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低价标签
近期,在秋季Prime Day到来之前,部分卖家注意到亚马逊平台的详情页上悄然推出了一个新标签:“Not competively priced”(价格没有竞争力)。
这样的标签出现,像是亚马逊想要进一步推动低价策略,诱导卖家陷入价格战,进而导致市场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即低价内卷。
因为在如今价格敏感的市场环境中,这样的标签很大可能会让消费者产生犹豫,进而选择放弃购买,转而寻找另外更具价格优势的同等产品。毕竟,面对明确的价格提示,大多数消费者倾向于信任官方和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对于卖家来说,如果他们的商品被标记为“价格不具备竞争力”,他们需要采取措施有两种:
1、提高商品的吸引力,比如提供额外的价值(如赠品、代言、推广等);
2、确实考虑降价以保持竞争力。
但无论卖家选择哪一种方式,对消费者都更有利,对亚马逊也更有利,对卖家的话,就会使产品利润空间大打折扣,直逼破产。
毕竟亚马逊始终将“顾客至上”作为其核心价值观,这个标签实际也是充分为消费者考虑的。只是真的苦了卖家,在平台再无高加价率定价的可能了。
虽然这一标签尚未正式上线,还只是内测阶段。但一旦该功能全面上线,那些被标记的商品很可能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届时市场上的价格竞争预计将变得更加残酷。
TWO
复购标签
在部分买家的移动端搜索结果页面中,某些商品链接的销量标签已不再展示上月的购买数量,而是显示产品再次购买的数量,即"bought again"(复购)。
那这个标签的影响是什么呢?
显而易见,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看到这个标签就如同得到了其他消费者对产品的肯定,因为只有真正认可产品,消费者才会选择再次购买。犹如央视出品,有个强大的官方背书。
因此,这个标签极有可能显著提升购买转化率。对于复购率高的成熟商品链接,这个标签能有效维持其市场地位,轻松实现盈利,宛如一台高效的现金生成器。
而对于那些尚未建立销量记录的新商品链接,如果没有明显的差异化优势,想要获得订单将变得更加困难。
目前虽不是所有用户的搜索结果页面都显示复购数量,有的用户还是显示上月购买数量。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前端页面展示不利于卖家标签,后台加大力度促使卖家投入广告费用。通过多种手段促使卖家降低价格,并优先推荐“高复购率”商品。这些举措的背后,都旨在增加卖家在平台内的推广投入,减少卖家的商品利润。
在今年的最后冲刺阶段,是亚马逊卖家收获的季节,但在一系列复杂的营销策略之下,实现高利润并非易事。重申一点,卖家们确实需要精心规划,单纯依赖销量和规模扩张已不再足够,多元化经营势在必行。比如通过美客多,沃尔玛,以及发展新蓝海市场(拉美市场)来拓宽盈利渠道。
1)、想看新兴市场但对市场了解停留在表面、没有圈子交流信息差非常大。
2)、做门槛比较高的拉美市场:没有本土资源、回款物流清关税务难题始终存在、自己摸索缺少系统的方向和方法论。
更多拉美大会资讯,进卖家交流群与大卖一起交流学习,规避风险~
▼扫码添加小鱼好友▼
邀您进入跨境平台卖家群
【速卖通、TikTok shop、沃尔玛、eBay、Allegro、美客多、Jumia、shopee、Lazada、ManoMano、Falabella、Coupang、wish、Daraz、wayfair、FnacDarty、OTTO、Miravia、Shein、ozon、 Temu、Fruugo】
▼跨境平台资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