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小榄|明代小榄三卫十八所

体娱   2024-10-18 19:30   广东  


起    源

明洪武四年(1371年),因天下平定,没有建立庞大军备之必要,便把开国立过战功的军队,分别安置到农村屯田,安家落户,军籍可以世袭,屯种的粮食分别作为官俸和兵粮,这样既能对全国各地进行军事驻守,也能让军队自给自足,同时还能充实国库。朱元璋曾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当时的大、小二榄叫做大榄都,还是地广人稀的边陲地带,东、西两海淤积的沙坦逐年增加,大片新沙田亟待开发。因此朝廷先后派出了广州后卫广海卫新宁卫三个卫辖下共十八个百户所来大榄都戍守屯耕,实行七分屯田,三分驻守。

什么是“卫”和“所”呢?这是明代军队的编制。明朝卫所制度从上到下的层级划分分别是:中央的五军都督府—— 各省的都指挥使司(正二品)——下辖若干个卫,每个卫5600人(卫指挥使是正三品)——卫下辖若干千户所,每个千户所1120人(正千户是正五品)——千户所下辖若干百户所,每个百户所112人(百户是正六品)—— 百户所设总旗2个、小旗10 个,每个总旗辖50 人,每个小旗辖10 人。

每一个“所”,以该所率领人的姓名为号,如王成昌和陈宪荣,他们掌管的所就叫做“王成所”和“陈宪所”。他们各统领下属一批人,连同家属老幼,来小榄落户,但各所人数不相等,因其中有些军人不愿随队下乡屯田,于是事先办好手续,转为民户。

①参见《续文献通考·卷一二三》。


明代小榄卫所的土地神位。



落    户

政府除了把近海冲积而成的沙田拨给他们垦殖外,还在乡内划定各所人丁的居住地区,并在该区内,各建关帝庙一间,作为联系该所成员的公馆。统辖“三卫十八所”的总机关关帝庙设在莲塘街,称为“卫所”。到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大将董兴率大军到榄清剿黄萧养余孽之役,杀人如麻,该地毁于兵燹(xiǎn),变为乱葬坟,俗称“大军山”。这时候李光祖主管军籍,早前已把先祖必贵的骨灰盅暂放在公馆里,骨灰也因此役而失去。后来李氏十一世李孙宸任南京礼部尚书,遂将该坟地环筑围墙,颜其门曰“尚书始祖山庄”,但在每年清明至墓闭期间,仍然开放给各姓后人入内拜扫。

②黄萧养,(原名黄懋松,1410-1450年 ),广州府南海县冲鹤堡潘村人(今广东省顺德)。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四月,从广州大牢越狱,举旗反明,义军达十万余人。大榄都人民参加斗争。香山大榄都地主李英妙之族兄“服农者”(农民),参加黄萧养起义军,被授“千户”(俗称李千户)。千户杀英妙,此后“乡农闻变”纷纷参加起义军 。成千上万的香山和大榄都破产农民、渔民在李千户等率领下,夺取大榄,横扫香山各都,县城石岐两次被围攻,配合黄萧养围攻广州。次年,朝廷派右佥都御史杨信民、都督同知董兴率军镇压,围城八个月,10月,黄萧养在白鹅潭战斗中中箭身亡。参见《香山县志》(康熙)“卷七”。

大军山旧址示意图

"尚书始祖山庄"原始石额,现已重新修复,安放在泰宁李氏位于大榄岗的一世祖至四世祖墓处。



分    布

各所的居住地区分布如下:

广州后卫  辖下十一个所,全部在小榄各地区。

刘清所:居住在岗底涌一带,关帝庙设在第一坊(即现在的岗底涌路)。主管人:刘帝侯、卢荣宾、袁孟门;屯兵所属姓氏:刘、卢、袁、黄。

邹谅所:居住在文明社(即现在的红山路)一带,关帝庙设在上街(即现在的三角市)。主管人:邹谅贵、李玉燔、张悦公、严子再、谭作帮;屯兵所属姓氏:邹、李、张、严、谭、陈。

陈宪所:居住在大街社(即现在的金鱼池直街)一带,关帝庙设在廻澜街(即现在的金鱼池直街)。主管人:陈宪荣、周子荣、孙祖尝、吴遐沾、谭宏祖、罗平湾、朱衍泗、焦戎公;屯兵所属姓氏:陈、谭、周、罗、孙、朱、吴、焦。

左珍所:居住在圆榄一带,关帝庙在圆榄脚。(左珍原为该所统领,后因不能驾驭其黎姓属员,自愿退让,转为王成所属员。)主管人:左珍、蔡宗瑶、崔君、黎朝吴、陈就兴;屯兵所属姓氏:左、黎、蔡、陈、崔、卢、潘。

