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洲与Eric J. Nestler团队开发了可穿透血脑屏障的偶联体

学术   2024-12-10 08:04   上海  





研究背景
      生物大分子如核苷酸和蛋白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治疗领域。然而,由于血脑屏障(BBB)的存在,高效且安全地将生物大分子递送到大脑组织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尽管已有多种方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通过静脉给药实现生物大分子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有效递送仍面临困难。通过静脉注射实现生物大分子有效穿越血脑屏障(BBB)仍是亟待突破的研究方向。
结果与展望

      近日,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董一洲教授与Eric J. Nestler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血脑屏障穿越偶联体(BCC)平台。该平台能够有效促进生物大分子通过血脑屏障(BBB)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NS)。在体内实验中,基于三支链的MK-0752的衍生物BCC10显示了显著的BBB穿透能力。作为一种γ-分泌酶抑制剂,MK-0752已被报道能够有效穿越血脑屏障(BBB),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了。该团队的研究结果首次证明了γ-分泌酶在分子运输至大脑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γ-分泌酶的介导,Cy5 标记的BCC10在小鼠大脑中的积累量是自由Cy5的220.5倍。此外,将BCC10与反义寡核苷酸(ASO)偶联后,成功抑制了野生型小鼠和人脑组织中的目标基因表达。

(a) BCC10-ASO结构示意图及 (b) BCC10-ASO通过血脑屏障的示意图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的突变是其遗传原因之一。在ALS转基因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员通过单次静脉注射针对SOD1的BCC10-ASO,显著降低了SOD1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水平,且未观察到明显的副作用。此外,BCC10平台还可以显著提升蛋白质药物在CNS不同脑细胞中的递送效率。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BCC平台能够高效安全地将生物大分子递送至CNS,可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未来,该平台有望为多种CNS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作者简介
      董一洲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技术的设计与开发,旨在治疗遗传疾病、传染病和癌症 (donglab.net)。Eric J. Nestler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毒瘾和抑郁症的分子机制。董一洲教授与Eric J. Nestler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Chang Wang和王思雨为该研究的共同一作。

《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 

DOI: 10.1038/s41587-024-02487-7




扫码查看论文原文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blood–brain barrier-crossing conjugates facilitate biomacromolecule transport into central nervous system




欢迎扫描图片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自然》及其系列期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Nature Biotechnology 刊发文章的原文作者提供,本文所表述的观点均为原文作者的观点。中文内容仅供参考, 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4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自然系列
Nature Portfolio官方账号。 Nature Portfolio ——《自然》旗下期刊与服务集合,致力于服务科学界,我们提供一系列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涵盖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和应用科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