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省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广州新机场将在今年开工建设!佛山交通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广州新机场总体鸟瞰图,来源高明发布
2025年,佛山交通的重点工作有哪些?1月16日,记者从佛山市交通运输部门了解到,今年,佛山市将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更高服务能级的大湾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按照计划,交通运输部门将加快广佛全域同城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沉香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主要枢纽配套路网建设,争取广湛高铁佛山站周边集疏运道路、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周边配套路网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1
2024年,佛山抢抓深中通道通车历史机遇,为深度融入大湾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积极推进中山东部外环高速二期北延线、南海至新会高速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做好南沙至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高速、广三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广佛大桥系统工程(一期)、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A线等广佛互联互通项目建成,全市11个外贸码头实现了“大湾区组合港”“湾区一港通”全覆盖。
为助力“百千万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24年,“佛山第一桥”富龙西江特大桥建成通车,顺德大桥主桥合龙,顺德水道扩能升级工程的桥梁工程(包括龙江二桥拆除重建工程、桥梁防船撞加固部分)开工建设,顺德新港码头二期(一阶段)完工。据统计,2024年,佛山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51.9公里,建成“美丽农村路”12条共72.14公里,完成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里程2802.03公里,完成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公共交通方面,佛山深化公交行业提质增效,推出多元化高品质公交服务。2024年,佛山全市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18条,运营300条辅助公交定制线,上线第二批29条准点公交线路。为深入推进城市“畅通工程”,去年佛山全市共打通滨江三路(文华北路-谢叠大桥)、虹岭路西延线等15条“断头路”,完成32个交通拥堵点治理,新增141公里自行车专用道,开展禅城惠景、南海西约等拥堵热点片区治理,提高路网运行效率。
过去一年,佛山水运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佛山港吞吐量破亿”成功入选2023年度“广东港航十件大事”。2024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进一步突破,1-11月完成9885.07万吨,同比增长6.68%。此外,佛山全市还完成了6条干线公路、90处高速公路出入口和61条乡村道路绿化品质提升,完成21项桥下利用项目,创建S47广佛江珠高速省级绿美公路项目。为纾解“停车难”,佛山去年新增14个立体停车库,新增停车位约12万个,完成47个老旧小区的停车治理,落地18个共享停车示范项目,115个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动态数据接入全市智慧停车系统平台。
2
为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佛山市交通运输局近期召开了2025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座谈会,系统谋划推进2025年重点工作。今年,佛山将分层次推进高等级路网建设。根据安排,佛山将推进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北延线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加紧开展南沙至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高速、广三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提升与周边城市的连通水平;加快广佛全域同城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沉香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科学统筹、有序推进季华路西延线等市级统筹项目,推动骨干交通网络向高明、三水延伸覆盖;完善主要枢纽配套路网建设,争取广湛高铁佛山站周边集疏运道路、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周边配套路网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最繁忙的时候广州新机场站的施工工人多达万人
今年,佛山将在“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15.9公里,建设美丽农村路25公里,力争佛山率先实现500人以上较大规模人口自然村通双车道目标,完成农村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评定不少于800公里。此外,还将加强公路桥梁运行安全风险排查治理,推进51座通航桥梁船舶碰撞安全风险隐患整治,推进13座在役公路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
为促进货物运输结构优化,佛山将深入推进港口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深化“湾区一港通”“大湾区组合港”跨境通关模式,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升级,推动顺德新港二期工程建成投运,加快建设顺德水道扩能升级工程,推进南海发电一厂燃煤码头、南鲲枢纽水运码头、乐从钢铁世界公共多用途码头、深国际高明港区富湾作业区通用码头等码头项目前期工作。
对于市民关注的“停车难”问题,今年佛山开展新一轮停车难纾解工程两年行动,多措并举优化停车设施,进一步完善停车政策体系,深化“佛山停车”智慧停车平台应用,挖潜城市停车空间;进一步加强佛山村(社区)围合停车精细化管理,规范围合卡点设置、收费(公示)及秩序管理等行为。另外,佛山还将推进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出入口、乡村道路等道路绿化品质提升,常态化保障路域环境卫生整洁,实施桥下空间利用项目14个。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共交通方面,佛山稳步推进公交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强化轨道公交融合发展,打造准点公交品牌形象,推动公交票制票价改革落地,实施全市公交跨区跨企业运力调配,这些举措将为公共交通转型打开新的局面。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传智 通讯员:李淑莲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