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已至 万物始 |立春,是修行的大好时光

旅行   2025-02-03 04:01   山东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在我国古代,立春是全民参与的隆重节日,也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寓新希望的起点。
在很长一段时间,古人都以“立春”为岁首,相当于现在的“春节”。据记载,我国庆祝立春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最初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群臣部下祭拜天地,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世统称为“春节”。
在敦煌文献中,就有关立春日的记载,如敦煌遗书《立春》中说:
五福除三祸,万吉消百殃。
宝鸡能僻恶,瑞燕解呈祥。

立春著户上,富贵子孙昌。

立春持道

立春,是修行的大好时光。
一百多年前的宣统三年,春日已近,云南鸡足山祝圣寺,百事待兴,虚云老和尚登狮子座上,整袈裟、振锡杖,发出了对修道解证的期许——

《立春上堂》

春山叠乱青,春水漾虚碧;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大小雪窦见解如此,更买草鞋行脚去!此间亦有一颂:春山叠乱青,春水漾虚碧;春花烂漫开,春鸟鸣唧唧。且道雪窦是?此间是?试定当看!

在佛教中,立春为一年中的“八王日”之首。


此“八王日”,出现在敦煌出土的抄本《提谓波利经》中,内容为劝人持戒修斋,其中在农历的正月、五月、九月初一至十五奉行三长斋,并在“八王日”(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天)持戒念佛,能增长福慧,往生善趣。

此外,《法苑珠林》也引《提谓经》载,“春秋八王日”系指天地阴阳交替之日,于此八日之时帝释辅臣案行于天下,比较善恶而定生注死、增减罪福。善者若于此八日能持斋修道,则能致福致,生善处也。



明代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的《在家律要广集》中,对八王日的修行提醒得更为详细:“又提谓经中,明八王日受八戒。所云八王者,谓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八日,天地诸神,阴阳交代,所以受戒。凡斋戒日,不得鞭打众生,不得身口作不威仪事(见下威仪经说),不得起贪念、嗔恚、烦恼等邪觉,更须修六念。以上四禁,若有犯者,虽不破斋戒,而斋戒不清净。”

除了持斋修身,在西汉著作《淮南子·天文训》中,还有告诫立春日要爱惜生命,保护大自然:“……禁伐木,毋覆巢杀胎夭,毋麛(麛,指幼兽、小鹿),毋卵……”

养心护身


立春时节,三阳交泰,万物萌发,身心处在深冬后重启的状态,除了持斋修身之外,生活起居、日常饮食,也顺应时节规律。

冬春之交,天气乍暖还寒,气血运行忽急忽缓,五脏在渐渐适应,所以立春后的养生需多加注意。


一不“酸”:春天肝阳上亢,易导致肝气过旺,所以饮食应“省酸增甘”,宜食辛甘发散之品,如山药、萝卜等;不宜食酸收之味。
二不“静”: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在于“动”,切忌“静”。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
三不“怒”:春属木,与肝相应。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恶抑郁而喜调达。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
四不“露”: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不宜过快减少衣着,露出身体。《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仅作公益分享。

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青岛大珠山石门寺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鲁(2022)0000140  


点个“ 在看 支持一下

青岛大珠山石门寺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