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岳哥。
昨天网传保时捷中国的“N+6”裁员赔偿方案登上了热搜。
有意思的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不是裁员本身,而是这个让很多人瞠目结舌的补偿数字,让有些人破防了。
突然想起某位企业家的评论:"这是恶意赔偿!"
裁员时能给N+6的公司成了他们口中的"坏人",那些逼员工主动离职、打官司拖延的老板反而成了"受害者"?这剧本可真够荒诞的。
连打工人不禁调侃道: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恶意啊,求个恶意对待。"
"老板,我太贪心了,您能恶意补偿我吗?"
"建议立法严惩这种恶意补偿行为,严重影响了其他公司裁员的积极性。"
这些看似戏谑的评论背后,哪个不是血淋淋的职场故事?
有的人被公司裁员连N+1都拿不到,有的被各种理由克扣工资,更有甚者被逼无奈选择主动离职。
这种行为的本质,是把员工当作可以随意盘剥的"人力资源",而不是共同创造价值的合作伙伴。
这种荒谬的逻辑背后,是整个职场对劳动者权益的漠视,以及对资本逐利本性的默许。
更讽刺的是,一些企业主还振振有词:"这是在扰乱市场秩序!"
啥意思?难道说体面地补偿员工反而成了错事?
按这逻辑,是不是以后招聘时开高工资也是"恶意抢人"? 按时发工资是"恶意准时"? 五险一金全额缴纳就是"恶意守法"?
这话说的可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谁在害怕团结被破坏?显然不是那些盼着被"恶意赔偿"的打工人,而是那些担心自己"生意经"被戳穿的老板们。
那些斤斤计较裁员补偿的企业,往往只看到了眼前的支出,却忽视了企业声誉这笔无形资产。
一个连离职员工都不愿善待的企业,如何赢得市场和人才的长期信任?如何长期经营下去?
更深层次看,也反映了某些企业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严重滞后。
这些企业仍然停留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的思维模式:压榨成本就是竞争力,违背契约精神也无所谓。
他们没有意识到,在现代商业社会,企业的竞争力早已不限于产品和服务,而是延伸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恶意赔偿"这个说法的出现,也暴露了这些企业主的心理焦虑。
他们害怕这种补偿标准会成为行业标杆,动摇他们赖以生存的低人力成本优势。
与其指责这是"恶意赔偿",不如反思一下:为什么员工连基本的体面离职都成了奢望?
那些动辄喊"恶意"的老板们,是不是该好好想想:当你把体面的补偿都定义成"恶意"时,你的"善意"到底在哪里?
正是因为你们这种短视的经营理念,让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始终难以真正崛起。
企业的良知,不应该是一种道德包袱,而应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或许,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个人才决定成败的时代,企业的竞争力不应该建立在对员工权益的压榨之上,而是要通过尊重、信任和共赢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
给大家推荐一下GPT Pro系统,老板一次性买了100多个Pro会员放在这个系统的池子里,无需梯子即可直连,费用还比官网便宜不止一点点,包售后。每月仅需198元!(官网200美元)
我是岳哥,欢迎关注,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