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会做题却不会讲题。
做题是自己一个人在脑海思考、构造、计算。
讲题是除了要会解题,还要将这个过程转换成语言讲出来,要让听讲的人明白你的思路,接受你的做法。看似简单,其实非常考验同学们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
寒假到了,西安高新第五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开始了同讲一道题活动,在讲题中收获自信,发现更好的自己。
老师点评:
小王老师能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解题,展现出了思维的灵活性。利用甲盒给出15个、乙盒拿到15个,每次两盒乒乓球数量相差30这一巧妙规律,快速得出480÷30的解法,思路清晰独特。同时,还能想到用方程的方法,设拿取次数为未知数,根据两盒乒乓球最终数量相等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虽然方程还未学,可见你的课外拓展是充足的。
建议:
可以在讲完后,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和总结。
老师点评:
小田老师在讲题时运用画图的方法,非常棒!通过清晰的图形,呈现出将这个差值平均分配的过程,最后根据图形所反映的信息,顺利算出需要从甲盒拿球到乙盒的次数。
建议:可对题目进行拓展。比如思考如果每次拿球数量改变,或者甲、乙两盒初始乒乓球数量变化,解题方法会有什么不同,提升举一反三能力。
老师点评:
1. 读题声音洪亮,大方自信,激情满满。
2. 祝老师逻辑清晰,步骤分明,很好地运用了数学运算来解决问题。首先明确了每次操作后甲乙两盒子乒乓球数量差的变化规律,然后计算出初始的数量差,最后通过除法得出了需要的操作次数。
3. 计算480÷30时,能利用商不变规律简算,且将道理讲得很明白。
建议:
1. 多讲,使其表述更严谨,表达更流畅。
2. 如果能结合图说明,受众面会更广。
3. 再思考下还有没有别的做题思路。
老师点评:
1. 小老师声音甜美,吐字清晰,自信大方,不禁引得观者侧耳倾听。
2. 能在通读一遍题目之后,划关键词句,进而想出解题思路,做题习惯很好。
3. 题目给的解题空间较小,小老师能用一张白纸压住多余题目去讲、去写,可见小老师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 能边讲边写,过程完整,思路清晰,且该解题思路简单易懂。足见多见题型的重要性。
建议:
若能画图解释“为什么甲乙相差的部分要平均分给甲乙才能一样多”这个道理,相信受众面会更广。
老师点评:
1.小老师能整整齐齐地把题目抄这一遍,抄题的过程是对题目的又一次理解,有助于正确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书写工整,字迹美观,非常好!
2.小老师对问题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好,解决问题时先求出甲盆比乙盆多的乒乓球数量,再算出需要转移的数量,最后得出拿的次数,逻辑连贯,条理清楚,显示出对这类问题的理解比较到位。
建议:注意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完整性,最后记得写答句。
老师点评:
1 小老师在抄写完题目之后,还能根据题目信息画出线段图,从而可以直观的呈现出甲、乙两个盒子里的乒乓球的数量差,这一点非常好!
2.小老师借助线段图,边讲边分析每一步算式的意义,显示出他对此类题理解比较透彻,也能使听的人易于掌握。
建议:
1.解决问题要记得写答句。
2.思考: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点评:
1.小李老师声音悦耳,不疾不徐,胸有成竹,是一位特别有自信的小老师。
2.“想要知道要拿几次,得先知道要拿几个”是点晴之笔,说的特别好,理清了大家的思路。
3.表扬小老师善用数形结合,用画图的方法把抽象的题目用线段图形象化了,让听者一下就理解了“甲乙相差的部分要平均分给甲乙才能一样多”的道理。
4.计算过程清晰完整,环节齐全,是很好的学习习惯,请保持。
建议:
如果做完后能把结果代入原题验算一下就更好了。
老师点评:
1.小谢老师落落大方,自信从容,心理素质好。
2.小谢老师同样采取了画图的好方法,一步一步,细致认真地画出了线段图。无论是利用尺子认真画图,还是用虚线表示相差的部分,都显示出了你对细节的把握,特别好!
3.小谢老师用两种方法,一步步讲出了自己计算的过程,非常好。
4.小老师还注意了计算完成后进行验算,让大家看到了“拿了16次后,两个盒子的乒乓球真的一样多了”这是个好习惯,要保持。
建议:
“甲给乙15个乒乓球后,就等于乙增加了30个乒乓球”这个说法有一些问题,应该再思考一下。为什么要除以30的原因,也应该再想想如何给大家讲清楚。
老师点评:
1.小樊老师声音洪亮,语音语调铿锵有力,逻辑清晰,讲得非常好
2.审题有方法,圈画出了关键词,在讲题的过程中,能紧密结合关键词进行讲解
3.这道题的关键就是理解“把多出来的部分,平均分给两个人,两个人就同样多了,也就是把480的一半给乙”,小樊同学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数形结合让人一目了然。
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
我们一直在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