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遥远的甘谷县6

文摘   2024-10-27 20:07   俄罗斯  



Story in 2024.10



 

我慢慢地意识到,我非常擅长记忆一些细节。所以和旧人聊天,没有话题可聊时,我就开始回忆和他发生的零星故事,对方往往感动涕零:


“兄弟,这你都记得,我完全没印象了啊。”


甘谷是我出生和成长了17年的地方,2011年刚到上海上大学的时候,我无比痛苦,大概用了两年时间才勉强适应。家乡对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影响太大了。


上个月回国出差,两周时间去了六个城市,行程辗转结束,回俄罗斯自己的房子后,第一件事,就是煮一小碗挂面。


水开三滚,面捞出来,切点葱花,加醋,辣椒,盐,吃了,这才心里舒坦,算是真正“回家”了。


回想我离开家乡后,在上海生活了十年,法国两年多,俄罗斯三年,但是我在甘谷养成的喜欢吃面条的习惯,无法改变了。


印象中,童年时期,我最早接触到的美食,是甜胚子,只要听到卖甜胚子的吆喝声,我爷爷就笑着从中山装胸前口袋里抓出一把零钱,对我说,来,今天给斌斌买个好吃的。


循声望去,那个蓝绿色刷漆的人力三轮车上是个很瘦的老头,跟我爷爷说,这是你孙子哇。


我爷爷笑了,哈哈,给娃娃抄一碗五毛的。


我对甜胚子印象深刻,除了它的味道,还在于这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是一个“成年测试”。如果我爷爷带我买,那老头子准会挪开那个箩箩,从下面的盆子里舀一碗原酿酒水。


“这是真的甜胚水,劲大子里。”


我心里暗爽,因为我爷爷特爱喝酒,我觉得甜胚水对我来说就是儿童版的酒,这表明我是我爷爷的真孙子,连爱喝酒的习惯都很像。但是我妈妈每次买甜胚的时候,都会拒绝这个“好意”,要求那老头子给我用糖水兑的低度数的,“假的”,甜胚水,这让我在很小的时候对我的母亲产生了抵触,这是在否认我男生的野性。


多年以后,我在俄罗斯外派工作,有次回国过年,母亲早班结束,打电话问我有啥想吃的,她回家路上给我带,我想了半天,说甜胚子,我妈带了两碗用一次性塑料碗装的甜胚回来,说这玩意儿不好找了,打听了半天,才找到。


说完甜胚子,还有另一个比较“刺激”的吃食,就是醪糟。


在我的人生中,醪糟=继定,继定爷爷是一个老头子,算是我的一个远亲戚,我可能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我长这么大,就喝过他卖的醪糟。他一辈子也就卖醪糟了。


有次冬天我去集市,他认出了我,把我叫停了,给了一包酒酿让我带给我爸。


他做的比我后来在超市买的确实好吃。超市的酒酿,米都泡烂了,除了酒味没有米香味。


继定爷爷驼背,驼的厉害,但说话声音尖亮,走路一闪一闪的。我上小学的时候,他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去了某航空公司工作,这是非常了不得的事,他跟我们说,他坐飞机不要钱,这简直是无上的特权了,要知道我们其他人都没坐过,甚至没有见过飞机,所以他那时候真的春风得意,每次说到自己的儿子,非常骄傲,说刚毕业在北京一个月5000块工资,在这之前,我们知道的最高工资,就是中学老师,也就一个月一千块钱,所以我们都非常佩服。


多年以后,我考了大学,我们再见面,我爸爸夸他的儿子优秀,他不再像以前一样顺着说了,而是非常高情商地夸回来。


醪糟是热性食物,我小时候身体发疹子了,我爷爷就给我钱让我去喝醪糟,烧一下。


那时候我们家在火车站摆摊,卖凉粉、凉皮、凉面(也叫蒜温面,因为冬天的时候汤是热的),到现在我三叔还在火车站有个店面呢,所以我对这三样甘谷最经典的小吃没有那么沉迷,因为想吃随时就去我叔的店了。小时候吸引客人,就说有热凉粉,再后面,就说热凉粉加油煎洋芋,似乎这两个搭配起来就是另一种绝味了。


