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好麦!| 7月优选好书清单

文化   2024-07-31 15:38   上海  


每月最后一天,我们都会以「价值和美」的严格标准,推出一篇果麦文化当月新书优选推荐


希望这个系列书单能成为一座伫立在文字之海的小小灯塔。既能帮你在百万种图书中千里挑一,找到你的「2040」,也能让我们彼此以书相连,以微小的力量推动文明。


本月优选推荐8好书。
‍‍‍‍‍‍
01

好的爱情‍‍‍‍‍‍‍‍‍‍‍‍‍‍‍‍‍‍‍‍‍‍‍‍‍‍‍‍‍‍‍‍‍‍‍‍‍‍‍‍‍‍‍‍‍‍‍‍‍‍‍
👇点击下图,即可在小程序中购买本书👇

陈果老师“爱情哲学”的精华汇聚


七月第一本要向诸位读者大人强烈推荐的新书,是哲学博士陈果老师的又一代表作。


注意,跟以前的版本不一样,这一版可是“全新升级的威力加强版”。


“爱情哲学”是陈果老师所有见解里最深刻,也最精彩绝伦的部分,许多年前,她也正是因为一门“爱情哲学课”的视频,风靡全网。

这本《好的爱情》,便是她迄今为止对 “爱情”的所有见解的精华汇聚。

读到这里,我猜肯定有朋友准备高速划走去看下一篇了。

的确, “如果我对爱情不感兴趣,那么一本讲爱情的书,和我又有什么关系?”

关系太大了!实不相瞒,越是对爱情没兴趣,或者曾在爱情中受过伤害,甚至是对人类的感情完全不在乎的人,越值得且应该耐下心来,仔仔细细地读完这本《好的爱情》。


因为越是这样,你就越不容易理解,到底什么才是“爱情”,也越会觉得,爱情不过是冲动、牺牲、是放弃、是幻想、是委曲求全、是卑微到谷底……是所有只与他人有关的事情。

你当然可以选择不爱,选择完全不在乎爱情。但有没有一种可能,促使你做出这个决定的,并不是因为你看透了爱情,而是因为你只见过“不好的爱情”。

好的爱情,是你真正接纳、理解了自己;你完全知晓了到底哪一种人才是你真正的一生所爱;你不会在这种关系里感到被索取、被迫牺牲,你的人格、喜好,依旧在自由的天地里;大部分的“爱情”是相互拉扯,但你总是在持续攀登;时间的积累不会带来厌倦,只会给你一段又一段全新的奇妙旅程。

那是一个你相信且喜欢的美好状态,“旧我开始长出新我,与认识他之前的那个你相比,你长出了更多的真诚、温柔、坚韧、自信和力量……你也越来越接近自己心目中那个理想的自我”

是的,“好的爱情”是一种极美好的状态,即便你依旧选择独身一人,它也会持续生效,引导着你向那种美好走去。


这也是为什么要向你们推荐《好的爱情》,而不是别的亲密关系指南的原因。

因为“状态”是难以定义,甚至不可言说的,爱情里存在着无数无法描述、无法定义的瞬间,但作为哲学博士,陈果老师却刚好可以用哲学的方式,将这些“不可说”全部说透到你的心底。

这也是这本书第二个特别值得推荐的地方。因为它没有止于对爱情的论述,而是从爱情开始,一步步带你走进哲学的智慧。


这可不是我为了推书所以强行上价值。

如果我们讨论什么是“好的爱情”,就意味着我们必然要讨论一些重要的前提:“什么是真正的自己”、“什么叫作‘好’”、“什么叫作‘美’”“什么是‘爱情的本质’”……

柏拉图和苏格拉底都能为我证明,这些可都确确实实是古希腊伟大的哲人们在探讨的重要命题。

“爱情”和“智慧”不冲突,知晓好的爱情,也是在知晓真正的智慧。

02

越过山丘‍‍‍‍‍‍‍‍‍‍‍‍‍‍‍‍‍‍‍‍‍‍‍‍‍‍‍‍‍‍‍‍‍‍‍‍‍‍‍‍‍‍‍‍‍‍‍‍‍‍‍‍‍‍‍‍‍‍‍‍‍‍‍‍‍‍‍‍‍
👇点击下图,即可在小程序中购买本书👇

