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群里,“隔夜”是件很可怕的事。
她们常说:隔夜水、隔夜茶,隔夜菜、隔夜西瓜都致癌......
隔夜食物真的不能吃吗?
别吓人了!
一起来揭秘真正隔夜致癌的食物 ↓ ↓
首先要明确一点,我们常说的隔夜菜并不是如字面所说,是放置了一夜的饭菜。科学来说,放置时间超过8-10小时的菜,都属于隔夜菜。
由于随着食物放置时间的增加,相应的亚硝酸盐含量也会随之增多。因此不少人担心,吃了隔夜菜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甚至导致癌症。
实际上,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但却是健康的一大隐患。亚硝酸盐进入胃部这个酸性环境后,在一定条件下和体内的胺类物质结合生成致癌的亚硝胺,长期摄入容易增加机体患胃癌、食管癌、肝癌、结肠癌等疾病的风险。
但是,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不对的。据国内相关研究报道,成人口服亚硝酸盐的最低中毒剂量约为300mg-500mg,摄入1-3g可导致死亡。而一般在冰箱冷藏室里存放24小时的隔夜菜(不算腌制蔬菜、加工肉类),亚硝酸盐含量不会超过10mg/kg。
所以,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离中毒剂量还相差很远,偶尔吃一点问题不大,重点是吃的频率和量。
不过这并不是说,隔夜菜可以放心大胆地吃了。
真相:
隔夜水中确实含有亚硝酸盐,但脱离剂量谈毒性等于耍流氓。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亚硝酸盐含量规定为≤1毫克/升[1]。研究发现,桶装水、纯净水、自来水放置3天之后,亚硝酸盐仍在安全范围[2],是可以放心喝的。
喝隔夜水真正该记得的是:要盖盖子。
真相:
刚都说了脱离剂量谈毒性等于耍流氓。
根据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实验检测[4],无论是普洱茶、菊花茶、还是龙井,放置12小时和24小时后,亚硝酸盐含量都在安全范围内,不会致癌。
隔夜茶之所以会变色,是因为里面的茶多酚氧化了,加上久置后鞣酸增加,口感差一些,但不会危害健康。
真相:
浙江宁波食检院检测过30道家常菜[5],发现:
4℃(模拟冰箱环境)下存放的各种菜,24小时后的亚硝酸盐含量和刚出锅的时候没啥变化,不到国家规定亚硝酸盐限量值的1/3[6],可以吃。
在25℃下(模拟室温),肉菜隔夜没事,但叶菜的亚硝酸盐会大量增加,最好6小时内吃完。
(图片来源:soogif)
所以不是隔夜菜不能吃,而是要记得放冰箱,最好剩荤不剩素,凉菜都别留。
另外,隔夜菜第二顿必须充分热透(100℃加热3分钟以上),最好加些葱姜蒜,调味又杀菌。
真相:
曾经新闻发生的西瓜害人事件,大多是因为切西瓜的刀和保存环境不够干净,致病菌在西瓜里大量繁殖所致。
福建农科院的研究人员专门做过试验,3种西瓜切开后盖上保鲜膜,放冰箱(4°C)16小时[7],结果发现:隔夜的西瓜和鲜西瓜的菌落总数差不多,可安全食用。
想要吃得更放心,切西瓜前最好把刀、西瓜、手、案板都清洗干净。西瓜冷藏前,用透气性好的保鲜膜盖上。
这些隔夜饭菜在存储、二次加热的过程中,不仅会导致有些营养素的破坏和流失,还容易滋生细菌,食用后易引起肠胃不适甚至食物中毒。
通常,茎叶类蔬菜硝酸盐含量最高,尤其是菠菜和芹菜,煮熟后如果放置时间过久或储存不当,就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使剩菜中的含量很可能达到重度极限。
海鲜过夜后容易产生蛋白酶降解物,细菌等致病菌,不仅其中的营养成分会被破坏,而且致病菌进入人体后,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腹痛、腹泻等不良现象,同时也会对人的肝、肾功能造成伤害。
不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栽培的银耳、木耳、蘑菇等,煮熟后放的时间较久,不仅食用后导致亚硝胺的生成增加,而且也比较容易滋生细菌,如果再有储存不当存在产生黄杆菌毒素的可能性,吃了之后就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半生不熟的“溏心蛋”没有完全杀菌,可能含有沙门氏菌等多种致病细菌,久放就更容易滋生细菌,食用后会危害肠道。如果蛋已熟透,而且低温密封保存得当,隔夜再吃是没有问题的。
凉拌菜在加工的时候就已经受到了较多污染,若将它隔夜保存,即使冷藏也很有可能已经变质。
卤味千万不要隔夜,即使放在冰箱里,也容易滋生“霉菌”“嗜冷菌”等,若清洁不到位,且食材没有正确存储,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
冰箱温度低,可以抑制细菌滋生,相对减少亚硝酸盐的产生。
冰箱里放剩菜要注意分开低温储存,避免交叉污染,选用干净的加盖容器或保鲜膜覆盖。
剩菜剩饭再食用之前一定要彻底加热。所谓彻底加热,就是要把剩菜剩饭加热到中心温度70℃以上,保持3分钟。
温馨提醒:
有些隔夜菜可以吃,但还是尽量少吃,按需备餐,吃多少,做多少。
老人、孕妇、小孩、慢性疾病等特殊人群,要谨慎。
剩饭菜加热不超过一次,并建议在2天内吃完,超过3天最好倒掉!
本期封面:
喜欢就奖励余小卫一个“👍”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