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文化使命 谱改革新篇——金昌市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综述

政务   2024-12-02 15:45   甘肃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的底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将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推进,领导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金昌市聚焦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部署要求,大力促进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不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供给机制,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增强,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文化惠民成果日益丰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翻开我市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绩单:文旅产业迸发强劲动能、鼎力添彩经济社会发展;惠民服务直达基层一线、不断满足群众美好期待;媒体融合加快蝶变演进、广泛凝聚主流奋进能量……处处彰显着文化繁荣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产业赋能 文旅跨界释放新动能



如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文旅产品、更优的旅行环境、更好的旅游服务?如何更好满足广大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旅游需求?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深程度、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融合发展,是时代赋予的“必答题”,更是大有作为的“特色卷”。

文化是魂,旅游是体。金昌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规划体系建设上一体改革攻坚突破,持续放大文旅融合综合效应。先后编制金昌市《旅游总体发展规划(2005-2020)》《大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金昌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各类规划10余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相继出台《金昌市“引客入金”奖励补贴办法》《金昌市文化娱乐类企业规下转规上和规上企业奖励补贴办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金昌市支持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着力推动文化旅游品牌创建、业态培育,支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成立“紫金花城·神秘骊靬”大景区管委会和金昌市文化旅游投资公司、永昌县骊靬文化旅游投资公司等投资主体,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文旅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建成A级旅游景区11家,其中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5家,2A级景区4家。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和“一带一路”重要的节点城市,金昌为打造河西走廊上重要的旅游枢纽,推出30多条旅游线路。其中,11条入选全国、全省及河西走廊精品旅游线路,2条入选全省“户外运动旅游”30条精品线路,1条入选全国10条精品冰雪旅游线路。薰衣草之约集体婚礼、火星生活周、“千车万人·火星穿越”“逐梦镍都 金昌诗会”、花海旅游夜市、啤酒音乐节、火星露营狂欢节等一批文化旅游消费新亮点串珠成线、连线成片,让旅游“亮”起来、人气“聚”起来、市场“火”起来。


区域协同、开放发展,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金昌市充分发挥“三省五地”“四省十二城”“河西五市旅游联盟”“河西走廊旅游宣传联盟”平台作用,深化甘青蒙等区域旅游联盟战略合作,积极建立交流合作新渠道,与周边地市共同策划打造品质高、吸引力强的旅游线路,搭建文化旅游和研学旅游推广联盟,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为我省开展跨省市旅游联盟合作树立了新的标杆。


服务提质 公共文化延伸新场景



近年来,市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凸显。面对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由“够不够”向“好不好”逐渐转变,必须深化改革创新,拓展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进一步让优质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不断涌现,以更多更好精神食粮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金昌坚持文化润泽民生、文化培根铸魂、文化引领发展,依托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不断拓展新型公共阅读新空间、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半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时空”网络,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文化服务。


金昌以综合文化站、基层文化服务站、流动图书站、学校图书室为“点”,以市级图书馆中心馆、县级总馆、乡镇分馆、基层服务点为“线”,以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及“乡村飞阅”数字化服务为“面”,突破传统的总分馆制模式,通过“点线面”共建共享、通借通还,促进图书文献最大限度流通,提高利用率,实现人人皆读、处处能读、时时可读。

场馆是文化的“容器”,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载体。我市在已建成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图书馆总馆服务能力,将原市图书馆少儿阅览室扩建为少儿图书馆,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内设阅览席位300余个,馆藏纸质图书9万余册,配备瀑布流电子阅览设备、水墨屏阅读机等数字化设备。


看得见一城魅力、闻得见满城书香。近年来,金昌市持续深化“书香金昌”建设,建设集图书借阅、自习服务于一体,面积达130多平方米的“城市书房”,弥补了图书馆服务半径小,开馆时间限制的不足。为了让“图书馆”开在群众家门口、“书架”摆在老百姓身边,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金昌市挖掘景区、街区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与社会力量合作,在人流密集的车站、酒店、银行、公共服务大厅建设嵌入式文化空间“悦读驿站”,打造了多元文化服务空间。

基层分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在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昌围绕提升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水平,将基层分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协同推进,在乡镇文化站设立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在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立流动文化站、流动图书站,提供图书借阅、文化培训等文化服务。并通过实施“乡村飞阅”计划,统筹市县区近90万元建设资金,在乡镇(街道)村社建设数字文化服务站点23个,配备数字文化设施,让农村群众“一机在手”尽享文化盛宴。

为改变“设施孤岛”现状,实现文化资源下移、服务下移,市文化馆探索“井格型”建设模式,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活动,持续开展“百姓大舞台”专场演出、“舞动金昌”广场舞大赛、“金昌歌手唱金昌”“美术大讲堂”等活动。市县图书馆总馆联合基层分馆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激发群众阅读热情,让爱读书、读好书成为金昌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


平台重构 媒体融合塑造新格局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当前,文化领域不断催生各类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深刻重塑着媒体形态、舆论生态和文化业态。

面对新形势,唯改革者胜。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全方位改革,立足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刻把握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内在逻辑和深层次要求,推动融合改革由局部到整体、由各自探索向系统集成转变,全力打造思想引领、舆论引导、文化传承、服务群众的传播制高点。

2022年,金昌市被确定为全国地市级媒体融合改革试点城市,融合运行两年多来,金昌市融媒体中心在体制机制、平台建设、内容创新、流程再造、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新路径,从融机制、融平台、融流程、融考评、融服务五个方面着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显著提升,形成了“融为一体、合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新优势。

金昌市坚持“一地一端”建设原则,着力打造以“镍都金昌”客户端为龙头,“金昌发布”微信、“看金昌”微信、“金昌发布”微博3个新媒体平台,金昌新闻网、《金昌日报》、电视综合频道、广播综合频率、交通音乐频率5个传统媒体平台,入驻人民号、新华号、央视频、学习强国、新甘肃等若干平台的“1+3+5+N”全媒体传播新矩阵,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做优网络新媒体平台,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外宣内宣联动的全媒体传播新体系。


为着力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信息渠道权威、采编队伍专业、制播流程规范等优势,金昌市融媒体中心坚持移动优先、内容为王,重构内容策划、采集、编发和传播等运行机制,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产品的生产通道,形成“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的新流程,打造更多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精品佳作,以更新形式、更好内容做好正面宣传,让网络空间的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高昂。

金昌市融媒体中心树牢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用户思维,纵深拓展“镍都金昌”客户端“媒体+”功能,将市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平台与“镍都金昌”新闻客户端一体建设;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金昌市民通”客户端与“镍都金昌”新闻客户端一体运营,有效对接“甘快办”、12345接诉即办、交通出行及水、电、暖、学费收缴等53项服务功能,打造服务功能优质、服务窗口齐全、新闻信息服务和便民生活服务一“端”完成的新平台,努力将观众、听众转变为用户,形成“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媒体融合发展新优势,实现了主流媒体传播力和服务能力双提升。


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金昌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蹄疾步稳、硕果累累。

时代问卷、精彩作答,展望未来,金昌将以高度自觉的文化担当,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让全市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让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更加充盈。


记者:常建哲 焦旭玉 何瑞锦

来源:镍都金昌客户端


编辑:许   菲

责编:田红娟

审核:马丰友




金昌发布
我们将在这里为您第一时间发布金昌政务信息和民生资讯,讲述金昌好故事,传播金昌好声音,展示金昌新形象。产业集聚、幸福美好、文明精致、生态宜居、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新金昌欢迎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