澎湃新闻创始人邱兵首部非虚构故事集


1986年,一个热到窒息的8月,重庆巴南鱼洞镇的高中毕业生小邱,准备在朝天门码头坐船到上海,去复旦大学新闻系读书。


因为走错了码头,他不得不丢下送别的外婆和妈妈,背着巨大的蛇皮袋,沿着布满鹅卵石的河滩狂奔,母亲呼喊:“兵娃儿,慢一点,来得及!”


他转过头大声地回应她:“妈,你放心吧,我会当个好记者!”


1990年,毕业后的小邱被分配到了《文汇报》,2003年,他领导创办了《东方早报》,2014年,当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开始摧毁纸媒时代最后的堤防,他又推出了“澎湃新闻”、创办了“梨视频”……


那个在朝天门码头上扛着蛇皮袋子狂奔的年轻人,真的成了一个好记者,甚至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新闻人之一。


他就是《越过山丘》的作者邱兵。



今天要推荐给你们的这本书,和他有关,也和那个时代有关。


先说时代吧。


这是一个不存在于任何一种历史分期,只鲜活地停留在亲历者感受中的时代。


那时的新传专业并不会被嘲讽,记者也是一种值得尊重的工作,媒体和读者之间似乎远没有如今这么大的争议。


这或许是因为“算法推荐”与“流量思维”,彼时还停留在几位天才产品经理的构想里,所以媒体自然也不会用:“定了!”“所有人注意,这件事和你有关”之类的“标题党”或者“震惊体”来骗你阅读;更别说让一些莫名其妙的“黄色新闻”登上主流的报道位置。


就算真的有不良媒体想要做假新闻,那也得多方套词、剧本改了又改,哪有现在这么方便:“觉得很有趣,就随手拍下来发到网上,没想到就火了。”


当然了,“那个时代”到底如何,自然是众说纷纭。



是草莽生长,理想蔓延,还是最后的黄金时代,罗曼蒂克的消亡史,或者不过只是一群丧失了传媒话语权的人给往昔加上了回忆的滤镜,这谁也说不好,也没必要定论。


但无论你持哪种观点,倘若你对这过去的激荡三十年感兴趣,那邱兵老师这本《越过山丘》诚恳推荐你一读。


作为那个时代的亲历者,以及重要的记录者,他用22个深情、朴素、乐观的非虚构故事,以一种私人化的方式,记录下了他遇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以及各种各样的浪漫、遗憾、沉郁、辛酸、无奈。


如果你对这些“时代叙事”毫无兴趣也不要紧,以上内容大可完全忽略,毕竟为了推书,我难免要给每一本多上点价值。



只把它当作一本情真意切、质朴纯粹的回忆故事集就好,它的作者不是媒体届的大佬邱总,而是重庆巴南人,李植芳老师的儿子,邱兵。


只是一个真的翻越了一个又一个的山丘的人,蓦然回首时的遗憾与真诚,一字一句都那么平平淡淡,但细细看下来,每行每段,深情都透过了纸背。


像极了“人生”。


2022 年的春节,我住在父母家,深夜里读杰克·伦敦的小说《一块牛排》,这是个震撼人心的关于奋斗的故事。一位叫汤姆·金的老拳手,天色微亮时饿着肚子出门,去参加跟一个年轻拳手桑德尔的比赛。他没有钱吃饭,但是带着经验、智慧、勇气参加搏斗。老头最终还是败下阵来,因为他缺少一些东西,比如,一块牛排、一些新技术、一些资本。


拳赛进行到最后阶段,我们这些年过半百的媒体老头儿可能终于再也爬不起来,写代码的、搞 AI 的挥舞着“金腰带”。


元宵节刚过,我便和父母告别,踏上了去往异国他乡的旅程……秋天的最后一段日子,我闲来无事,在地图上瞎研究,发现有个地方离我们住的地儿很近,开车只要十五分钟,这个地方叫瓦尔登湖……有一天,我试着在瓦尔登湖的湖畔和父母视频通话了一次,显然,母亲被秋天瓦尔登湖的美景震撼到了。


