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董宇平团队蔡政旭/孙鹏&汕头大学武庆贺团队: 手性主客体掺杂策略实现圆偏振近红外有机室温磷光

学术   2024-07-31 16:35   上海  

研究背景

圆偏振近红外有机室温磷光材料是指一类能够在室温条件下发射出具有圆偏振特性、波长在 700 至 2500 nm 范围内的有机室温磷光材料。这类材料结合了有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近红外光的穿透性、圆偏振光的独特性和室温磷光的长寿命特性,在信息存储与多级加密、生物医学成像、三维立体显示以及高性能夜间成像等领域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如何通过简单、高效的策略实现波长可调、可近红外发射以及长发光寿命的圆偏振近红外有机室温磷光是有机光功能材料领域一个重大的挑战。

文章简介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董宇平教授团队蔡政旭教授孙鹏助理教授与汕头大学武庆贺教授课题组合作,基于主客体掺杂策略,通过将非手性发光客体(萘二酰亚胺衍生物)掺杂到手性结晶性主体(二对甲基苯甲酰酒石酸)中,成功构筑了一系列近红外、颜色可调且长寿命的圆偏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 (图 1)。
  • 图1.(a)客体分子的化学结构示意图;(b)通过手性主客体掺杂实现近红外和颜色可调圆偏振室温磷光示意图。
萘二酰亚胺类衍生物具有光学稳定性好、摩尔吸光系数高、可修饰性强、量子产率高等优点,是一类理想的客体分子。通过延长分子共轭结构以及引入杂原子和重原子,客体分子荧光发射峰能够在 380 至 576 nm 范围进行调节(图 2a)。同时,羰基、杂原子的引入会增强自旋轨道耦合,溴原子的引入会提高分子系间窜越的能力,因此客体分子能够具备良好的磷光发射能力。低温延迟光谱数据显示,客体分子的磷光发射峰处于 493 至 720 nm 之间(图 2b)。此外,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客体分子具有高的系间窜越常数,具备强的磷光发射能力。

  • 图2. (a)客体分子的荧光光谱图;(b)客体分子的低温磷光光谱图;(c)主客体掺杂材料的室温磷光光谱图;(d)主客体掺杂材料长余辉现象的数码照片。

二对甲苯酰基-D-酒石酸与二对甲苯酰基-L-酒石酸具有良好的结晶性,能够在主客体掺杂体系中,作为主体分子稳定客体的三线态激子,并保护其不被氧气分子猝灭。更为重要的是,二对甲苯酰基-D-酒石酸与二对甲苯酰基-L-酒石酸是一对手性对映体,能够诱导客体分子发出的磷光产生手性,从而实现圆偏振室温磷光。实验结果表明,主客体掺杂材料具有室温磷光的性质,发光波长处于 499 至 720 nm 范围,实现了可调节、近红外室温磷光发射(图 2c)。同时,掺杂材料的寿命可长至 2.1 s,长余辉现象能够被人眼捕捉到(图 2d)。更为重要的是,掺杂材料的发光具有明显的手性,其不对称因子可高达 1.14 × 10-2(图 3)。

  • 图3. (a)主客体掺杂材料在 405 nm 光源激发下的圆偏振发光数据;(b)主客体掺杂材料在 405 nm 光源激发下并使用 570 nm 带通滤波器的圆偏振发光数据;(c)主客体掺杂材料的圆偏振发光光谱在不同角度下的不对称因子图;(d)使用 570 nm 带通滤波器, 主客体掺杂材料的圆偏振发光光谱在不同角度下的不对称因子图。

该研究工作基于主客体掺杂策略,通过将非手性发光客体掺杂进手性结晶性主体分子中,开发了一系列发光波长可调、可近红外发射以及长寿命的圆偏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为高性能有机光功能材料的构筑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该成果以“Near-Infrared Circularly Polarized Organic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Based on Chiral Host-Guest Doping Strategy”(《通过手性主客体掺杂策略实现圆偏振近红外有机室温磷光》)为题,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上,并被选为 hot article。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夏俊铭,通讯作者为孙鹏助理教授武庆贺教授蔡政旭教授,该研究工作得到了董宇平教授的悉心指导。


论文信息

  • Near-Infrared Circularly Polarized Organic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Based on Chiral Host-Guest Doping Strategy

