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喝一袋早餐店里最常见的袋装豆浆。
平时喝水,担心自来水里杂质多,不干净,选择喝饮水机里的水,或者喝瓶装水。
想喝饮料了,点一份奶茶或者买一瓶可乐。
有没有发现,你喝的每一口水或者饮料,似乎都离不开这个物质——塑料。
就连中午热饭/点外卖
也是塑料盒装的
塑料不仅早已融入了
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混遍了我们体内的犄角旮旯
我们平时能不知不觉中
“吃”下多少塑料?
真实数字远比你想象中吓人
01
每周都会“吞”下
1 整张银行卡
当然,没有人会主动生吞塑料。那人体里的塑料是从哪里来的呢?
罪魁祸首就是它——微塑料。
微塑料形态大小各异,直径大到5毫米小到1微米。它还有个“小弟”叫纳米塑料,直径在1微米以下。
大一点的微塑料肉眼可见,能造成的伤害几乎为零。
可当塑料微粒足够小,破坏力反而大。
它们甚至能随空气、食物和水一起,被吸收进入人体组织。
人体如何摄入微塑料颗粒(图源:https://d2ouvy59p0dg6k.cloudfront.net/downloads/plastic_ingestion_web_spreads.pdf)
而这些悄咪咪吸收进人体的微塑料,每周加在一起大概5g。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每周都会吞下一整张银行卡!
02
不点外卖,也别高兴太早
别忽略了瓶装水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升瓶/桶装水中平均约含有24万个可检出的塑料微粒。
也就是说,一口能喝下去半个小塑料薄片!
如果反复开关瓶盖,还会让更多的微塑料进入水中。
好好好,那我家以后都用净水器滤水,总没事了吧?
很遗憾…咱还是逃不出微塑料的手掌心。因为净水器的用料,大部分是塑料材质。
就算净化后的水体纯净了,可纯净水还是会被储存在塑料容器中。
说白了,跟直接喝瓶装水没啥太大区别。
03
“吃了这么多年的微塑料
我不也没事吗?”
的确,我们摄入的大部分微塑料,在消化道溜达一圈后都随着便便排出去了。
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小部分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在被摄入后能快速穿透细胞膜和肠道屏障,经过血液循环转移到其他器官。
微塑料还有可能穿透胎盘、血脑屏障。
要知道,胎盘屏障和血脑屏障是人体最强大的保护屏障。能够轻松穿过它俩,说明全身器官都可能已经被微塑料走了个遍。
更有科学研究发现,把微塑料吃下后,仅需要2小时就能从脑内检测出。
不仅如此,微塑料还喜欢“四处揽件”——
在自然环境里遇到其他污染物或者病原微生物,微塑料就会凑过去,把这些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全都揽到身上。
走到哪,就传播到哪。
很可能你的某次感冒,就是微塑料捎来的……
04
体内多了点微塑料
却让死亡风险上升3.5倍?
我们日常摄入微塑料的主要途径有两种:
吃喝和呼吸。
而根据动物试验显示,微塑料对肠道、肝脏和肺造成的影响最为直接。
最近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在堵塞了患者颈部血管而被切除的斑块中,发现了微塑料的踪影。
▲图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研究发现:
斑块里的塑料微粒越多,患者最后的情况就往往越差。
再对比颈动脉斑块中有微塑料的患者和斑块中没有微塑料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卒中或全因死亡风险增高了353%!
不过,尽管许多研究揭示了微塑料的潜在健康危害,但是抛开剂量谈毒性属于耍流氓。
可以谨慎,但没必要过度紧张。
况且,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尚无确切证据表明微塑料可以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所以在科学家们搞懂这些问题之前,我们能避免摄入微塑料就尽量避免,要是实在避不开也别慌。
毕竟目前来看,微塑料对人造成的影响,与身体缺水所带来的危害相比不值一提。
所以,瓶装水该喝时还得喝。
05
这些日常“骚操作”
会增加微塑料污染风险
① 塑料包装直接丢进微波炉
很多人为了少洗个碗,就把外面带回来的一次性打包盒,塑料食品纸袋连同食品直接丢进微波炉加热,可这么操作正中微塑料“下怀”。
因为微波炉加热时,塑料的水解、热降解和紫外线照射降解会同时发生,食物的温度升高又会进一步增加塑料容器释放微塑料。
▲图源:丁香生活研究
② 一次性打包盒反复用
所有塑料都有保质期,一次性打包盒保质期非常短。如果反复使用,老化的塑料会释放出更多微塑料。
所以咱主打一个该省省该花花。实在不舍得浪费,就尽量少买打包盒,千万别一个打包盒传三代了!
③ 矿泉水瓶装酱油、醋
绝大多数矿泉水瓶会在强酸、碱环境下发生降解。长时间用它来装醋和酱油,可能会让更多微塑料溶出。
06
一个中国人的好习惯
让你告别大部分微塑料
虽说微塑料可能对我们人体有一定影响,但生活在现代社会,完全避开塑料显然是不太可能。
不过,能尽量少摄入微塑料,总归有益无害。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减少摄入水中的微塑料吗?
答案是,有!而且非常简单!
那就是,把水烧开了再喝。
我国的一项研究发现,烧开后的自来水,其中的微塑料含量会大大下降,而且水温越高,效果越好,水越硬(所含钙和镁的量高),去除微塑料的效果也越好[8]。
你肯定在想:什么?就那么简单吗?为什么把水烧开就能去除微塑料呢?
这其中的原理和我们烧水时常见的“水垢”密切相关。
水中的聚苯乙烯、聚乙烯和聚丙烯等微塑料,在沸腾后可以与自来水中的碳酸钙 (CaCO3) 结垢发生共沉淀。简单来说,就是微塑料被水垢包裹住一起沉淀了下去。
因此,烧开后的水,微塑料含量会大大降低。此外,研究还发现,煮沸对颗粒直径更小的纳米微塑料更有效果。
这么看来,多喝热水的好处又多了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已经烧开的水,就别再倒入塑料容器里,还有喝的时候取上方的水最好。
07
生活中,远离微塑料
还可以这样做
平时,尽量少接触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我们可以:
1.少用微波炉加热盛有食物和饮料的塑料容器;
2.少用塑料制品包装和储存食物(尤其滚烫的食物);
3.少用塑料餐具(常见替代品:瓷碗、玻璃和金属饭盒等);
4.用完的塑料制品不要乱扔,做好垃圾分类。
一般来说,正规的塑料制品上面都会有一个三角形的小编号:
任何编号都是可以用的,只是不同编号代表着不同的塑料制品属性[9]。
在需要使用塑料来加热食物的情况下,可以注意选择PP(标号5)和PC(属于标号7),这两种材质的塑料可在120℃的高温中使用,可以盛放热水,也可以用微波炉加热。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好还是有意识地少用塑料,既为环保做贡献,还对自己健康好,何乐而不为呢~
本期封面:
喜欢就奖励余小卫一个“👍”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