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落地的语文情——成都市锦江区小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研讨主题活动

文摘   2024-10-23 08:13   四川  

行走的思政课

落地的语文情


成都市锦江区小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研讨主题活动







 2024年10月22日,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承办了锦江区小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研讨活动。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党建研究所教研员周玫老师以及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研究员龚萍老师莅临本次活动进行指导。本次活动旨在探讨如何开发语文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将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机融合,培育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的。












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的杨金菁老师带来的四年级课例《梅兰芳蓄须》杨老师巧妙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语文课中。运用人物名片介绍、导学单、名人名言等学习资源丰富课堂,帮助学生更好认识梅兰芳。同时,运用小组讨论、同桌合作、学生评价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做到了“教–学–评”一致。让学生在学习梅兰芳先生的故事中,感受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盐道街小学汇泉校区的古芸菲老师带来三年级课例《父亲、树林和鸟》在本节课中,古老师紧扣课文内容,利用自主勾画关键信息、小组合作填写学习任务单、资料拓展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我”的父亲对于鸟的熟悉与热爱。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爱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课例展示结束后,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的罗爵慧老师以《学科思政的“得胜”探索与实践》为主题,结合课例与各位老师做了课题分享与交流。详细介绍了我校学科思政探索与实践的三阶段:初步探究—深度实践—全面推进。稳根固基、层层递进、纵横交错,不断完善对我校学科思政的网络建构。结合杨金菁老师的《梅兰芳蓄须》一课,罗老师指出:我们仍将继续探索学科思政的创新路径,促进思政课程不断向前发展。





随后,盐道街小学汇泉校区的张家艳老师分享了主题为《思政与语文的“因”与“路”》的课题分享,她结构化、体系化地为我们解答了语文课程思政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古芸菲老师《父亲、树林和鸟》一课,分享了语文课程思政的六要素:思想先行、深度挖掘、有机融合、精心备课、巧妙构思、不着痕迹。最后张老师用丁薛祥副总理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




 成都市教研员周玫老师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只有坚持“协同育人”的理念,才能达成: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的教育目的。周老师还指出:《梅兰芳蓄须》一课展现出家国情怀对于社会建设、国家统一、展现民族凝聚力发挥出的重要作用,很好地完成了课程思政的基本目标;《父亲、树林和鸟》紧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课文内容与资料拓展,培养了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意识;最后,周老师还提出课程思政内容框架的实施建议:一、了解体系、对标学习; 二、理解内涵、拓展建构; 三、多元教学、落实当下。为我们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课程思政在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索路径。









     通过这次研讨,我们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有效实施思政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会为不断深入实践小学语文学科思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将思政教育做得更加生动、有效。








END





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
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