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孝子心
作为弟子,对待善知识,心态上要像孝子一样。
遇到了善知识,能够把我们牵向解脱之道,所以一定要紧跟善知识。如孝子心。当你找到善知识了,就要敬信承事。
二、如金刚心
我们跟善知识的关系,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被破坏;就像金刚一样,不但不被任何东西所破坏,反而可以破解任何东西。
可能善知识会对你冷漠、批评甚至责骂,不要因为这些破坏与善知识的关系——要明白这是考验,是棒喝,是善知识如父母般的抑止,是善知识的慈悲。
也许别人会说善知识某某方面不好,听到这样的话,心中要消化这些负面的东西,像金刚一样把它破解掉;如果还做不到,那就要远离这样的因,尽量靠向好的环境中去。
那么亲近善知识以后要怎么做呢?应该如下面第三所说的如大地心。
三、如大地心
荷负善知识一切事业重担的善心,就是如大地心——大地担起地上一切有情、无情而毫不推卸,不知疲倦;承担善知识的事业重担,亦当如是。
以师志为己志,承担善知识的事业,当随缘、随分、随力去做;不是把事情推给别人,自己偷偷溜掉;不是挑三拣四:“这个我喜欢就做,那个我不喜欢就不做。”要如大地心。什么叫大地心呢?大地能承载任何东西,也不拒绝任何东西,不论大小、好坏、轻重,所有的东西都不拒绝。现在我们亲近善知识,要以大地心来承担善知识的一切事业,甚至为这一份事业,不惜献出生命。
承担这份事业时我们也许会懈怠、疲倦,会觉得:“好累!一直叫我做,为什么不叫别人做?”这是我们的错误和损失。我们不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担子,而应该想成是一份庄严,是来成就我们的。
譬如铠甲,将军虽披戴沉重的铠甲,但并不觉得是负担,反而视为荣耀;若换成其他人就会视铠甲为负担,觉得难以承受。同样,若将善知识交付的事视为负担,内心就会无法忍受;相反,若视为庄严,则会觉得因缘殊胜难得,做起事来充满欢喜。
四、如轮围山心
前面说到承担善知识的事业,下面说承担事业的六种心态。六种当中,第一是如轮围山心。
如轮围山心,就是生起任何苦恼都无法动摇的善心。轮围山是什么样子呢?佛经上说,我们现在住的地方是个小世界,中间是一座最高、最大的须弥山王,须弥山周围有海,海的外面就是轮围山,轮围山一圈一圈地围着,不会动摇。
弟子依止善知识就像轮围山,围绕着善知识转;不管遇到什么苦恼,绝对不动摇,坚固稳重地永远绕着善知识,趋向善知识。这是我们承担善知识事业第一个需要的心。
五、如仆使心
就像世间的仆使(即佣人),一切都是为了侍候主人:不管主人要他做什么,他都觉得是自己该做的;即使是最脏的事情,他都没有任何惭愧、怀疑地去做。我们亲近善知识也是这样。
如果我们做低贱的工作时,觉得心里很委屈,没面子,这就错了,因为佛法是没有贵贱的。实际上,古来很多尊者都是王族出家,不但是最高贵、最有权威的,而且也是最富有的;但他们对做最下贱的事情,一点都不觉得惭愧,也不怀疑。现在我们做一点点,心里就嘀咕:“怎么跑来做这个?”这个是我们跟法不相应的地方。无论扫大殿或扫厕所,要想到:“这是三宝所在之处,我在侍候三宝,我今天能够有机会来庄严道场,那是最了不起的事情。”
如果我们这样不断地学习,一方面自己的耐心会提高,另一方面福德增长,智慧增长,这样才能跟善知识的摄受相应,才能承担更广阔的事业。
六、如除秽人心
如除秽人心,像普通清洁工一样毫无傲慢的心态,即断除了一切慢及过慢,在善知识面前自处卑下的善心。例如:未生怨王身为国王,但在迦叶尊者面前听法时,仍是毕恭毕敬。释迦族人种姓高贵,但仍谦虚地在首陀罗族出身的优婆离尊者面前受教。
这里告诉我们的是要断慢及过慢,说来说去最主要就是指内心当中这个“我”。古德说:“我慢高山,不留德水。”《大乘庄严经论》云:“下心为缘起。”所以拜见善知识或为善知识做事,应当以谦下心来做,身心调柔;不应有傲慢的行为。
七、如乘者心
如乘者心,即对善知识交付的重任,即便再困难也能欢喜受持的善心。乘就是以前的轿子。换句话说,就像大卡车装载沉重的货物,虽然路途难行,却没有丝毫疲倦之心,再重、再难的事情也很勇敢地承担下来。
《功德藏》云:“极具忍耐如柱子。”《普贤大和尚言教》对此解释为:“或施加难以承受的压力,也应当尽力忍耐,犹如柱子一般。”
八、如犬心
忠实的爱犬被主人打骂时,不仅没有丝毫反感,反而对主人摇尾乞怜。如犬心,即虽受大和尚毁骂,但对大和尚没有丝毫忿恨的善心。
要像狗,不管主人怎么骂它、踢它,回过头来它又马上对主人摇尾巴,在脚边转;我们对善知识也是要如此。
有一个公案:一位著名的画师带他的弟子去拜见大和尚,但每次都会遭受大和尚的一顿喝斥。画师的弟子不满地说:“大和尚对我们师徒特别瞋恚。”
而画师对弟子说:“你把它听成是呵责吗?我每次受大和尚这样赐教一次,就像获得佛菩萨的一次加持。”
同样的语言,一个人觉得在责骂,另外一个人却觉得是给自己最好的教授及加持。我们可以在这二者之中好好地选择,对于善知识的教导,乃至于毁骂,内心千万不可以起一念的瞋恨。
《般若经》告诉我们:如果善知识对于来求法的人,现出来的样子好像是发脾气、责骂,那个时候不但心中不要这样想,对自己的老师不应该退舍,反而还要“增上希求”——应该更加希求。
九、如船心
摆渡船来来去去,无论往来多少趟也无疲厌之心。如船心,即对善知识的事不论承担多少,不论如何来往奔走,都无厌患的善心。
一般修行不好的弟子,见到善知识吩咐的事接连不断,便会心生疲厌,这是不具足如船心。
总之,找到善知识,应当如孝子心敬顺承事善知识,如金刚心依止善知识不动摇,如大地心荷负善知识事业重担。
荷负善知识事业重担,
当如是行持:
一、任何违缘不能动摇,如轮围山心;
二、受行秽业心无惭疑,如仆使心;
三、断尽傲慢自处卑下,如除秽人心;
四、欢喜承担种种重担,如乘者心;
五、善知识毁骂不起忿恨,如犬心;
六、数数劳作心无疲厌,如船心。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仅作公益分享。
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青岛大珠山石门寺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鲁(2022)0000140
点个“ 在看 ”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