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阳西县以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为契机,认真开好防病、治病、管病“三大处方”,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兜底百姓健康。
大健康综合治理,开好“防病”处方。一是构建管控体系。把健康综合治理放在“百县千镇万村工程”同部署、同落实,构建大健康管控体系。加强对医疗卫生资源的统筹调配,让资金、政策、规划、考核等要素符合和顺应健康治理大方向,形成科学、创新的社会共管共治新动能、新态势。二是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县域医共体内按照“医保资金总额包干、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原则,统一管理、统一拨付、统一建立收付台账。年度医保资金结余部分按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6:4拨付。三是推进健康科普。成立医共体健康科普学校,实施健康科普“百千万”行动,组织百名医疗健康专家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基层社区,举办千场健康知识讲座,向万户城乡居民和社会机构传授基本健康知识和技能,并利用宣传栏、内部刊物、社会刊物、健康管理微信群等宣传平台等开展健康科普,实现县域内全覆盖。四是织密全民健康管护网。组织医共体内1500名健康工作者,组建142支网格化团队,全要素、全流程对县域43万名常住人口按网格划分进行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等工作。2024年,群众对健康管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9%。
诊疗服务同质化,开好“治病”处方。一是夯实基础强保障。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超过15亿元提升医共体各医院软硬件建设,已完成所有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提升、所有乡镇“星级”卫生院和所有公建村卫生服务站(室)标准化建设。二是上接帮扶强龙头。通过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16家省市级医院建立“组团式”驻点帮扶和专科联盟为契机,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建成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卒中中心、省级博士工作站以及心血管内科等10个市级重点专科,医疗技术服务得到显著提升。县中医医院建成中医骨伤科和康复理疗科2个省级特色专科。据统计,牵头医院三四级手术较改革前增长358%,重症患者(ICU)较改革前降低24.45%,逐步形成“大病不出县”和“大病不出现”良好局面。三是下沉联手稳基层。由县级医院选派经验丰富的临床专科、中医、康复、超声诊断等各科医师,以长期驻点、轮岗坐诊、组团式、导师形式,下沉到镇卫生院联合病房、联合门诊开展业务指导工作。近3年来,县直医院专家下沉基层帮扶卫生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0余项。2024年,全县所有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四是信息联通优服务。医共体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统一云HIS、云EMR等信息系统以及统一县域卫生信息专网,实现县、镇、村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和全县所有公建村卫生服务站(室)的医保即时报销,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实现城乡诊疗服务均等化、同质化。2024年以来,互认共享心电诊断报告9.8万份、影像诊断报告13万份、检验诊断报告22万份,基层群众诊断检查更便利且负担减轻。
服务智慧人性化,开好“管病”处方。一是闭环精准管理。建立县、镇、村三级慢病管理体系,实行筛查、确诊、转诊、随访的连续服务,形成“医防融合+智能共享+分级诊疗”的协同机制。对县内常住人口增建个人健康档案,推进卫生健康实时服务管理。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及智慧云端手段,构建智慧慢病管理系统平台,对慢病患者进行远程监测、疾病管理、全程随访等医疗服务。针对具有重大健康风险的疾病开展早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管理、早治疗。二是实行“三病”医药免费送。从部分医保结余资金列支,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三病”患者免费送医送药,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减少患者服药费用,提高患者规范服药率。建立“三病”人群电子档案,将发药地点延伸至村卫生服务站(室),由村医提供上门免费送药服务。截至目前,累计为“三病”门诊患者免费送药9万人次。三是推进医养结合助长寿。以获评“中国长寿之乡”为契机,投入3000万元推进阳西总医院中医医院和儒洞镇中心卫生院医养结合项目建设,新增146个养老床位。目前,全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81.6岁,比全国平均预期寿命高3岁。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