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口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三坡地区的杨成衡、董凤海等人,以保护地方为名,组织起一支几十人的"民团"把持三坡。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争取各种力量参加抗日。董凤海的"民团"迫于形势,接受改编,成为房涞涿县游击大队,不久改为平西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第二大队。董凤海、隗有甫分别任正副大队长,董的结拜兄弟孙增荣担任中队长,县工委书记那恕兼任游击队政委。那恕年仅23岁,有文化、有魄力,为人热情,很能联系群众。在他的团结教育下,新收编过来的大部分战士很快提高了觉悟,都表示愿意跟着中国共产党抗日到底。但是,董凤海等人虽然表面上投奔了革命队伍,思想上仍然坚持反动立场,妄图有朝一日重新把持地方势力,称霸三坡。于是,董凤海阴谋策划推翻革命政权,消灭或赶走革命干部,首先将目标对准那恕。1938年6月5日(农历五月初八),游击队奉命去涿鹿县执行任务。队伍行至中途,在北龙门村吃午饭。尔后,董凤海、隗有甫、孙增荣等按预谋好的计划,缴了3名他们认为有可能会妨碍他们实行罪恶计划的游击队员的枪支,并绑架起来,然后率队伍返回,分三路包围紫石口村。孙增荣带一个中队进村围攻县政府机关,进村便遇上那政委。那政委正要向孙询问,村外响起枪声,那政委说了声:"跟我走!"便向打枪的方向跑去。孙增荣紧跟在那政委身后,刚跑到村中心,孙即从背后向那恕开枪,那恕当场牺牲。叛乱分子立即冲进县政府机关,县长佟旭野虽已转移到村外,但仍未能逃过叛乱匪徒的魔爪。叛乱得逞之后,董凤海等把队伍拉到桑园涧村。区长杨成衡随之叛变,与一伙拼凑的人马,重新霸占三坡地区,并活动于房山、宛平一带山区。
罗古台事件:1938年秋,晋察冀独立师政治工作团扩军工作进展顺利,涿鹿、蔚县应征的百余名青年集中在罗古台村。工作团为了欢迎和慰问新兵,扩大政治影响,决定召开一次群众大会。正在房山县一带山沟流窜的董凤海土匪武装得知消息,即于会前一天潜入三坡境内,第二天(9月2日)拂晓窜入大泽村,偷袭了驻该村工作团警卫排,然后扑向罗古台村。由于工作团大部分是政工人员,战斗力较弱,在突围战斗中4人牺牲,工作团团长吴光起被俘。匪徒们抢走为大会准备的粮食和物资后逃窜。
"紫石口事变"和"罗古台事件"严重影响了平西地区的抗日工作。1938年11月,挺进冀东的邓宋支队回师平西,迅速消灭了董凤海一伙武装匪徒,三坡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和政权组织迅速恢复。政府对紫石口事变和罗古台事件进行了调查,对隐藏在幕后参与两个事件密谋策划的反动分子进行了公开揭露和镇压。那恕遗体埋葬在紫石口村,新中国成立后移入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