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开明:回忆1967年自己所参加的“大串联”
文摘
2024-10-17 08:02
江西
回忆1967年的“大串联”
1967年学生开始了大串联,一开始提倡步行串联,走红军走过的路。来来往往都是一队队扛着红旗步行的学生。后来成了一股热潮,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汽车站,火车站,码头,公路,铁路,乡道甚至村道都是学生。1967年冬,我们几个同学自发地自由组合一个队,扛着红旗,身背行李,胸前佩戴着毛主席像章,开始了步行串联。第一天到新城,第二天到赣州,第三天到遂川、井冈山。从遂川到井冈山我们走小路。到达了井冈山后,我们睡在竹棚里,床是竹子搭的通铺,一排一排挨着睡。当时天气寒冷,手与耳朵都生冻疮,出外戴口罩与手套,有的路上上还结了冰。我们在井冈山参观了一整天,先后来到各个纪念馆与景点。在“井冈山历史纪念馆”,有图片,有文字说明,有实物展出,系统的记录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讲述了井冈山斗争的故事,让我们回忆了那个艰辛的战斗岁月与荡气回肠的战斗往事。“井冈山会师”、“朱德的扁担”、“八角楼的灯光”(毛主席旧居)、“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农民协会”、“成立赤卫队”、“五大哨所的故事”、“黄洋界的炮声”、“三湾整编”等。毛主席的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主席诗词“西江月 井冈山”都是在这里写出来的。我们随后依次参观了茨坪、黄洋界哨所、八角楼毛主席旧居……在参观中,我们买了几枚“井冈山”纪念章(胸牌)。走到每一个景点、纪念馆,都会给自己带的笔记本盖上一个纪念章印(有的地点还需要排队等盖章),印章显示有参观的地点,上有景点与纪念馆的特色图片,有时间(年月日)。这印章盖到笔记本上,的确是最好的纪念。几十年过去了,可惜当年的笔记本不见了。那时候,没有相机,更没有手机,没能够留下自己在井冈山的纪念,导致现在都没有什么印象了。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参观“纪念馆”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千千万万的先烈,为了新中国而前赴后继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正能量,爱我中华,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开井冈山后,我们又开始了步行,走到永新县住了一晚,又出发到吉安。越走越累,在公路上开始拦汽车,大多司机都不会停车,我们遇上了一个好心的司机,一辆空货车,停下车让我们爬上了后车厢,在里面我们站着与坐着休息一路到了吉安市。在吉安,我们在住的地方碰上几个上海的学生。那时候,学生可以在接待站凭“学生证”领取返程的火车票,我们用几枚“井冈山”纪念章和一套纪念品换取了去上海的火车票。在上海住了半个月,天天免费坐公共汽车到处玩,去了黄浦江、外滩、南京路、外白渡桥…其实“串联”就是去旅游,现在全忘了是什么样子。记忆最深的是在街头摊点理一个发才0.10元钱。后来又坐上了“上海—武汉”的“东方红10号”客轮,客轮有三层,客房、餐厅、游乐场等设施都齐备。在轮船上住了三天两晚,客轮沿长江而上,站在两边的船栏杆旁,可以很好的欣赏长江两岸的风景。客轮在经过南京时,见到了正在建设的南京长江大桥。两岸同时建桥,还没有合拢对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客轮经过时,船上的旅客、学生挥舞着红旗,双手向建桥的工人们致敬。工人们也脱帽挥手向我们回礼。南京长江大桥是当时中国最大、最长的铁路桥,铁路为双向铁路,并且是双层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铁路桥和公路桥都是由正桥与引桥组成。于1968年12月29日全面建成通车。我们在九江码头下了船,在九江—南昌的火车上,我们听到了熟悉的乡音,有三个不知是干部还是工人,都是大余人。他们为我们买了盒饭(0.50元一盒),还送了饮料给我们。虽然素不相识,但在他乡遇到老乡就像遇到亲人一样亲切。后来我们又去了长沙与广州。我们在外“大串联”一个多月才回家,期间有苦有乐,让我们经历风雨,增长见识,同时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更让我们收获了书本上体会不到的实践与生活,难忘年轻时代的“大串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