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的新市路中大街新市停车场,原是一间香火鼎盛的天后庙,名为慈恩庙。庙较大,两进各三间,左右挂廊,庙后另有一座,明内阁大学士何吾驺题有“奠海神哉”匾额。慈恩庙邻近的公善街有间太尉庙,只有一进一间,与慈恩庙相比,庙宇较小,故人们称之为细庙,庙前之街称为细庙前,即现今公善街;而慈恩庙较大,称为大庙,庙前之街叫大庙前,即现今中大街。
慈恩庙是奉祀天妃林默(即妈祖),庙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以“行司”改庙①,建庙时间仅次于永宁玅灵宫(永宁玅灵宫建于明崇祯三年,即1630年),是小榄较早较大的天后庙(小榄最早的天后庙是大榄元丰堂,建于宋初),为有别于其它天后庙而名为慈恩庙。
《榄屑·行司改庙》
资料来源:《榄屑》手抄本
作者:[清] 何大佐
“行司”是上级官员巡狩各地在此歇息的地方。“行司改庙”出自何大佐《榄屑》,全文为:
慈恩大庙,旧为官司行台,坐向用正于午,自昔官司下澳,必经吾乡,每每驻扎于此,供亿之费,颇烦驿骚。自前施宪施国泰下澳,由会城发舟,直至香山,不经吾乡,此后下澳者俱同施故事。行台久虚十载,乡人敬望天后神像,岁时奉祀,遂改为庙,旧有照墙一井,今已淹没矣。旧称行司前,旋改为天后宫,今名慈恩庙,共称为大庙前。
慈恩庙旧址示意图
拍摄时间:2024年,摄影:陈健鸿
慈恩庙旧址位于现今新市中大街的新市停车场。
中大街是小榄旧城区的中心,又不近海,为什么会建有天后庙呢?追索早在秦汉时期,小榄尚未成陆,只是伶仃洋古海湾的一部分,周围大海茫茫,古海湾中散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岛屿,小榄就是这众多岛屿中的五个小岛——大榄山(飞驼岭)、小榄山(凤山)、半边榄(龙山)、圆榄和榄碇岗(石冈)。早期渔民在此栖息,打渔、捕猎为生,在香山县立县之前,称为永宁乡潮居里,属南海县管辖。到唐宋时期由于西江、北江上游带来大量泥沙,使海湾淤积,逐渐变浅而成陆。在宋代中原战乱频繁,人民南逃避乱,特别是南宋度宗年间,南雄珠玑巷胡妃事件,南下而来定居的人群较多,在此围垦屯田,从事农业生产及渔业,人们崇尚天妃,认为是渔民的保护神,因此在建设永宁玅灵宫之后,便建了慈恩庙。建庙时还是面临大海,而后来逐渐成陆。随着岁月的流逝,陆地日渐扩大,慈恩庙附近已成为中心地区。后来,庙前之街名中大街,其左是公善街,右是百寿街,面对南门直街,延伸至周边还有朝市街、晚市街、鸡鸭市街,新市街和蓝田大街等,此处一带商铺林立,各行业齐全,市道繁荣兴旺,从而形成了小榄镇旧城区的商业中心。
秦汉隋唐五代时期,珠江三角洲小榄成沙示意图
资料来源:《珠江三角洲农业志》(1976年9月版)
图片来源:《中山市小榄镇志》(上册)
1934年榄镇菊花大会会场全图
绘制时间:1934年,供图:李尚仁
在地图中可见“细庙前”“大庙前”等地名。
慈恩庙在民国时期已废,曾为国民党党部驻地,后改为民众教育馆和图书馆。
1958年,小榄镇开辟第一条马路时,拆掉百寿街、中大街(部分)、南门直街(部分)、新市街的大部分店铺,辟成幸福路(后更名为新市路)。原慈恩庙及其左右的店铺于2000年也全部拆掉,改建为楼高四层的新市停车场。虽然原慈恩庙中大街及邻近的几条街道已改观,不是昔日的面貌,但人们印象深刻仍叫此地为大庙前。
新市停车场
拍摄时间:2024年,摄影:陈健鸿
新市停车场原为慈恩庙,可见当时慈恩庙的规模之大。
YOU生活 /一个人人可查的小榄民俗资料库
更多有趣话题短视频
请继续关注YOU生活~
撰文:李尚仁
编辑:陈健鸿
编审:黄 文
编发:YOU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