张侃所:居住在半边榄一带。关帝庙在“天生一水”闸侧(半边榄旧有一水闸,刻有“天生一水”四字)。主管人:张侃同、张耀维、张道维、张莱修、张仕淮;屯兵所属姓氏:张、周。

任官所:居住在大庙前(即现在的中大街)一带。关帝庙在前丽生布店内(即现在的中大街附近)。主管人:任胜意、董俊并、李奕干、李振表、董俊源;屯兵所属姓氏:任、董、李、关、冯、罗、霍。

祝贵所:居住在滘口凤翔社(即现在的红山路)一带,关帝庙在红山球场地段(即现在凤山公园内篮球场)。主管人:祝贵、梁通义、梁泰常;屯兵所属姓氏:祝、梁。

王成所:居住在王成街(即现在的莲塘大街)一带,关帝庙即“天地正气”(即现在的正义路)。主管人:王成昌、韦元汉、李秉纯、孙穗兴、麦尧显、李开荣;屯兵所属姓氏:王、孙、韦、麦、利、李、米、左、夏。

陈礼所:在三角市深水埗(即现在的滘口直街)一带,关帝庙设在三角市。主管人:陈礼宗、梁月兴、梁曾顺、石荣光、陈万兰;屯兵所属姓氏:陈、梁、石。

梁相所:居住在腾蛟社(即现在的腾蛟正街)一带。关帝庙在第九坊协天宫(即现在的腾蛟正街,此关帝庙名为“协天宫”)。主管人:梁相耀、蔡时奇、蒋作输、黄梁上、陈兆昌;屯兵所属姓氏:梁、蔡、蒋、黄、陈。

汪智所:居住在大涌边一带。关帝庙在马迳水口庙侧(即现在的第十街口)。主管人:汪智、罗世昌、吴胜臻、黎进禄、游标祖、许胜同;屯兵所属姓氏:汪、黎、罗、吴、游、许、谈、梁。

(李光所:在永安里泰宁一带,关帝庙在第十桥头北(即现在的第十街)。李光祖之十一世孙李孙宸,明万历年间登翰苑后,即由军籍制为民籍,讳言军籍,故后人无复知有李光所。)

 

广海卫  辖下五个所全部在大榄地区。

刘晨所:居住在大榄市(即现在的永宁北村)一带,关帝庙设玅灵宫左侧。主管人:刘起晨、詹延贵、刘起同、罗瑺;屯兵所属姓氏:刘、詹、罗。

张鉴所:居住在永宁第九咀一带,关帝庙设在树孔庙(即现在的永宁沙垄)。主管人:张鉴常、黎汉遐、朱任候、陈起玉;屯兵所属姓氏:张、黎、朱、陈、冯。

钱广所:居住在大榄跑马地一带(即现在的华业路附近),关帝庙原在大榄岗下,后为台风所毁,改建于大榄市刘晨所关帝庙侧。主管人:钱广、黎仲豪、郭万利、罗永章、孙宏立;屯兵所属姓氏:钱、罗、黎、孙、郭、冯、黄、闻。

陈鉴所:居住大榄洪山社(即现在的永宁洪山村)一带,关帝庙设在洪山社。又多建文昌庙一间,并称孖庙。主管人:陈鉴、陈俊大、陈丽大、萧兼永、萧用文;屯兵所属姓氏:萧、陈。

古镇所:居住在鼎水(即现在的四圣宫)一带。主管人:邓俊以、斌秉、周承广;屯兵所属姓氏:邓、斌、周。(古镇所驻地虽属大榄都,古镇行政属黄梁都,即现在的黄圃。)

 

新宁卫  辖下两个所。

新宁所:原隶南海卫,后南海撤,改隶广海卫,再隶新宁卫,是新宁卫章甫、王绍、吴瑜三屯,因屯丁少而合为一所。居住在大榄北街一带,关帝庙在北街,俗称“众神庙”。主管人:章甫常、卢朝霭、何乐庵、林公、欧盛相、何周明、詹云卓、李璋潘、军卜、萧赤裘;屯兵所属姓氏:章、刘、王、黄、张、区、卢、詹、何、李、林、军、欧、肖、吴。

新会所:原隶清远卫,再隶广海卫,后隶新宁卫。居住在下基三丫荡一带,关帝庙在跃龙桥涌边。主管人:张悦公、何植亭、何奇遇、李道锦、黎桂;屯兵所属姓氏:张、何、李、黎。

 

上列十八所,是明初卫所人民来小榄落籍时的数目。卫所人民来榄后,政府还给他们一些专利权,所民可以在其居住地区的涌边,设立一个埗头(民户不能私设),凡属水路运输,要以他们的埗头上落,缴交埗头费。但至崇祯年间,何吾驺出任大学士,才能在双美桥边设私家埗头。