集市上还有另一个小吃,就是粉鱼儿,这个东西我是不喜欢吃的,第一它没有嚼头,第二没有肉,所以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买过,也没有馋过这玩意儿。


有一次我爸妈去赶集,回来之后,我爸跟我说,你妈妈今天花了两块钱,喝了一碗粉鱼儿。


这让我对我妈又责怪又心疼,似乎是小孩买了辣条被大人发现了一样。


说到集市,有一天我去集市买东西,人流熙熙攘攘。突然身后传来了一个中气十足的女孩声音:


“给我剥个粽子!”


定睛一看,旁边是卖粽子的三轮车,其实一个粽子也就一块钱,不算什么贵物,但是我记忆深刻,是因为那个女生的说话方式。


如果我去买,顶多说: “粽子多少钱一个?”,或者,“我买个粽子。”但是那个女生把买粽子,说得特别的英雄豪气。


后来,我读《水浒传》,宋江在揭阳三霸的黑店说“最好,你先切三斤熟牛肉来,打一斤就来。”那种天罡地煞的英雄气,击中了童年在集市粽子摊旁边我的后脑勺。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太,90来岁,老来无事,总是佝偻着身子,在门前晒太阳,放学路上天天能看到。我小学的时候,她去世了,我才发现,她女儿是我爸在姚庄摊子的邻居,卖煎油饼的老奶奶。


那个老奶奶说,她母亲临走之前,她问有什么想吃的,答曰,粽子。


她满县城找了3个粽子,她母亲吃完就走了。粽子的主要材料,糯米和粽叶,其实都不是我们本地产的,所以除了端午节之外,其他时间这东西确实不好找。当然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任何时候想吃,随时都可以买到。


但是这让我也觉得粽子真是好吃,能让一个老太太在临走之前都念念不忘。


粽叶是一个“无用的消耗品”,因为这部分不能吃,但是没有粽叶的话不能包粽子,所以我们家以前经济拮据的时候,有次过节别人送来几个粽子,然后我妈就不断用那个粽叶包粽子,最后实在没有粽叶味道了才扔,我记得我初中放学回家,我妈给我在一个牛肉面碗里剥了10个粽子,加了冰水,蜂蜜,把小吃做成了主食。


除了这种小吃,我记忆中比较高端的饮食,应该是县城里的刀削面。


我爷爷带我们爬完大象山,在县城里一家面馆吃的刀削面。


我小时候吃面条,有一个逻辑,那就是面一定要有汤,边吃边喝才是最香的,典型的就是牛肉面,讲究个汤清。但是那个刀削面是很稠的,最后吃完,碗底没汤,吃的过程中又不觉得干,或者淡。我爷爷带我在县城逛的时候,经常说,你看这个巷子,我在这里出生的,你看那个街道,以前咱们的院子就在这里,加上我爷爷带我吃的这么好吃的刀削面,我一直觉得我们是个家道中落的(县)城里人。


这个面馆我找不到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还在,如果有人知道,请告诉我一下。


继续说面,作为一名甘肃人,牛肉面在我大脑的美食区域,占据着最大的一块空间。


我记得最早的时候,牛肉面小碗1块3,大碗1块8,现在都统一7块不分大小碗了。


有一年元宵节,我妈妈带我们仨孩子看秧歌,最后结束回家路上说买灯笼,纸灯笼一个1块钱,电灯笼一个15,我特别想要一个电灯笼,我妈妈说太贵了不划算。


现在想想,也实在不是我不懂事,一个电子产品,对男生来说,太有吸引力了,我的姐姐和弟弟都同意买纸灯笼,但是我就是想要电灯笼,最后我妈妈没有办法,说我请你们仨吃牛肉面,然后买纸灯笼好不好,我马上就同意了。


