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更游戏
▶
为了日更,除了公诸于众,立下flag之外,我还需要突破什么?
日更计划,几乎就是一场限速的脑力竞跑。
不能让日更变成每日八九个小时的琢磨与犹豫,困在某个思维框架中疯狂打架;也不能轻易地糊弄,抄袭与胡言乱语,以至于让自身慢慢陷入自欺轻佻的陷阱。所以,日更的目标,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维持最佳的语言和思想状态。
我认为有三种情境,能够激发语言的潜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
语言运思时刻交汇于内外视角中
「READING」
我写文章或思考,往往是从外部视角的审视进入:“为什么顾邵死了儿子却能不悲伤?为何他可以如此镇定自若?”从这样客观的问题入手,自然有客观的解法。我可以搜罗各类书籍,考究和佐证繁复、互相矛盾的观点,可这在一个小时内是无法完成的。我甚至要花上好几年,才能辨明这个问题的真伪。但思索一下,这个问题一旦写成,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好奇心将引领我走向何处?
我终究只是一个普通人,与大学究相比,我的专业水准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在好奇的问题里,我可以找到一个怎样的中间地带来做探索呢?
那便是我的视角,为什么我会对这个问题产生好奇?我可以还原出自己对这个情境的假设:我怎么就对此产生了兴趣?我的生活经验中,对这个事件本来是怎么看的?这一反问可以充分调动起我过往的读书情境,生活素材也能灵活取用。检索系统便可以构建起内部和外部的串联,语言更加有活力。
固有叙事的翻转与超越
「READING」
在写作时,最快产生文字的办法,往往是“旧壶装新酒”。把自己讲烂的话再套用到新的文本、新的情境中,这样的写作只是在强化自身的偏见,对自我成长无益。
那么,酒壶——这个容器——每次写作时,是否就要拿起摔碎呢?(是的,请注意,我开始翻越了)
如果是这样,我可能也成了每日期待听到酒壶碎裂声的“变态”。
每天早晨,摆弄自己搜集的旧壶,倒腾自己酿的美酒,从一壶倒入另一壶,想为酒找到最合适的容器,于是便开始忙碌。
瞧,那酒壶真美,装入那上个月伴着晨霜和桂花酿的好酒,堪称绝配。虔诚地灌装起来,心里感动得想落泪。不一会儿,眼角竟瞥见前日刚淘的一古董小壶,古朴典雅,没有半分俗气。里头装着那上好的花香好酒,趁着兴头,快快嘬一小口。
咦,怎么有些发涩?
当是这烂壶,糟蹋了我的好酒。不行,得抓紧腾地,腾走这好酒。倒进来调过去,这壶不合适,那壶也不行,最后不知是故意还是无心,终究要把那碍眼的壶砸碎了才消停。眼里见着、耳里听着、心里想着,这瓷片儿爆裂碎在地上的响儿,哎哟,怎么这么好听?那瓷上的古朴线条,裂得竟如此凄美,真是件伟大的艺术品。
明日,我即将会再有一壶新的酒,或者说,新一壶酒。更妙的是,早晨装的酒,尚在尚好。
这听壶碎的人,难道不变态么?
令人心惊的是,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美酒还是美壶。壶碎了,酒洒了都赚不得一声叹息。这样的翻转,是挺可怕的。
思绪灵动的游戏性穿梭
「READING」
细心的读者,如果你稍微留心,就会发现前面所提的准则,要么是小心翼翼的规则约束,要么是严苛的“变态”式自我审查。就像一群小朋友在玩游戏,彼此不小心绊倒了,于是约定好不再跑得太快。但继续玩下去,却还是没劲。无论写什么作品,都写不出真正满意的效果来。
写作,在我心中,是刺激的极限运动,保持谦逊,同时又无畏攀登。带着纯粹的心灵,开启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穿梭。
就像我在凝视一个孩子的成长,带着些许操心、无奈,又有着要求和恐慌。然而,内心里那部分矛盾的热烈,正是其生命洋溢的生气——勃勃生机又无知无畏。
我的思考方向,受到了7岁李念真(我最调皮的学生)不少启发。他最爱挑逗我,时不时地拍我一掌,火速逃窜,留下句“你来追我啊!”当我转头想逮住这个凶手时,他已经飞快攀上围栏,跳上篮球架的篮筐。是的,他真的跳了上去。等我回过神来想复这一掌之仇时,却立刻意识到自身的笨重与缓慢,羡慕他那难以企及的轻盈。
我笨拙的身体在细幼的栅栏上摇摇欲坠,想要向上攀登,却又战战兢兢。脑袋里不禁想起芝麻哥(一个优秀的户外领队)的提醒:“小孩跌倒顶多淤青,他们重心低;大人跌倒可就骨折了。”
立刻确认了自己已不再年轻,果断地退了回来,毅然决然转身进入大人的角色,开始操心那个可能随时有危险的臭小孩。
“你快下来吧!摔倒就完蛋了。”
我越喊越带劲,越觉得自己真是一个合格的师长,把孩子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然而,篮球架上的小孩却让我越喊越没劲,他叫唤我上去抓他。我却在下面担心他的安危,真是一个浅尝辄止、极为克制的无聊大人。
我应该努力爬上去抓他的,或者想办法跳一跳逮住他。我得玩起来,无论如何,都不要成为一个没意思的人。否则,这孩子迟早会说自己“没了可爱”。其实,他已经说了。
李念真在他的阅读课创作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骆驼们跑得很快。一只骆驼跑得很快,另一只也跑得很快,它们的脚绊在一起,摔倒了。从此,骆驼群体里规定:“不许走得那么快!”
我想,绊倒的骆驼一定有他一个。我想,他应该多玩一会儿再做约定,试试看如何快跑不绊倒。别那么快就停了,我的确希望这游戏可以一直玩下去,相信我,无聊的大人会玩得更欢。埃梅的《捉猫记》里,写得十分分明,不信你去就去瞧。
为何要一直玩?
「READING」
坚持日更,如永杏所说,逼迫自己每天都要思考原点的问题。每当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或写作已被固定在某种模式里时,我便感到一种强烈的不安,这时冲动和“变态”的突破便显得格外重要。可是,如何处理这种不安,不断打破酒壶也不是个办法。
还是尽情地玩这个游戏吧,找到那个最好玩的劲,带劲儿地钻进去,游戏是最完美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