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纯属个人吐槽,若不感兴趣,请直接略过
引言
在建筑设计院的工作中,建筑专业与结构专业之间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两者在提资(即提供设计资料或条件)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一直困扰着许多结构设计师,尤其是在地产高周转时期,这种矛盾更加凸显。
01 建筑设计师慢慢消失的责任心
罗马非一日之倾,建筑设计师责任心的削弱亦非短期形成。早期,建筑设计师的提资精准且高效,但随着行业队伍的日益庞大,人员构成变得复杂多样。
在新进的建筑设计师群体中,既有才华横溢、勤勉尽责的设计师,也不乏经验尚浅、责任心有待提升的设计师。面对紧张的工期,部分责任心缺失的设计师对提资采取了敷衍了事的态度。
久而久之,那些尽职尽责的设计师发现自己熬夜加班完成的提资,与那些敷衍了事的提资在效果上并无二致,这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被轻视,心中逐渐累积起不满与失望,这种情绪的蔓延,导致整体责任心的普遍下滑。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如同病毒般具有传染性,一旦个别成员的行为未受到应有的制约,其他成员可能会产生“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纷纷效仿,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02 建筑的提资为何没有制约?
在地产高周转的环境下,甲方往往将大量时间投入于方案阶段,留给施工图设计的时间极为有限。方案一旦敲定,甲方便急切期望获得施工图纸以便迅速施工,而能否快速施工主要取决于结构设计师何时出图。因此,甲方的关注点只集中在结构设计师何时能提交施工图上,对于制约结构专业工期的建筑专业或其它专业的提资的准确性则完全忽视。
设计院领导多出身于建筑专业,在解决建筑专业与结构专业间的矛盾时,往往不自觉地偏向建筑专业,这种偏袒使得结构专业在提资争议中处于劣势,即便提出了合理的问题及建议,也往往难以获得应有的重视和有效解决,甚至可能觉得这是在找借口拖延工期。
在之前单位,笔者曾多次与设总就提资问题争吵,提出的最低提资要求是确保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相互对应,然而,就连这一最基本的要求,设总也是避而不答。
最终,所有压力会落在结构设计师肩上。建筑设计师慢慢觉得,无论建筑提资质量如何,结构专业总能应对,何必跟着一块熬夜加班,于是产生了偷懒、懈怠心理,大家有样学样,有时候甚至直接把方案图当做提资。笔者曾亲历一个项目,仅凭建筑专业提资的一层方案平面图,就要求在一周内完成基础施工图,结构专业的压力之大,不言而喻。
03 工作,锻炼了结构设计师的抗压能力
担任结构专业的负责人颇具挑战,需要具有较高的抗压能力。高情商者能够灵活调整策略,协调工期节点,妥善处理建筑专业的提资,同时针对甲方的需求,采取策略缓解结构工程师因频繁修改图纸或工期紧张而造成的心理负担。相比之下,过于耿直的负责人可能逐渐遭到边缘化,乃至失去职位。
一线结构设计师发现建筑提资变得不可靠,并且结构负责人也无力解决时,只能默默承受,在设计任务紧张的同时,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校对建筑图纸。大部分结构工程师都经历过“三边工程”—即边设计、边修改、边施工的紧张过程,为确保工程的安全性,他们都付出远超寻常的努力。这样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强度,无形中锻炼了结构工程师们的抗压能力。
结语
结构设计师是设计院中最为踏实、勤奋的群体。在地产高周转、结构施工图先行出图的时期,他们的付出与所承担的责任往往难以获得相应的回报。
在当前行业面临下行与变革的时代,相信结构设计师们凭借勤奋以及磨砺出的抗压能力,无论是转行,还是继续从事结构设计,都能够交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