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名老中医临床常用方不超过30首,其中经方及其变方高达21首,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充分说明了经方在中医临床中重要地位。但是,在很长时间里,经方被严重忽略,经方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之前我们已经系统的讲解了不少经方了,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这个工程。
所以,我们挑选临床常用60首经方来讲解,开通了“通讲60首常用经方”专栏,理论结合临床,力图做到通俗易懂。如果能够把这50首经方掌握并灵活的运用于临床,这个医生已经很了不得了!
愿各位老师,跟着我们的步伐,开启一段新的经方学习之旅!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每天一期,助力中医人的成长!)
文/郭洁浩
通讲60首常用经方专栏。
■
瓜蒌薤白半夏汤方
【方剂组成】 瓜蒌实一枚(捣) 薤白15克 半夏20克 白酒10杯
【用法】 四味同煮,取四杯,温服一杯,日三服。不能饮酒者,可以黄酒代之。
【方解】瓜蒌薤白白酒汤中瓜蒌开胸逐痰止嗽,薤白散结止痛,合以为方,故治胸痹痛而喘息咳嗽者,煎以白酒、更使药力畅行无阻也。本方乃于瓜蒌薤白白酒汤减少薤白量,而加大量下气逐饮的半夏,故治瓜蒌薤白白酒汤证,饮逆较甚而喘息咳唾更剧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第4条: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注解:不得卧,谓胸闷心痛,或喘息咳唾剧甚而致不得卧。心痛彻背,即从心到背俱疼的意思,此宜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常用加减】
1.与苓桂术甘汤合用,或再加入干姜、陈皮、白蔻等温中通阳,豁痰理气,取效更捷;
2.若胃气胀满、噫气或干呕者,加橘皮、枳实、生姜;
3.动则气短、心悸、胸闷气塞者,合用茯苓杏仁甘草汤;
4.心悸脉数者,加生脉散、炒枣仁、生龙骨、牡蛎、当归;
5.胸胀、胁下逆满、肢凉者,合用枳实薤白桂枝汤;
6.体弱、便溏、心下痞满者,合用人参汤;
7.阳虚而心痛甚者,合用乌头赤石脂丸;
8.脉结代、心动悸者,加炙甘草汤;
9.头昏脉弦、阴虚阳浮者,合天麻钩藤饮或杞菊地黄丸;
10.腹部胀满,肠有积气者,加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11.容易感冒,身体酸痛者,合用桂枝新加汤;
12.血瘀浮肿者,合用当归芍药散;
13.肺部郁血或肝大充血者,加参苏饮(人参、苏木);
14.阳虚浮肿者,加真武汤及活血剂、当归、红花、桃仁、藕节等。
【运用与发挥】
1.胸痹。(《蒲园医案》)
2.冠心病心绞痛。张学文教授以基础方瓜蒌15克,薤白、半夏各10克,桂枝6克,三七(冲服)3克,檀香6克,丹参15克,砂仁6克。并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在上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变化,若气虚则加黄芪30克,人参6克以补气;心肾阳虚者桂枝用至10克、再加鹿衔草15克以温补心肾之阳;若瘀血症状明显者加当归12克,川芎9克,赤芍15克,桃仁、红花各6克,生山楂15克,以活血祛瘀通络。所治患者无一不效。(《张学文经验》)
3.关于本方的使用指征:①胸部症状:胸闷憋气,或心前区隐痛或绞痛,放射至肩背,或短气喘息,喜叹息。②消化道症状:胃脘痛,有饱胀感。③舌脉征象:舌体胖大,舌质紫,或紫暗,或有瘀斑,苔白厚腻,或苔浊;脉弦滑,或濡滑等。(《名中医论方药》)
4.心律失常。(《中国中医急症》,2005,14(4):369-370)。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2):83-84)
6.原发性肺癌,慢性胃炎,乳腺增生病。(《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2):83-84)
7.慢性胆囊炎。(《中国现代医生》,2008,46(7):91)
8.神经官能症。(《中国现代医生》,2008,46(7):91-92)
9.反流性食道炎。(《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2):32)
10.老年咳喘。(《中医药信息》,1997,(2):22)
【方歌】
栝蒌薤白半夏汤,祛痰宽胸效显彰;
三味再加酒同煎,宽胸散结又通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