*说明:以上三卫十八所资料来源于《中山市小榄镇志》(上册)第三篇“政治”第二节“屯军”。

早年有[清]何大佐《榄屑·三卫所》记载,广州后卫下辖刘清所、邹谅所、陈宪所、左珍所、张侃所、任官所、祝贵所、王成所、陈礼所、梁相所、汪智所,共十一所,广海卫下辖刘晨所、张鉴所、钱广所、陈鉴所共四所,新宁卫下辖章甫所、王绍所、吴瑜所共三所。此为《榄屑·三卫所》提及的三卫十八所信息。

后有何仰镐《榄溪风物》记载,广州后卫下辖刘清所、邹谅所、陈宪所、左珍所、张侃所、任官所、祝贵所、王成所、陈沣所、梁相所、汪智所、李光所,共十二所,广海卫下辖刘晨所、张礼所、钱广所、陈鉴所共四所,新宁卫下辖两个所,但因人丁少之故,统以“卫”称,不用“所”名。此为《榄溪风物》中提及的三卫十八所信息。

各版本中略有不同,文中引用版本为2012年出版的《中山市小榄镇志》(上册)中的版本,特此说明。

位于金鱼池直街的陈宪所关帝庙旧址。



发    展

明洪武初期,距小榄开村只有二百年左右,当时除了依山面水的住地外,全属冲积新成的沙田,居民稀少,不能尽其地利。但自从多了卫所一大批劳动力后,加速了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乡内的建设,很快就改变了水角山村的面貌。这是小榄地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到了明末,卫籍的子姓,开始发科,如李光所的子姓李孙宸点了翰林;刘清所的属员子姓卢兆龙(俗称卢北科),成了进士;任官所的属员子姓李文柱成了武进士等。到了清代,科名更为鼎盛,清道光间有卫籍五虎将:卢、罗、朱、董、张之称誉——卢澍谷秀才(刘清所属员子姓)、罗琛举人(钱广所属员子姓,与弟罗珊均为举人)、朱潮进士(陈宪所属员子姓)、董百庆举人(任官所属员子姓,其弟岳庆均为举人)、张文彝举人(邹谅所属员子姓,与弟文鼎均为举人)。其他各所子姓和属员子姓,多有文武科甲,不尽枚举。因此,卫所在小榄办学方面十分支持,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榄山书院组建的八份股金中,卫所占一股;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创办卫所初级小学校,后为卫所两等小学堂;民国2年(1913年),建设卫所女子小学,经费由卫所两等小学堂统筹办理。

③这是清末设立的一种小学教育机构,分为初等和高等两个阶段,初等教育对象为儿童,修业年限为五年或四年,而高等教育对象为已完成初等教育的学生,修业年限为四年‌。


同    化

卫所人民来榄之初,军民杂居,彼此生活习惯不同,偶有发生摩擦,但后来相处久了,互通婚嫁,感情逐渐融洽。清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裁撤卫所,但仍保留军籍;至民国后,更没有军籍民籍之分了。但明清两代,军籍之生产农地,名叫“屯田”,不能卖给民籍,因其来源是政府拨给他们自耕,未收过产价;到民国时就可以出卖了,但印契时仍要升科(多交税率),改屯田为民田。原三区裕安围(东升裕民)附近有一地方名“民田界”,想当时的民田,以到此为界罢。


至明宣德以后,随着卫所制的废弛,榄乡卫所的名称已渐渐名存实亡,但屯丁的后人仍以卫所作基层单位在原驻地一带聚居生活,并一直维持到清代,他们把当年各卫所祀奉关帝的议事地方都改为关帝庙,作为卫籍后人联络的场所。


YOU生活 /一个人人可查的小榄民俗资料库



遇见小榄·故事

小榄多种开村之说  岗头村  《小榄镇志》缘由

小榄李氏起源  小榄麦氏起源  小榄何氏起源

五星聚境 九龙入洞  五松六路三丫水 一洞梅花十二桥

天下第二名乡  小榄地名故事多  水色匝

四圣宫  城隍庙  东庙  下基观音庙  陈圣庙

大庙前与细庙前  敬老院

三墟六市  五埒墟市  鸡笼墟  三埲闸

菊城百货   小榄茶楼   灯光球场   蓝田大街

莲兴文具   菊城陶屋   园林酒家   嘉美乐

 1997年小榄镇慈善万人跑    小榄清明习俗  

   1999年第二十届男子世乒赛   小榄镇通讯发展  

  

遇见小榄·人物

麦坤明   麦德培   梁   根   何汉忠   何   廉

萧琼芝   刘敬光   刘淑贤   陈殿标

李焯芬   谭惠珠



更多有趣话题短视频

请继续关注YOU生活~



特别鸣谢:麦天泰

参考资料:[清]何大佐《榄屑》、何仰镐《榄溪风物》、

《中山市小榄镇志》(上册)、《续文献通考·卷一二三》

撰文 / 编辑:陈健鸿

编审:黄   文

编发:YOU生活

YOU生活
一个人人可查的小榄民俗资料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