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最火热的电影,无疑是《哪吒2:魔童闹海》,至今票房已经超过56亿,观影的观众无不被其精美细腻的动画、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催人泪下的人间深情所感动。
哪吒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这个桀骜不驯的少年,承载着无数人的童年记忆。当我们以佛法的视角来审视这个故事,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修行智慧。我们会发现哪吒的成长历程,恰似一场关于自我的修行。
哪吒出生时便与众不同,带着魔丸的印记降世,被世人视为“魔童”。这“魔童”是真魔童吗?我们看完电影便可知道,其“魔童”的表象下,其实是一个向往自由、光明有爱的天真本性。这让我们想起佛陀所说的“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悉皆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每个人心中都有佛性,只是被无明所覆。哪吒的“魔性”,其实只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烦恼的写照罢了。
这些“魔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习气与烦恼,我们常常习惯性地抗拒、排斥,却不知这正是修行的起点。
面对世人的偏见,哪吒选择了反抗。他用混天绫搅动东海,用乾坤圈打退龙王。这些看似叛逆的行为,实则是对命运的抗争。佛法告诉我们,不要被外在的标签所束缚,要勇于突破自我设限。智者境随心转,愚者心随境转。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哪吒与敖丙的恩怨,展现了因果的法则。前世因,今生果。但佛法也告诉我们,因果并非不可改变,因既是果,果也是因,因果时刻在互相转化。通过修行,我们可以转化恶缘,创造善缘。哪吒最终选择放下仇恨,正是觉悟的体现。
当哪吒得知自己的身世,选择"剔骨还父,割肉还母"时,那一刻的觉悟,看似残酷,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修行意义,就如禅宗的“大死一番”。这象征着放下我执,破除对身体的执着。佛法教导我们,要超越对色身的执着,证得无我境界。
因为禅宗认为禅堂就如大冶洪炉、选佛场,大众在禅堂修行,就如在大冶洪炉中锻炼,把“钢铁”提炼出来,把夹杂在铁矿石中的“杂质”去掉,去杂存纯,这样就能使烦恼淡化,身心清净,智慧开朗。
而太乙真人用莲藕重塑哪吒之身,寓意着重生与觉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代表着我们从生本自具足的清净无染的自性,象征着修行者虽在世间,却能超越世间。哪吒的重生,正是修行者明心见性的写照。
哪吒的故事告诉我们,修行不是逃避,而是直面。每个人都有“魔性”的一面,关键在于如何转化。通过修行,我们可以将烦恼转化为菩提,将“魔性”转化为“佛性”。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何尝不是一个个“哪吒”呢?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面对着他人对我们的偏见、怀疑,我们要学会用佛法的智慧来化解。放下我执,超越对立,最终证得自在解脱。
因此,也可以说,哪吒的故事,是一部关于觉悟的公案。它告诉我们:修行不在远方,就在当下的每个起心动念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最终回归本真的自我,这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修行功课。
愿我们都能像哪吒一样,在修行的道路上勇猛精进,在生命的历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觉悟之路。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仅作公益分享。
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青岛大珠山石门寺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鲁(2022)0000140
点个“ 在看 ”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