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拾贝 档案赋能

政务   2025-01-25 09:51   江苏  





档案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

在浩瀚如海的档案中,一页纸就是一个故事,一张照片就是一段历史,一件石碑就是一次见证。南京海关兰台人在无数春秋中,将历史串成珠贝,保管好、利用好、记录好、留存好各类档案,在宁关事业发展中赋能,更好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作用。




存史:把瞬间变永恒


这是一张“金陵关税务司令 第六号”的照片。第六号令发布于1949年10月1日,载的是1949年10月2日南京海关举行升旗仪式一事,上面写着:“本关为庆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本月一日、二日、三日,放假共三天,并于二日上午七时半在本关举行升旗典礼,仰各员工按时全体参加,除布告外,合行令仰知照。”签发人也是原税务司宋克诚和军代表杨艺培。由此可见,1949年第一个国庆假期,金陵关放了三天假。直到今天,南京海关的工作人员还延续着在国庆期间举办升旗仪式的传统。国庆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全体工作人员都要参加隆重庄严的升旗仪式。


1949年金陵关令,通知举行升旗仪式。


档案是原始记录和历史见证。多年来,南京海关坚持依法治档、科学管档,深耕主职主业。档案一级门类11种、二级门类13种,室存档案40万余卷、70万余件,关区28个档案单位、每年接待查档人员2500余人次,《南京海关大事记》《南京海关工作制度汇编》《南京海关“一带一路”文件汇编》等专题汇编二十余种,室藏档案数字化加工超70%,其中文书、科技、基建、照片、实物均实现全文数字化……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南京海关档案工作者数以年计的伏案努力。


南京海关副关长黄勇调研关区档案工作,参观档案智能库房。


档案智能库房


从综合档案室到数字档案室,南京海关档案工作者于无声处、故纸堆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将每个重要的瞬间变成永恒,让陈旧的档案在科技的支撑下,焕发新的光彩。



资政:让档案成思想


记录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利用则是档案工作者的不懈追求。2023年11月9日临近下班时,南京海关所属无锡海关驻锡山办事处监管科接到了无锡向山兰园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的紧急求助电话:“我们从海外进口了3712株兰花种苗,但是根据天气预报,明天最低温度只有5摄氏度,花苗太脆弱,通关时效性对我们非常重要!”每项流程之间能不能紧密衔接、减少种苗户外暴露时间?运抵指定存放场所后又如何保证存活率?无锡海关迅速成立服务专班,通过档案数字化信息系统,调取了该企业以往进口兰花种苗的“一企一档”电子档案资料,为企业量身定制兰花种苗通关方案。在多方不懈努力下,江苏省首票跨隶属关“进境种苗附条件提离”业务顺利完成。

这是档案利用的一个缩影。在南京海关所属金陵海关,他们将档案管理理念和行为嵌入到AEO认证培育的全过程,创造性地开展“档案倒置工作法”,把归档工作提前,与企业认证一体推进,切实为企业减负。于2024年12月通过AEO认证的南京奥托立夫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朱婕表示:“从AEO认证之初,‘档案倒置工作法’将海关的归档要求和企业的单证保管完全统一,极大地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完整、系统的档案对今后的查询和使用,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金陵海关关员调阅企业高认档案。


在南京海关所属苏州海关,档案员们用影像、文件、实物等档案,展示苏州海关的对外合作成果,新加坡海关赠送的纪念徽章在阳光下依旧熠熠生辉,俄罗斯海关赠送的油画色彩仍然浓郁,这些穿越时空的老物件,亲身讲述着历史的辉煌。




新加坡海关赠送的纪念徽章及俄罗斯海关赠送的油画。


持续加大档案研究,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利用,增强海关档案资政服务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南京海关档案工作者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参谋助手作用,利用全文识别、档案信息挖掘等技术,将各类档案信息有机组织并链接起来,把“档案库”变成“知识库”“思想库”。从纸间到“指尖”,改变的不仅仅是速度,更是档案紧跟时代步伐、服务海关事业发展进程的转型。

近三年,围绕服务中心工作,利用档案2707人次、12159余件,作为国家档案局65个业务系统试点项目之一,也是海关系统唯一一家试点,“AEO企业信用管理标准化控制系统”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项目于2023年底顺利通过评估。


“AEO企业信用管理标准化控制系统”验收会。



育人:化文化为力量


核对档案、准备修复工具、展平、刷浆、托裱、上墙、下墙……这是《我在海关修档案》微视频里展示的场景。南京海关档案工作者修缮破损档案的场景引起了系统内外的关注,“档案工作真不简单”成了不少人的感叹。



在南京海关所属南通海关,他们邀请退休关员依托图片档案,由当事人亲自讲述档案故事,用充满情感的真实视角再现了个人记忆和时代记忆。


2023年9月,南通海关青年学堂邀请退休老干部讲述过去的故事。


岁月流转中,海关档案记录着新旧交替的足迹,挖掘档案资料、实物等内涵和文化元素,让人们深切感悟海关档案文化,是一代代南京海关档案工作者的使命和情怀。《为关守史 为民服务——南京海关档案管理工作纪实》《从印章档案看海关历史变迁》《宁关宝“档”》等一批富有温度的文章及微视频,图文并茂地讲述了海关档案故事和海关档案人的感人事迹,彰显南京海关档案工作的特殊价值,取得较好反响。


荣获江苏省档案专业人员职业能力竞赛优秀组织奖。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档案可以动起来、故事能够活起来、眼睛瞬间亮起来,正是因为南京海关档案工作者扎实的工作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分类、排序、编页、编目、整理与立卷,每个环节都有大量的理论、制度,南京海关通过“老带新”“以查代训”“以赛代练”,打造出一支“大事出彩、小事做精”的档案工作队伍。4人次先后入选全国档案工匠人才、江苏省档案专家库、江苏省档案工匠型人才、江苏省档案青年业务骨干,15人先后获得档案初、中、高级职称,9篇档案文章在全国档案征文中获奖。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历史;对未来更好的把握,是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海关文化建设纲要》中提出,要“做好海关历史文献、档案、文物等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研究和利用工作”。虽是默默无闻事,但南京海关档案工作者用现代化技术作弓,以史料信息为箭,持弓射箭,穿越时空的距离,让尘封的档案焕发新的光彩,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激励担当作为,让档案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供稿/ 文中各海关

文/ 杨榕 李莹莹 何潇 肖逸凡 李敏 刘斌

编辑/ 陆爽

校对/ 王宁宁 陆爽

南京海关发布
南京海关政务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