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所谓选择困难症,其实只是一种懒病。
文摘
情感
2024-08-27 15:16
湖南
图片均为作者拍摄作品、仅分享给大家欣赏,与文章内容毫无关联。
昨天由于事发突然,心里像被吊了块石头,很沉重,很不爽;到今天,心里没那么难受了,但是脑袋有点昏沉。昨天收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就好像我真的马上要去成都了;今天冷静下来后,我觉得自己也不能完全这么草率。其实,我就是害怕重新面对招聘市场。2020年的那三个月,是真正伤到我了——面试22家,其中16家聊了1小时以上,期间没有任何针锋相对的地方(剩余6家就有点软性对抗,基本上没超过20分钟),自我感觉是非常顺利的、结果收到的offer是0。其实,这一次我是第一时间告诉了soong,因为她一年前有提过我去她公司做数字化;还是时过境迁了吧,现在的她聚焦在更有实际意义的部分。所以,她没有类似的邀约,只是让我按自己心意来——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去抉择,而不仅仅是被人推着走。或许我并不是选择困难症,只是纯粹的懒。离开校园16年,我除了坚定地选择了自己还算喜欢的行业,但具体工作,都是被推着走的、从没有坚定地选择一定要怎样的细分行业、怎样的公司:2009年,坚定地选择了游戏行业,但是因为是小白,面试了数十家公司都没有被人选择,最后是一个80多人的公司收留了我——2000的工资,做执行策划。真正进入职场后,我的能力开始得到发挥,在当时整个项目里也是参与了全部的工作流程,很快就真正掌握了制作游戏的底层工作逻辑,这也为以后个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所有软件开发的底层工作流都是差不多的,无非是公司文化不同、造成一些细节工作流的偏重不同而已。2011年,我就被哥们推了一把,离开了自己喜欢的行业,跟着做一家金融公司。虽然我知道很赚钱,而且经常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但我过得很不踏实——上层人靠人脉关系、靠资源变现,而我这样的小卡拉米混迹在里面,忐忑感太强了。于是,在纠结了三个月、公司完全进入正轨后,我选择了直接消失,把哥们整的也是措手不及。之后,我去了一家10人的游戏小作坊,当时正在兴起SNS游戏,我也是从0参与了这样一个项目。虽然,我对游戏开发制作环节已经完全驾轻就熟,但是,游戏毕竟是文化产品,我能搞定一个游戏、使其保持一个较好质量、成本控制,但无法保证成功。最终,这个产品老板都不敢选择上线直面市场,开始玩起了概念去忽悠投资,我就义无反顾地离开了——放弃了当月的工资和被拖欠的工资。很幸运的,我进了腾讯投资的一家公司,做出了我人生经历至今最成功的产品——就要K歌。当然,这不是我想要的样子,但是,这是我在老板和腾讯方的需求下,能做到的最佳程度了——虽然很多设计明显的不合理、复杂、曲折。在这里,我一待就是四年,从腾讯方也学到了一些工作流上的专业性——多轮QA,保证了产品质量,运营多年、从未出现严重的BUG——当然,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周期必然会被拉长——测试周期跟开发周期差不多的时长。但是一旦RUN起来,在测试期间,开发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版本的开发迭代,其实效率也还是可以的。2015年,互联网已经巨变了多年,我后知后觉、被哥们推了一把出来合伙创业。我们在苏州完成了全部的初始预想:做智慧停车改造,三个月就和几百家停车场签了合同,成为苏州本地的no1——要知道,我们是从0开始,包含硬件和软件。但是,后面的发展始终没有跟上最初的预想——创业前,我就反复和哥们确认,这是一个重资产项目,融资很大、必须跟上才可以;他当时跟很多大佬见面聊过,所以过于乐观了,始终觉得只要做到我们预想的成绩了,融资不成问题。结果,还是死在了融资上——所有大佬都同意跟投、就是没人领投。2016年,我不得已再次出来找工作,北京、上海、杭州都投了简历,最终是刚到北京面试的第一家公司,就被老板的状态给打动了——直接就留下我、见了所有团队核心。刚好公司的方向是社交,我的情怀感马上被带动起来,就直接留下了。我们经历了特别多的思维痛苦,最终在2017年5月上线了一款在当时踩到时代点的产品,靠自有资金也拿下了基础的数百万用户,十几家顶级机构主动要投资我们,结果死在了报价上——公司当时的股权结构略复杂,已经把估值架到了2亿的水平,大老板不愿意降低估值。在一轮轮谈判中,就错失了这个机会;最后愿意降低条件的时候,热点已过。2018年6月,我又辗转北京、上海、杭州三个城市,面试了十几家公司,最终留在了杭州。这段经历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我被老板们复杂的逻辑和想法给说服了,基本上就是按照他们的想法在做各种产品——然后他们想法很多变,就导致产品一直在反复调整,从未直面过市场。最后,倒在了房地产的冬天、疫情的那一年——大老板是宁波比较知名的房地产老板。2020年的疫情,我体验了真正的中年危机。最终还是和北京当年的小伙伴一起,参与了他们在长沙的创业。一晃四年过去,我收获最大的就是海外市场的商业逻辑。现在,我又要面对新的选择了。如果说昨天想的是随波逐流、推到哪儿算哪儿,今天突然还是想,自己再多看看。有时候,或许把自己逼到绝境、才能遇到更匹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