不是人

情感   2025-01-13 07:22   山东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齐鲁海风
01
《反腐为了人民》第三集:揭开腐败隐身衣,撕开了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内衣“一家两制”,夫妻联手,父子上阵,兄弟联合,钱权不分家。
《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规定》里的禁业要求,对高官及其家人形同虚设。
当官的都不傻,傻子都当不了官。
江西省落马的这位高官,其妻子原从事金融财经工作,在国企担任高管,后下海经商。
在这位高官任职期间,其妻子实控投资公司达34家,其中党的十八大以后投资的公司还有15家。
空手套白狼,在公司挂个名就获利,无本万利的买卖。
吃到了权力带来的好处,甜头,夫妻俩一发不可收拾,在贪腐路上上演“谍战片”。
高官隐藏在妻子背后,妻子隐藏在多个代持人背后,用权力操控多家影子公司。
高智商高情商高财商没用在正地方,都用了歪门邪道上。
弱水三千,取一瓢足饮,多则无益;米粟万种,仅三餐裹腹,无欲为高。
贵州省落马的这位省委书记从不亲自经手钱财,其妻子,儿子,兄弟充当“收款员”。
用市场行为做掩护,一家人抱团取暖,心安理得搞权钱交易。
这位高官在贵州任职期间,貌似两袖清风,对黄白之物视若无睹。
多年经商办企业的弟弟是他的“代持人”,“代言人”,连妻子的好友都成了他权力的“代言人”。
贵州本地的商人不但高看他弟弟一眼,给他弟弟面子,对他妻子的好友都另眼相看。
他妻子的好友都能从权力和工程项目之间渔利。
高官们别具一格的贪腐手段,给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和防治带来了一定难度。好在邪不压正。
人间正道是沧桑。
02
当地一位前任父母官下台前,曾先后在当地工作了两届,十年,先后任市长,市委书记。
此后,调任省里任副省长。
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职务晋升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财物。
这位前副厅级官员的妻子原是文化人,担任编辑工作。
初到弹丸小城,夫妻俩为人处世本分低调,在小区邻居眼里,丈夫笑眯眯没有架子,妻子过日子精打细算。
老百姓在公众场合遇见这对夫妻下馆子,吃大排档,都觉得他们很普通。
当地一家大型国企的老总请市长的妻子来集团担任管理工作。
这位妻子颇有风骨的婉拒:我只会编书,我当不了官。
随着这位官员在当地站稳脚跟,妻子开始涉足房地产开发。
当不了官的人经得了商。
1998年,随着单位取消福利分房,商品房开发如火如荼,这位官员的妻子抓住机会大展拳脚。
以一己之力几乎垄断了当地的房地产开发,看上的地段强拆强建,开发的小区不符合验收条件,也能通过验收。
丈夫是高官,妻子是老板,一个掌权,一个赚钱,珠联璧合,强强联手。
除了开发房地产,妻子的公司还承揽路桥工程,“金桥银路铜房子”,经她手建设的路桥工程,完工后都成了豆腐渣工程。
除了妻子经商,这位官员的亲属成立空壳公司,承揽整个地级市他能插手的所有工程。
鸡蛋莫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每一位官员走马上任前,都怀揣梦想,想做一番事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渐渐地,情怀变成利益,国之栋梁变成了国之蛀虫。
03
“老虎”搞一家两制,“苍蝇”也不落后。
我的老家不过是一座乡镇的一个几百口人的小村,前任村支书任职近二十年,没做到上传下达,做到了欺上瞒下。
上面惠民惠农的政策,只有村支书消息灵通,那些年,连村主任和镇领导都说不上话。
一次闲聊,我问任职多年的村主任:片区书记是谁?
对方吓得一激楞,从椅子上站起来,慌里慌张地回答:我不认识,我没接触过。
村支书虽然“一手遮天”,却懂得“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
那些年,养牛养猪,种植苗木都有补贴,苗木公司在村支书名下,奶牛场和养猪场在村主任名下。
直到村民接连上访举报,村支书和村主任名下的公司才注销。
撤乡划镇前,老家曾是乡政府驻地,田地少,机关单位多,工厂企业多。
巴掌大的地方,两条主街,寸土寸金,可利用的资源,可做的文章太多了。
村支书“跑马圈地”,其子女获益颇丰,住宅面积宽敞,院子可开厂办企业,门面房可租可经营。
电脑和智能手机没有普及之前,农村建设还是有很多漏洞,很多空白,村支书利用信息差,在农村集体“三资”上没少为家人、亲属谋福利。
这位村支书下台之前,县里查处了他很多问题,唯独经济问题没有查处。
对方要么拒不交账,要么声称账上是赤字。
这位村支书下台后,村里这座“小金库”成了空架子,新任村支书成天喊着“没钱”。
村财务成了一笔烂账,还有村账镇管呢!
对方任职近二十年,镇领导班子换了好几届,顺藤摸瓜查下去,岂止是拔出萝卜带出泥。
有几个官员敢拍着胸脯打包票自己是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
喜欢我的文章点个“在看”

齐鲁海风
徐俊霞的原创公号,有人说是毒鸡汤,有人说是正能量,你说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