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即将迈出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步,自 2025 年起,全面启用古老的回鹘式蒙文,以此挣脱长久以来俄式蒙文的桎梏,这一决策与内蒙古地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遥相呼应,共同奏响了蒙古族文化传承的新乐章。
对于蒙古国而言,此次文字变革意义非凡,宛如一场文化的重生之旅。回鹘式蒙文作为蒙古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其历史根源可追溯至遥远的北魏时期,彼时回鹘还只是突厥部落中毫不起眼的一支。
直至唐朝,回鹘与中原王朝开启了友好交流的篇章,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时代,他们与唐军携手击败薛延陀,自此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唐朝的扶持下,回鹘逐渐发展壮大,于天宝三年成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政权,取代突厥成为北方草原的主宰者。
与突厥的野蛮掠夺不同,回鹘重视与中原的友好情谊,还曾出兵协助唐玄宗平定安史之乱,即便后来分裂为四部,其文化的火种依然顽强地延续着。元代,回鹘文化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回鹘式蒙文应运而生。
成吉思汗在征服乃蛮部的过程中,俘获了回鹘掌印官塔塔统阿,这一偶然事件成为了蒙古文字发展史上的关键转折点,回鹘式蒙文自此诞生,并开启了蒙古传统文化复兴的征程。
1206 年蒙古草原统一后,成吉思汗下令使用回鹘文字编纂蒙古的历法与政策,回鹘式蒙文也因此成为官方文字,其简洁易学的符号在民间迅速传播开来,一直到 1921 年蒙古独立前夕,它始终是蒙古的主要书写形式。然而,独立后的蒙古在苏联的强大影响下,社会文化遭受了剧烈冲击。
在文字领域,苏联推行的文字拉丁化运动蔓延至蒙古,1941 年,以俄文字母为基础的新蒙文确立,这便是如今俄式蒙文的起源。俄式蒙文的广泛使用,不仅是俄罗斯文化渗透的外在表现,更导致了蒙古传统文化传承的断裂与思想的断层。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蒙古的影响力逐渐衰退,恢复回鹘式蒙文的呼声日益高涨。
1991 年,蒙古政府通过决议,要求国家政策和公文必须使用回鹘式蒙文,并将其纳入小学必修课,为回鹘式蒙文的复兴奠定了基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蒙古政府宣布 2025 年全面恢复回鹘式蒙文,这一消息瞬间在社会各界掀起了波澜。
支持者们坚信,这一举措将有力地守护蒙古的传统文化根基,重塑民族认同感,使其在全球化浪潮中坚守自我,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从而提升民族自信心。然而,反对者也表达了他们的忧虑,俄式蒙文虽非蒙古母语,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科技、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专业词汇,一旦全面切换,民众在短期内恐难以适应,教育成本也会大幅增加,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但蒙古政府在权衡利弊后,毅然选择了回归传统之路。这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深情守望,更是一项具有战略眼光的抉择。为了摆脱外部过度的影响,蒙古国决心独立自主地发展,积极寻求与中国内地的紧密合作与深度接轨,他们深刻认识到中国才是真诚可靠的朋友,而非那些心怀叵测、试图进行文化渗透和政治操控的势力。
与此同时,内蒙古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蒙古古籍展览等活动,充分展示了蒙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加强了中蒙之间的文化纽带。蒙古国此次文字回归的决策,有望成为文化自信与全球化和谐共生的成功范例,为世界各国在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提供全新的思路与启示,引领着蒙古走向更加光明而独特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