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读书越久,女性越难走入婚姻,为什么男性却没多大影响?

文摘   情感   2024-08-30 15:16   湖南  

图片均为作者拍摄作品、仅分享给大家欣赏,与文章内容毫无关联。


撰文 | 君子宿
编辑 | 君子宿


今天看到了两组数据,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从历史趋势来看,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逐年增加。例如,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中女生占比为54.8%,而到了2022年,女生占比上升到63%,男生占比下降到37%。
全国TOP40高校男女比例:
两相对比,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的结论是:虽然本科大学的男女比例逼近了1:2,但是顶尖大学里男性依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也就是说,尖子生中绝大多数都是男性,女性的优势是达标的数量比较巨大、更多集中在普通大学、甚至差一点的大学。
上学读书固然是有很多好处的,但肯定也有不好的影响——不论男女,在没有踏入社会之前,很容易形成学历歧视——虽然也没有达到说感觉会高人一等的程度,但多多少少会增加一些莫名的底气;即使走入社会之后,这份底气也多多少少影响着很多人的判断和决策。
比如,比较典型的情况就是,我有一个硕士朋友,她在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会天然地认为自己这样的学历要么应该匹配家世背景丰厚的富二代、要么应该匹配硕士及以上的高学历成功人士。这其实是一种很自然的想法,自然到我们并不会觉得这么想有什么问题。
但事实上,这就是当前很多问题的根源。
通过文章开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和女性具有同等学历的男性只有女性的一半,如果只按学历来择偶,女性就要剩下一半了;而富二代在人群中的比例,那更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再加上,男性更加理性、清晰地认识这个世界,并不会在学历上产生什么底线要求,再加上大学性别分布是这个比例,所有各方面都决定了男性并不会被学历影响到婚姻。我试图给很多女性阐述这个道理,面临的问题是,道理她们都懂,一说就明白了,但是无法在自己身上落实。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最符合自身想法的选择,其实都是被社会、教育、命运所规划好的——你以为的自我选择,其实只是这个身份和经历带给你的选择,你并没有真正认识过、了解过自己。
在以前的文章我就写过,人需要达到三个和解:人与自然的和解,人与社会的和解,人与自我的和解。
自然的规则相对是比较恒定的,只是人类研究水平的进步,会了解更深、更准确;社会的规则是会发展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最怕的就是墨守陈规、不知变通;自我是没有什么规则的概念的,但是很多人习惯了伪装,到最后就无法认识真实的自己了。
就拿上面的学历来讲,在久远一点的时代,女性读大学的比例是相当低的,在那个背景下面,她们当然可以理所当然地选择社会中的佼佼者;但到了这个时代、女性是男性2倍的背景下,再用那样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就是没有认识这个时代的社会规律,没有达成和当前这个社会的和解。
很多人喜欢讲结果、目的,但我想说的是——人生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人生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活着。只要你还活着,就还是在人生的过程中,没有什么结果。爱情不是结果、婚姻也不是什么结果,都是你的人生体验、人生经历,这些东西可以让你幸福、也可以让你痛苦,最关键的是你要认清自己、才能判断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这些经历。
身边很多女性朋友,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她们并没有真正思考过自己是否需要婚姻,只是把婚姻当成人生的一个范式去走,觉得不去结婚生子,人生就不完整;但是,她们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组成家庭的一个代价就是牺牲,要为下一代牺牲,这是你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为你的老公而做出的牺牲、把压力都转嫁给男性。
是的,说得再直白一点,很多女性想进入婚姻,想的是靠婚姻圆满人生、自己只负责生就是最大的诚意,剩下的事情都是老公应该承担、应该付出的,当经济向上的时候,其实很多人咬咬牙、吃吃苦也就实现了;当经济下滑的时候,能扛得住的人不多了。
正因为抱持这样想法的女性太多了,越来越多的普通男性,退出了婚姻这座围城。没了婚姻,自己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岂不悠哉?


戏弄
观察社会,以三方视角评论生活琐事,从作者视角出发,给出带主观性质的、相对公允的客观论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