那时候一年才有机会吃一次牛肉面,所以用一碗牛肉面换一个电灯笼,我的大脑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我回忆以前的点滴,不是为了宣扬贫穷,而是我觉得那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状态,可以提供一些分析人性的素材,比如在上面说到的,我后来是个非常理工科的学生,工作也是it相关,所以在童年时候,电灯笼对我的诱惑如此之大,但是最后很轻易就被对牛肉面的欲望打败,这说明马斯洛的需求分层对我绝对适用。


我小时候体弱,有段时间感冒了,我妈妈担心我传染给姐姐和弟弟,就让我去爷爷在住了,我爷爷那时候每天中午就说,走,吃牛肉面走。


然后带我到渭河大桥旁边的面馆(现在叫友谊饭店),点一份牛肉面,不加辣(怕我感冒咳嗽),然后把面端好之后,我爷爷就去外面,坐在三轮车上等我了,这让我非常不好意思,我想劝我爷爷也买一碗给自己吃,但是我觉得我这样有借花献佛的意思,因为钱也是我爷爷自己掏,所以我就没有劝,后来我工作了,第一年就给我爷爷买了两瓶茅台酒,每个月给我爷爷几百一千,算是补偿一下童年那种唏嘘感。


我的母亲也带我们吃过牛肉面。


得知过几个月农历四月八的时候,我母亲计划带我们去爬山,还会请我们吃牛肉面,我弟弟来问我:


“到时候你打算吃宽的还是细的?”


我认为细的好吃,我弟弟则认为宽的好吃,我们讨论不清楚,便决定找经验丰富的父亲裁断,父亲一边修自行车,一边说:


“你们俩为了还在镜子里的牛肉面,吵这么凶,不如来帮我干活。”


终于四月八到了,我们很早出发了,在路上我和弟弟又争论了半天,到底应该先爬山,再吃牛肉面,还是应该先吃牛肉面,再爬山,最后结论是先吃牛肉面,我妈妈给我们每人剥了3个煮鸡蛋,最后我弟弟把汤都喝完了,我留了一点。


我弟弟说:“你不喝了吗?”


我比弟弟大一岁多,得有个哥哥的样子,所以故意露出“欲望满足后的厌倦感”,说不喝了。


后来我高考,结束后接到很多高校老师的电话,邀请我报考他们学校,说可以在兰州签约。刚好那时候我的姑姑在兰州结婚,所以我们就去了兰州。我姑姑婚礼当天,也是我签约大学的时候,她带我去楼下面馆吃早饭,说今天牛肉面你别吃完,留点肚子,待会儿婚礼酒席上好吃的多着呢。


我心想,哪有比牛肉面好吃的酒席。


我姐姐那年也考到了兰州读大学,我和我姑姑去送她,回来的路上又吃牛肉面,我跟姑姑说,我去上海前,要吃15碗牛肉面,这是我的目标。


不过后来没有达成这个目标,因为我连续吃了两天之后。


发现这个目标没有意义了。


再说回开头的水煮挂面。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让我干活,我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后来想想,是劳动力不足情况下的无奈之举。农活的时间是集中的,比如灌溉,施肥,割麦子等等,在短短的几天内突击干很多的活。


那是一个夏天,我们给渭河边的地里施肥,拉着人力车,一天跑3回,晚上到家后,实在累的不行了,我的母亲煮了一锅面,我们都吃完了,我说我还想吃,我妈妈说,我腰疼,实在是没有力气了,你自己去煮吧。


所以我按照我妈煮面的流程,自己去煮了人生第一碗面,挂面,扔锅里,开灶头的鼓风机,水沸三次,捞出,关火,加猪油,醋,盐,辣椒。


真是好吃。


就那一次,让我染上了吃面的习惯,再也戒不掉。 



   小  H


  读书 | 思考 | 写作 | 心情


亦行学社
有书,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