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晚,延迟近一年的碧桂园财报“姗姗来迟”,该公司正式发布2023年、2024上半年报。
截至2024年6月30日
该公司净资产仍有近741亿元
据公司2023年财报,年内,碧桂园实现总收入约为人民币4,010亿元,同比减少约6.8%;年内,公司实现税前亏损约人民币1,673亿元。另据公司2024年上半年财报,期内,碧桂园实现总收入约为人民币1,021亿元,同比减少约54.9%;期内,公司实现税前亏损约人民币108亿元。
对于2023年税前亏损超千亿元,财报表示,基于资产价值出现缩水,为客观反映市场变动对公司资产价值的影响,公司对在建物业及持作销售的已落成物业计提减值净额约人民币82,354百万元。另外,公司还计提金融资产及财务担保减值损失净额约人民币37,243百万元等。对于2024上半年亏损收窄,碧桂园表示,受益于2023年已较充分的计提存货减值准备,致使2024年上半年需计提的存货减值已大幅减少,致使本期结算毛利同比有所回升。
根据2024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碧桂园总现金余额仍有约448亿元,总借贷约为2502亿元。另外,截至2024年6月30日,该公司净资产仍有近741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从两份财报上看,保交楼、保经营、保信用是公司当年主要推进的三项工作。
“保交房”是公司的第一要务
据公司2023年财报称,“保交房”是公司的第一要务。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内),集团及其合资企业和联营公司累计完成交付房屋超60万套,累计交付面积约7,162万平方米,涉及到31省249个城市。保经营方面,年内,公司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实现了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743亿元,对应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面积约2,170万平方米。在经营端,公司一方面通过组织结构调节适配市场变化,控制管理费用合理投入,年内管理费用较去年同期进一步下降约20.1%,持续提高经营效率。另一方面,公司紧跟市场实际情况对存货进行分类管理,积极进行市场挖潜工作,匹配市场需求制定对应供货计划,稳定销售价格,保持合理流速,最大化开发类资产价值。保信用方面,公司高度重视债务风险化解,积极主动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探讨包括境外债务的整体重组、债务期限的合理延展以及融资成本的适度下降等多种举措。同时,我们响应各类融资端政策的号召,积极推动更多项目进入白名单,为项目的稳定运营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实现长期及可持续的资本结构。
同样,据公司2024年上半年财报,“保交房”仍是公司的第一要务。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该集团及其合资企业和联营公司累计完成交付房屋超15万套,累计交付面积约1,822万平方米,涉及到29省178个城市。
致力维持经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保经营方面,公司致力于维持经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做好资产负债表的主动管理工作。期内,本集团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实现了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260亿元,对应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面积约265万平方米。在经营端,公司一方面通过组织结构调节适配市场变化,控制管理费用合理投入,期内管理费用较去年同期进一步下降25.3%,持续提高经营效率。
另一方面,公司紧跟市场实际情况对存货进行分类管理,积极进行市场挖潜工作,匹配市场需求制定对应供货计划,稳定销售价格,保持合理流速,最大化开发类资产价值。
高度重视债务风险化解
保信用方面,公司高度重视债务风险化解,积极主动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探讨包括境外债务的整体重组、债务期限的合理延展以及融资成本的适度下降等多种举措。
同时,该公司响应各类融资端政策的号召,积极推动更多项目进入白名单,为项目的稳定运营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实现长期及可持续的资本结构。
努力“自救”,积极推动债务重组
当前,碧桂园仍在努力“自救”,包括积极推动债务重组工作。记者了解到,就在日前,碧桂园对外披露首个“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并称已与由七家知名银行组成的协调委员会达成共识,形成境外债务重组提案,如该提案得以落实,将使该集团大幅降低债务杠杆。根据方案透露,未来最多减少债务116亿美元;债务到期时间延长至最多11.5年;以及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从重组前的每年约6%降低至重组后的每年约2%。
碧桂园表示,公司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与境外债权人就债务重组方案达成一致,目前已就重组框架性条款与银团委员会达成原则性一致意见,并已公告披露进展;将继续积极就重组方案继续与各债权人进行磋商,并逐步落实重组支持协议签署、协议安排、新债务工具发行等一系列程序性工作。公司希望能尽快启动重组支持协议的签署。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子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