她问我:“你是在哪里?我看到漂亮的湖水。“我说:“瓦尔登湖,妈,这里很安静。好像,好像童年的梦一样。”妈妈说:“真好,我们现在都不敢下楼,疫情太严重了,你在那里多待一段吧,回来也不安全。”


我说:“我知道了,现在来回太不方便了。不过,妈,我在这个湖边,好像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可以算是不虚此行吧。”


妈妈说:“放松些,你方便的时候,多给我们打视频电话,我想看那个漂亮的湖。”

我说:“好的。”

……

我说:“妈,别看这个湖不大,可是它很深,差不多和我们家旁边的长江那样深。”


妈妈说:“这个湖应该一年四季都很好看吧,我特别想看它冬天的样子,肯定是大雪覆盖吧,湖面会结冰吗?”


我说:“一个叫梭罗的人写的书上说,会结冰的,很厚,得有三十厘米。不过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等到冬天下大雪的时候我就过来给你现场直播。”


妈妈说:“你看我足不出户也能看到瓦尔登湖的美景,真好。”

瓦尔登湖,是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前看到的最后的美好风景。


2022 年的 12 月 27 日,她在ICU中去世。去世前的几个月,她一直没有下过楼,只是在手机屏幕上看到儿子和一面湖水。

母亲去世的那个清晨,冬季风暴刚刚袭击了波士顿,漫天的鹅毛大雪,纷纷扬扬。


我和太太说:“我们去瓦尔登湖吧。”她一秒钟都没有犹豫:“好的!”我们把车停在白茫茫的湖边,沉默了很久很久……


“妈,瓦尔登湖冬天会结冰的,它会闭上双眼,冬眠三个多月,然后在春天里醒来。  


——节选自《漫长的告别》


冬日的瓦尔登湖

03

不上班咖啡馆‍‍‍‍‍‍‍‍‍‍‍‍‍‍‍‍‍‍‍‍‍‍‍‍‍‍‍‍‍‍‍‍‍‍‍‍‍‍‍‍‍‍‍‍‍‍‍‍‍‍‍‍‍‍‍‍‍‍‍‍‍‍‍‍‍‍‍‍
👇点击下图,即可在小程序中购买本书👇
古典老师新作,职场版《解忧杂货店》‍‍


暌违七年顶尖个人发展专家、百万畅销书作家古典老师终于又出新书啦!


这是一本关于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的指南书,主要写给27岁到35岁,工作了三五年,正在职场和人生的交叉路上迷茫困顿的群体。

在这本书里,古典老师选择了四个最典型的职场困境,“难转行”“被裁员”“低回报”“高内耗”,用详细又接地气的分析和指引,给出了12种有效的破局之道。

简而言之,这本书就是一场极其酣畅淋漓,又立竿见影的职业咨询!

说实话,只要你感觉自己“满身班味”;或者觉得工位上的自我不过是 “吗喽”和“牛马”;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要为这点破钱卖命,明明人生是旷野,但一天都不敢旷工……

那你务必得来古典老师的咖啡馆,狠狠喝上一杯!提神醒脑,又动力十足,后劲儿那叫一个大!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倘若你真的在焦虑个人职业成长与发展,类似的指南书恐怕你也看过不少吧?

的确,出色的职场导师太多,有用的个人发展指南也太多,为什么要读《不上班咖啡馆》呢?

