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变课本的环节,完全使用课本上的问题串,不动手制作课件,完全使用北师大教材提供的免费课件,这样的课上出来效果如何?张静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在吴文红校长的指导下,一起努力在尝试……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买球(8,9的乘法口诀)
学习目标:
1、 经历8和9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会用8和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结合直观图,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一些规律,能巧用双手记忆9的乘法口诀。
3、 通过编制口诀,尝试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8和9的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而学生也特别容易发现乘法口诀中蕴含的规律。本课的表格与平时不同,同时出现了两组答案,为两组口诀的编制做好了准备。当学生填完了表格,还没有编制口诀的时候,就有学生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发现。第一个孩子发现了8的口诀里的某一句也会在9的口诀里,第二个孩子发现了9的口诀的得数的十位和个位都是有规律的。
本节课口诀学习和记忆的重点有三句“八八六十四”“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在上节课学习7的口诀时,课本上就出现了悟空在炼丹炉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孩子们习惯了这样有趣的记口诀的方法,在记记这三句口诀时,果然有孩子说到了,取经路上,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猪八戒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人物,所以老师又引入了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和猪八戒的三十六变,不但让孩子们记住了“八九七十二”,还对4个9加4个9等于8个9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觉得很有趣味,因为1个孙悟空等于2个猪八戒。
本课的“看一看,说一说”是要通过数形结合,让孩子们发现9乘几,就是几十减几。孩子们发现规律不难,顺着写出来也不难。可我偏偏问了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这个问题难住了孩子们,经过小组讨论后,孩子们似乎心里明白了,但是用语言很难表述。我也在反思,是不是自己的问题问的不对,我为什么一定要这样难为孩子,孩子填出做出就好,是否应该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是自己设制的问题有误,我原本想让孩子们感受4个9就是4个10减4,而4个10易算。我们的孩子已经很厉害了,“因为10里面缺个1,9越多,缺的1就越多”。看来还是备课不足,我问的问题的目的是什么?一定要精心思考,不要在课堂上难为学生!
9的乘法口诀有特殊规律,学生在刚一开始就发现了两种规律,又有孩子发现,口诀的得数是一个单一个双;第二个孩子发现得数的个位数加十位都得9;第三个孩子发现有些积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刚好是颠倒的,既帮助记忆,也容易记混。
在学习“用10个手指也能记9的乘法口诀”这个环节时,我处理不当。没有给学生时间去观察插图,寻找弯曲的手指左右两边数的规律,就急着带领学生去做,以至于有些学生做完以后还是似懂非懂。看来老师上课真的不能心急。
课的最后,孩子们的收获是:“我学会了8和9的口诀”(其实就3句新口诀)
“我学会了用搭梯子的方法记口诀”
“用十根手指去记口诀。”
“看课外书也能记口诀。”
“孙悟空好厉害,10根手指也好厉害。”
孩子们的问题是:
1、 为什么没有10的口诀?(寻找10的口诀与1的口诀的共通点)
2、 11和12的口诀是怎样的?没有口诀不好计算呀。
好问题可以让课堂走的更远。
把这样准备不充分的家常课定义为精品课,很惭愧。但是这样的课堂是鲜活、真实的,呈现出来可能会更利于老师们的思考,如果能为老师们的教学和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一点点帮助,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
我们一直在努力中……
执教:张静
制作:尚腾
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