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范围
超浸润电极的构建 三相边界的理解和控制 电催化过程中的传质动力学 固体表面上的气泡/液滴运动 不同相之间的电化学反应
客座编辑
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创新)、郭氏集团仿生工程教授及机械工程学系讲座教授,仿生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教授于2000年在吉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伦斯勒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于2009年底入职香港城市大学,并于2021年7月成为讲座教授。王教授曾任香港城市大学工学院副院长(2019-2022)及仿生工程研究中心创始副主任(2021-2022)。王教授担任Wiley出版社期刊《Droplet》的执行主编,同时也担任10多个国际期刊的副主编和顾问编辑。
王教授是香港工程科学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国际仿生工程学会会士,以及“全球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2022, 2023),并且是中国教育部长江讲席教授。他的研究被《健力士世界纪录》认证收录,获得了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的金奖和评审团嘉许金奖。他还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国际热科学纪念奖(2024)、德国跨界科学突破奖(工程与技术, 2023)、裘槎优秀科研者奖(2023)、中银香港科技创新奖(2022)、首届青山科技奖(2021)、科学探索奖(2020)、先进工程材料名人堂(2019)、第35届世界文化理事会青年特别嘉奖(2018)、香港城市大学校长讲座奖(2018,2020)、香港城市大学杰出研究奖(2017)、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奖(2016,2017)、中国教育部长江讲席教授(2016)、美国光学学会青年科学奖(2016)、中国政府杰出留学生奖(2007)、美国材料学会杰出研究生银奖(2007)。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分别获得美国材料学会杰出研究生金奖(2016)和银奖(2015,2021)、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优秀奖(2016,2019 和 2021)、香港青年科学家奖(2015,2019 和 2022)。
Professor in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 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SA.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the fundament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and their performance. His lab uses a combination of both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methods to enable the attainment of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atalytic reaction systems. Current systems being investigated include alkane dehydrogenation/aromatization on gallium modified zeolites, 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of methane to methanol,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2, development of passive HC/NOx trap catalysts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C-C bond forming reactions over isolated metal sites, and novel pathways for the conversion of biomass-derived platform molecules to fuels and specialty chemicals.
开放投稿截至 12 月 8 日
期刊介绍
rsc.li/nanoscale
Nanoscale
2-年影响因子* | 5.8分 |
5-年影响因子* | 6.1分 |
JCR 分区* | Q1 物理-应用 Q1 化学-跨学科 Q1 材料科学-跨学科 Q2 纳米科学与技术 |
CiteScore 分† | 13.4分 |
中位一审周期‡ | 35 天 |
Nanoscale 发表有关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高质量研究报道,包括各种跨学科的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涉及的研究主题有纳米结构和纳米材料的合成、功能纳米材料和生物组装体的表征、纳米材料的性质、自组装和分子组织、复杂的杂化纳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纳米颗粒、纳米晶体、纳米团簇、纳米管、纳米线、纳米催化、纳米理论建模、纳米电子学和分子电子学、纳米光子学、纳米芯片、纳米传感器、纳米流体和纳米加工、碳基纳米材料和装置、纳米仿生材料、纳米生物技术/生物纳米材料、纳米医学、纳米技术的监管方法和风险评估等等,对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材料、能源/环境、信息技术、检测科学、医疗保健和药物研发、电子工程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具有广泛的吸引力。该刊由英国皇家化学会同中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共同出版。
Editors-in-Chief | Honorary Editors-in-Chief |
|
|
Associate editors
|
|
📧RSCChina@r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