不是因为“有用”,因为“有用”是“最基础的要求”和“最基本的效果”。

肯定还有不少同类书和《不上班咖啡馆》一样能解决你的职业困境,但是!它们可未必能像《不上班咖啡馆》一样有趣,且超好读。

在我看来,其实这可能才是古典老师这本新书的最大亮点。

因为《不上班咖啡馆》并不像很多职业发展指南、个人成长指导那样过于严肃,这一页来个复杂测试,下一页上点严肃发问,仿佛公司人力主管在跟你一对一谈话。


它把一切内容都包括在了四个温暖、有趣的故事里——

某个城市里,有一家只有下班后才能看见的咖啡馆。四位各自困境不同的职场人偶然走进了这个奇妙的空间,端起了店长胖子的一杯咖啡,认知觉醒之路,便在这样一次次的对谈中开始了……


由于不能剧透,恕我不进一步展开情节了,但如果你看过《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话,四位主人公与店长胖子在“不上班咖啡馆”里的对谈,真的很像蛤蟆先生在苍鹭医生咨询室里的对话:

放松、接纳、释然、觉醒。

当然,假如你此刻正在为这些问题重度焦虑,估计故事写得再有趣你恐怕也耐不下性子,问题迫在眉睫的时候,人确实也没有那么多心思慢慢品悟。

那么,《不上班咖啡馆》的“超好读”属性现在要上场了。

因为它已经把所有的重点都帮你在内文中画好了,还给所有重点都加上了清晰易懂的配图。‍‍


而且,每一节都有一张“觉醒卡片”帮你总结全文。


虽然不推荐这种阅读方式,但是如果你真的特别着急,那就直接看全书划好的重点吧,先快速解决眼下的认知困境,然后再慢慢成长。

总之,欢迎下班后来“不上班咖啡馆”找店长胖子喝一杯,找到自己的觉醒时刻,在工位原地重生!


04

团圆记‍‍‍‍‍‍‍‍‍‍‍‍‍‍‍‍‍‍‍‍‍‍‍‍‍‍‍‍‍‍‍‍‍‍‍‍‍‍‍‍‍‍‍‍‍‍‍‍‍‍‍‍‍‍‍‍‍‍‍
👇点击下图,即可在小程序中购买本书👇

杨云苏首部长篇,特写中国式家庭的欢欣悲喜,无奈纠缠‍‍‍‍‍

这是知名作家杨云苏老师的首部长篇小说。


也许有朋友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她就是《幸得诸君慰平生》的作者故园风雨前。


那位能把一切日常琐碎都写得鲜活有趣、热气腾腾,语言天赋和文字掌控力(尤其是书写美食)的水平好到惊人的女作家。


《团圆记》的故事发生在1999年的春节,“我”与当时的男朋友檀生,以及檀生父母一起回到他们老家潮汕。


作为准儿媳,“我”在这个传统的潮汕大家族自然受到了亲戚们的热情招待,但当“我”试图进一步融入这个大家族时,却发现这座表面热闹和谐的大厝里,满是波谲云诡,家族三代人在这里缠绕拉扯,家族争战一触即发……


由于任何剧透都会影响阅读体验,所以关于剧情的部分容我只说到这里。



还是来讲讲这本《团圆记》的独到与惊艳之处吧。


先说主题。


《团圆记》原名“回潮汕”,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潮汕”展开的。从民俗传统的角度来说,潮汕地区可能是中国“家族”体系最完整,也是最被看重的地方,因而“潮汕家庭”,也几乎可以说是“最典型”“最完整”“最丰富”的“中国式家庭”样本。


这本书写了整整三代人的故事,所以它绝对称得上是“中国式家庭”的绝佳特写,全书栩栩如生地呈现了“中国式家庭”那种独有的复杂关系,只要你对“原生家庭”有过些许意难平,那这本书里所呈现的深情、虚伪、不堪、出逃或和解,一定能够触动你。


再说文字。


虽说《团圆记》是杨云苏老师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但她是央视纪录片导演出身,所以全文完全看不出短篇作家初写长篇时难免的局促感,文字推进如镜头转换,特写、近景、中景、远景……安排得极有章法,画面精准又鲜活。



读过《幸得诸君慰平生》的朋友们应该很有印象,杨云苏老师的文字里总有一种难以形容的“鲜活趣味”,戏谑、细致、又带着温情的韵脚,写人情、写风俗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写吃喝的文字更是能拿来当下饭的配菜。


这个文字特质在《团圆记》里被放得极大。


毕竟写的是“潮汕”,论吃喝、论民俗、论热情腾腾的人间烟火,这个地区里的素材那可是太多太多了,就算抽离掉全书的主题,剩下的部分,也能凑出一卷鲜活、精彩的潮汕风物长卷。


