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地下室抗浮失效导致底板上浮开裂、框柱冲切破坏等危及结构安全的事故时有发生,本文结合工程案例,对地下室抗浮加固设计的方案比选、设计和施工过程两部分进行详细分析,提出相应的加固措施,可为类似的工程问题提供参考。
本小区所在场地为采石坑形成的水塘,地下室底板标高位于水塘底以上1.00~3.00m,车库基础采用柱下墩基承台+防水板,分为东西两个地下室,基础剖面和水位标高见图1。底板标高约0.05m,市政道路标高4.30~4.80m,原抗浮设计水位1.90m,某次降雨后西区两座塔楼之间的车库底板出现渗漏,一个月后渗漏区域出现上浮开裂。
经了解,西区地下室底板以下采用碎石土回填透水性强,东西侧和北侧设止水帷幕,标高在2.00~2.50m之间,南侧没做止水帷幕,但主要为弱透水的淤泥质土。东区地下室周边有封闭的施工止水帷幕,标高在2.7-4.7m之间,东区地下室底部为淤泥质土,透水性差。施工期间止水帷幕能阻截外部水渗入基坑,由于肥槽和板下均未采用弱透水材料回填,地表水会慢慢渗入止水帷幕内部,汇集后形成了“水盆效应”,西区最高观测水位约3.00m。
查看原设计图纸和地勘报告,车库顶板覆土厚1.6m,底板厚0.3m,顶板厚0.3m,抗浮水位标高按观测最大值为3.0m,车库和主楼均采用桩基础,防水板底标高为-0.350m,经计算抗浮安全系数为1.20>1.1,整体抗浮满足要求,仅需处理局部抗浮不足的问题。
降排水可以采用肥槽内设盲沟和集水坑设泄水孔两种方式,做法示意见图5和图6,可将观测水位降至1.90m。
根据市政道路标高,肥槽需开挖2.5m深再铺设盲沟。优点是地下室底板无需加固,重力降排水维护费用低,缺点是施工难度高,工程量大,且小区已经交付入住,大面积开挖肥槽,会对业主及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利用原有集水坑,在坑侧壁开泄水孔。优点是地下室底板无需加固,缺点是集水坑平面位置分布不均匀,排水量大日常维护费用高。
加抗力可以采用叠合板和抗浮锚杆两种方式,叠合板做法示意见图7。
在防水板上叠合130mm~150mm厚的钢筋混凝土板,可满足3.50m水位作用下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优点是无肥槽盲沟工程量,无日常维护费用,相对抗浮锚杆施工简单。缺点是水位增加后挡土墙同样需要叠合墙,防水板和挡土墙的厚度加大会影响建筑使用功能。
抗浮锚杆用于已有地下室抗浮加固改造时,可采用HRB400三级钢的全长粘结型锚杆、预应力螺纹钢筋的全长粘结型锚杆、无粘结钢绞线的压力型预应力锚杆或者无粘结预应力螺纹钢筋的压力型预应力锚杆等类型,在3.00m水位作用下,需要满布抗浮锚杆。优点是不影响已有建筑空间,缺点是挡土墙仍然需要加固改造,锚杆可能会成为渗水点,空间低矮施工困难,造价高。
由于小区已经交付入住和原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可以排除肥槽盲沟降排水和增加叠合层方案。集水坑泄水孔降排水至1.90m,日常维护费用较高,而按3.50m水位计算需要满布锚杆工程费用较高,综合考虑可采用“降+抗”的方案:
降排水控制水位按1.90+0.50=2.40m,相比3.00m水位排水量减少50%;按2.40m控制水位,原人防区板厚配筋满足要求,非人防区在板中设抗浮锚杆,相比满布锚杆减少了70%的工程费用。
以上三种方案总结对比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