    Junming Xia, Chenchen Xiong, Songmin Mo, Yongfeng Zhang, Kai Zhang, Gengchen Li, Jianbing Shi, Junge Zhi, Bin Tong, Qinghe Wu*武庆贺,汕头大学), Peng Sun*孙鹏,北京理工大学), Zhengxu Cai*蔡政旭,北京理工大学), Yuping Dong

    J. Mater. Chem. C, 2024, 12, 9578-9585
    https://doi.org/10.1039/D4TC01828A

作者简介

夏俊铭 硕士研究生
北京理工大学
本文第一作者,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硕士,2019 年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师为蔡政旭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圆偏振有机室温磷光。





孙鹏 助理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
本文通讯作者,博士,北京理工大学助理教授。2014 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2019 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导师为张科研究员,同年加入到清华大学化学系张希院士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 年进入北京理工大学董宇平教授团队,任助理教授,2023 年至 2024 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 Rachel O’Reilly 课题组进行学术访问。研究方向是有机光功能材料和多组分螺化聚合。






武庆贺 教授
汕头大学

本文通讯作者,博士,汕头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 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014-2017 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武庆贺教授一直聚焦于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伏器件性能研究,先后在 Joule,Energy Environ. Sci.,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CS Chem. 等期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荣获 2024 年 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






 

蔡政旭 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
本文通讯作者,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蔡政旭教授于 2009 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于 2014 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张德清研究员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俞陆平教授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后,于 2017 年加入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主客体掺杂策略构筑有机室温磷光(RTP),先后开发了一系列用于防伪和高分辨率生物成像的高性能 RTP 材料。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等科研项目 8 项,发表研究论文 10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10 余项,在 Chin. Chem. Lett.、SmartMat 等杂志担任青年编委,2021 年被中国电子学会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

期刊介绍

Materials with applications in optical, magnetic & electronic devices

rsc.li/materials-c

J. Mater. Chem. C

2-年影响因子*5.7
5-年影响因子*6.0
JCR 分区*Q1 物理-应用
Q2 材料科学-跨学科
CiteScore 分10.8
中位一审周期29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BC 报道材料化学各领域的高质量理论或实验研究工作。这三本期刊发表的论文侧重于报道对材料及其性质的新理解、材料的新应用以及材料合成的新方法。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BC 的区别在于所报道材料的不同预期用途。粗略的划分是,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报道材料在能源和可持续性方面的应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报道材料在生物学和医学方面的应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报道材料在光学、磁学和电子设备方面的应用。

Editor-in-Chief

  • Natalie Stingelin
    🇺🇸 佐治亚理工学院

Associate editors
  • A. S. Achalkumar
    🇮🇳 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

  • Rachel Crespo-Otero
    🇬🇧 伦敦大学学院

  • Renaud Demadrille
    🇫🇷 格勒诺布尔跨学科研究所

  • Antonio Facchetti
    🇺🇸 佐治亚理工学院/西北大学

  • Unyong Jeong
    🇰🇷 浦项科技大学

  • Oana Jurchescu
    🇺🇸 威克森林大学

  • Mingzhu Li (李明珠)
    🇨🇳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Martyn McLachlan
    🇬🇧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 Kasper Moth-Poulsen
    🇪🇸 巴塞罗那材料科学研究所

  • Ana Flávia Nogueira
    🇧🇷 坎皮纳斯州立大学

  • Erin Ratcliff
    🇺🇸 亚利桑那大学

  • Yana Vaynzof
    🇩🇪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 Maia G. Vergniory
    🇩🇪 马普固体物理化学研究所

  • Zhiguo Xia (夏志国)
    🇨🇳 华南理工大学

  • Hao-Li Zhang (张浩力)
    🇨🇳 兰州大学

  • Ni Zhao (赵铌)
    🇨🇳🇭🇰 香港中文大学

* 2023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Clarivate, 2024)

 CiteScore 2023 by Elsevier
 中位数,仅统计进入同行评审阶段的稿件







欢迎联系我们发布论文报道
📧 RSCChina@rsc.org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

RSC英国皇家化学会
英国皇家化学会,是全球领先的化学学术团体,致力于推动化学科学的卓越发展。推送最新的国际化学新闻,分享顶尖的化学科研成果及丰富的化学学术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