最后,讲讲体验。


虽然《团圆记》讲的是一个大家族里每个人心中的隐秘往事,一代又一代历史积累下来的层层伤痕。但《团圆记》的目的并不是“揭露”,面对那些“中国式家庭”的困境,杨云苏老师用自己的文字,提出了一个在我看来极有价值,也极真实的回答——接纳。



在这本书里,杨云苏老师用爱意和温柔接住了每一个人,让我们看见了他们的挣扎、无奈,也看见了他们的努力、坚韧和有情。

人间从来泥沙俱下,人性从未简单统一。日子就是这样,半新不旧地过着,一如生活在其中的人,没有谁是崭新的、正确的、绝对的存在。


就像封面那个盘子。


它是团圆变破碎的意象,但碎片又可以修复在一起。日子还能过,人们还能处,情感没有散。


※“体验”一节的内容参考并引用了公众号“王老师在路上”原创发表的《团圆记》精彩书评。


05

国画的细节‍‍‍‍‍‍‍‍‍‍‍‍‍‍‍‍‍‍‍‍‍‍‍‍‍‍‍‍‍
👇点击下图,即可在小程序中购买本书👇
好读、易懂、简明但绝不简单的“国画鉴赏入门”

《国画的细节》按照历史时间轴,52位伟大国画家的130多幅传世名画,讲述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也讲透了国画鉴赏的基本技巧。


跟类似的图书比起来,这本《国画的细节》有两个特别值得称道的地方。


第一,“十分细节”。


整本书高清印刷,可以完全平摊,平均每两页一张图,含图量极大,而且是细节图、放大图、全景图的多角度展示。



如果还觉得看不清,附赠的折页里还有所有收录画作的二维码,扫码即可下载!

第二,“详略得当”。


“艺术鉴赏”很容易写的是玄之又玄,云山雾绕几千字,但最后好像还是没明白到底说了个什么?



但《国画的细节》不一样,它的写法极其凝练,往往只是用一段话,就清晰点明了“国画”的各种关窍,一点儿废话也不写。


“有画家名字的是宋及宋以后的作品,没有画家名字的是唐及唐以前的作品。”

“宋画与唐画最大的区别是空间感,宋画有着空间美,气韵融合、平静。”

“文人画要“诗书画印”四全,这就是元明清文人画的特点。如果你再看到一幅画,画中有作者的印章、题跋,那肯定是元代及元代以后的作品啦。”

“中国绘画中处处体现了这种时空感,可以说画出了时间,这也是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最大的特点之一。”


就算你之前对国画一窍不通,光靠这些小贴士,你的鉴赏水平都能有质的飞升。


当然,有略,自然也要有详,若是通篇都是这种“鉴赏要诀”,那读起来恐怕也是索然无味的。


在具体的鉴赏之外,《国画的细节》里其实还用了相当的篇幅,讲了国画背后的故事,读画等于读历史,一幅艺术作品背后,往往牵扯着整个朝代的命运。


“南方的山水和北方的山水是不同的,开明盛世的山水和飘摇乱世的山水也是不同的,南宋偏安一隅,国势逐渐稳定后,文人们在这富庶之地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实际上,南宋画院的画风已经完全继承了苏轼一派文人画的风格,笔锋依旧凌厉,但画风却变得柔和,从大格局变成了小清新,整个国家像敏感的诗人一般,忧郁起来。”


“展子虔的《游春图》做出了一个秩序标准,“丈山、尺树、寸马、豆人”。一幅画就是一个世界,每一个秩序标准都代表着那个时代画家的世界观,抑或是那段历史时期的秩序,随着时间不停向前,朝代更替,世界观、秩序都会相应变化。”


传世名画的隐秘往事里,藏着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气韵和密码,假如你是传统文化爱好者,这本《国画的细节》绝对值得一读。


06

画聊斋‍‍‍‍‍‍‍‍‍‍‍‍‍‍‍‍‍‍‍‍‍‍‍‍‍‍‍
👇点击下图,即可在小程序中购买本书👇
典藏级《聊斋志异》艺术绘本

这是一本由蒲松龄纪念馆官方推荐的,典藏级《聊斋志异》艺术绘本。由青年作家顾湘译写十大聊斋名篇,配以人气画师九千坊手绘五十幅国风画作,文字灵动,画风奇美,有图为证!

