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说:“宇宙的尽头,就是编制。”编制,说白了,就是按人头计数, 上级财政根据核定的人数来拨款。
体制内的身份类别繁杂多样。
公务员之间的差异显著,从中央部委公务员到乡镇基层公务员,跨度极大。
事业编可以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以及自收自支等类型,具体如政府事业编、教师和医生等。教师有在高校任教的,也有扎根乡村的;医生有在三甲医院工作的,也有服务于乡镇卫生院的,彼此之间同样差别巨大。
身处其中的朋友,特别是年轻人,想必都有过被亲戚朋友们询问是公务员还是事业编的经历。
体制内主要涵盖公务员、事业编和国企。而像政府合同工、临时工、政府雇员、第三方劳务派遣等,则属于泛体制内,他们间接依靠财政支持,但没有正式编制。
在体制内,如果没有编制的庇护,只是个合同工、临时工或者派遣工,那么随时面临着被开除失业的风险。
不得不说,在体制内只要有编制,只要自身没有因违法犯罪被立案处理,被开除失业的情况几乎不会出现,可以妥妥称得上是“铁饭碗”,即使是领导也难以打破。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四类群体常常被认为是“公务员”,但实际上他们可能没有编制,并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
一、“两院”书记员
聘用制书记员因为工作在人民法院和检察院,是最容易被误认为是公务员的群体,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稳定的编制保障。
在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委任制的书记员有编制,而聘用制的书记员没有。别看只是一字之差,实则差异巨大。
聘用制书记员虽然不是编制内人员,但很多也是通过正规考试渠道进来的,稳定性相对较高。只要不犯重大的政治错误,一般不会被单位辞退。
书记员的主要职责是辅助记录庭审的全过程,要求他们很强的速记能力,大多是通过公开招聘进入的,学历通常要求本科以上,法学专业居多。
这个岗位只适合那些暂时考不上编制的人作为过渡,长期以此养家糊口不太可行。
“擅长考试的成为了公务员,善于干事的投身于辅警工作。”
辅警的出现,是源于我国警察的编制与实际需求人数之间不平衡的产物。
辅警没有编制,不能独立执法,只能是辅助执法,能够张贴违章告知单,但不能单独开具罚单,也不能单独进行行政处罚,在公安队伍中的处境略显尴尬。
虽然辅警主要是辅助执法,承担的多是风险高、任务重、条件艰苦的工作,比如巡逻、执勤以及交通道路疏导,工作异常艰辛。但他们在单位中的不仅待遇和地位不高,有时间甚至可能要看他人脸色行事。
工资待遇不高,没有明确的级别划分,没有编制,属于合同工,工作到退休也难以转正。
即使是全国最牛的辅警施群峰,成为全国200多名部级专家组成员中唯一的辅警,直到2024年才转正为事业编的身份,但还不是公务员身份。
简称社工,是街镇社区工作者服务站聘用的人员,实行合同制,既不是事业编,也不是公务员,有时候还会被社会认为是物业公司的某种变体。
社区工作者服务的范围是基层社区,按照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区属于居民自治组织,并非行政单位,不存在所谓的编制。
总体来讲,社工的工作环境要比企业稍好,但和事业编、公务员相比仍有差距。只要不辞职,一般可以工作到退休。
不过,现在很多社区工作满三年的人员能够报名参加街道办的定向事业编考试,试题也是针对社区工作的。和外面激烈的竞争环境相比,拥有社工身份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村支书,常被视为村里的“领头雁”,但其编制情况却不甚明朗。
村干部在村民眼中,或许是位高权重的存在,但严格来讲,他们并非公职人员,也不属于国家机关干部,他们的薪酬主要依靠地方财政和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共同承担。
如果村集体收益高,村干部的待遇还是很可观的,甚至要比公务员要高,就像广州猎德村的村干部,待遇并不比广州公务员的要差。
对于年轻人而言,还是努力考取一个编制吧!
—END—
请帮忙点右下角:[在看] 和 [赞],让更多的人看到,让大家都受益。
【往期热门推荐】
十大“铁饭碗”名单出炉,公务员竟然不是第一,第一名人人都想进!
职级并行变了味,基层公务员凉透了心!领导们却仍在盛宴中狂欢?
该省人才辈出,省委书记和省长数量高达12位,稳居全国榜首,远超江浙
免责声明:本号文章内容均基于个人思考,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