作为中国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聊斋志异》的意义和价值自然无需我多言,但我要说的是,这本《画聊斋》不仅仅只是以笔触梦幻的绝美国风插画,还原出一个“中式古典奇幻世界”那么简单。

青年作家顾湘所译写的篇章,也很值得重新一读。

众所周知,《聊斋志异》里的妖狐鬼怪、神异故事,大多是在讽喻人间,极富象征意义。在蒲松龄的笔下,反而是妖异精怪,因为没有人世的束缚,所以敢爱敢恨,有情有义。

这套《画聊斋》中收录的十个代表名篇,恰好便是蒲松龄对于诸多深刻命题的思考与演绎。

这里有情爱与恩义的往来、人性与礼教的对抗、善恶与真假的变幻、俗世与异界的轮回……

藏在鬼狐异界的奇崛想象和梦幻气韵里的,是我们生而为人的真诚、善良、与美好。

07

渡过自己的海底‍‍‍‍‍‍‍
👇点击下图,即可在小程序中购买本书👇
知名诗人李元胜最新诗集,一本可以随身携带的无垠旷野

这是《我想和你虚度时光》的作者,著名诗人李元胜老师的最新诗集,收录了他近年来创作的128首新诗,带你读过生命深海,回到灵魂旷野。

在当代诗人中,李元胜老师可能是互联网传颂量最大的几个人之一,他特别善于用直觉贯通感性和理性,用日常的事物和场景,呈现生活和人性的复杂。

作为一名“生态诗人”,李元胜老师的诗,生于自然,起于日常,发于自我,语言干净、洗练。

他一直行走于自然间,所以笔下的诗句,也仿佛岩石、山泉、森林间流动的风,优美、清澈。

明明温柔地只是像蝴蝶轻轻扇动翅膀,但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让人心底震动。

如果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那他这本精致的诗集,就像是“随身携带的无垠旷野”。

围绕着一只熟睡的蝴蝶

空气渐渐有了质感


太多的飞行,必定

在身边创造出太多的悬崖


洒落的月光

探测着一个生命正经历的落差


关掉手电的我,迅速

成为它身边的悬崖之一


随手放下的道路

融入交错的草叶


有那么一会儿,我也融入了

某种奇特的寂静


仿佛身体,也只是身外之物

仿佛万物破壁,成了某个整体


有那么一会儿,高悬之月

短暂地成为我们共同的心脏


——《黄草坪》


08

去遇见‍‍‍‍‍‍‍
👇点击下图,即可在小程序中购买本书👇

杨天真首部旅行散文,柔软细腻,真诚自省‍‍‍‍
“去遇见辽阔世界,是成为自己的开始”
这是知名企业家、畅销书作家杨天真的一本旅行随笔,记录了她在19个国家/城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这本书的源起,是杨天真给自己放了一个奢侈的长假,她暂停了手上的所有工作,从紧张的日程表中抽身,独自踏上旅途。
从巴黎到伦敦,从冰岛到西班牙,从寂静的山谷到神秘的雨林,她以一种“完全不设防”的态度,去重新见识颜色,看到自然,看到生命,看到历史。
在异国的行旅中,重新发现自己。
与她以往的著作不同,《去遇见》呈现出了杨天真柔软细腻的一面,她放下了以往那种“干练”“强大”“无所畏惧”的职场强人形象,在真诚的内省中,记录下了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
如何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生与死、爱情与友谊、女性力量、活着的意义、怎样享受松弛、理想和生活的差距……
万千世界的万千问题,她给出了独一份的天真的解读。
要去观世界,才有世界观,很多看不见的盲区才会被碰撞出来,人生是旷野,也是在山海里自由放歌。
祝你也能和这本书一样,去冒险,去走遍全世界,去遇见!

2040书店
千里挑一的好书 · 一生的阅读计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