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小榄|《中山市小榄镇志》背后故事

体娱   2024-08-08 20:10   广东  


镇志的前世今生

小榄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文化深厚。然而,传世的文献资料却不多见。清康熙年间麦学程的《遥识篇》、清乾隆年间何大佐的《榄屑》以及民国初年麦应荣的《榄溪劫灰录》、《广州五县迁海事略》和《榄乡菊花大会源流考》堪称珍贵;民国后期李履庵有意修《榄溪初志》,可惜毕生未竟,只留下纲目,由何仰镐继之写成《榄溪杂辑》自存,后遗失;1960年由何鼎伯等主编成《中山小榄乡土史料》第一辑,但上述著作均为乡间琐事的杂记。同时,由于经历各种政治运动,有关资料散失严重。

《榄屑》

著作时间:清乾隆年间

作者:【清】何大佐

《榄屑》是一部较系统记载小榄明清时期社会状况、风土民情史料。《榄屑》共有两卷,现仅存一卷,另一卷已丢失。作者何大佐是大榄都人,号力斋,字章民,明末何吾驺玄孙,清乾隆六年(1741年)辛酉科第三十九名举人。曾任江西贵溪县知县、海阳县教谕。曾讲学于凤山书院。

《榄溪劫灰录》

著作时间:民国初年

作者:麦应荣

资料来源:小榄镇地方志编纂组

《榄溪劫灰录》是一部记载小榄清末民初社会状况,特别是披露当时社会动乱、乡兵守土除匪安邦的史料。作者麦应荣,小榄人,字衮甫。早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学堂预科,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奖给优贡。曾任广西宜北县知事(即县长),卸任归里,任小榄图书馆馆长。

《榄溪风物》

出版时间:1998年6月23日

出版单位:政协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

作者:何仰镐

《榄溪风物》原为《榄溪杂辑》,是何仰镐在1946年至1949年间,根据里人李履庵生前拟定的纲目,经过搜集大量资料并亲自踏查,编写而成的讲述榄乡历史沿革发展、菊花大会史录、民间风俗、文物古迹、科名艺文的史料。稿件几经流转,直至1997年9月才发还至何仰镐手中。后得中山市政协文史委员会重视,于1998年6月得以出版。稿件自编至印历50余年,内容所载文物建设多数不复存在,故将《榄溪杂辑》更名为《榄溪风物》。作者何仰镐,小榄镇人,曾任政协中山县委员会三届委员,中山市第七、八、九届人大代表,小榄镇侨联会名誉主席,台联会首届会长,小榄镇志编写组顾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政治稳定,经济日益好转,1980年,在时任小榄镇委书记萧养根的倡议下,曾一度委人编写方志,但因各人自有工作,未能成就;至1981年初,另委派梁华海同志组织班子编写,镇志编辑小组于是在1981年3月中旬开始组建,初时队伍较为庞大,其中大部分人员因工作关系未能就位。至1981年5月初,镇政府调高华载同志协助工作,最后成立由梁华海高华载卢新贡梁志钧李建李广明李德明麦民安李尚仁麦天泰(1983年11月前为编委,1983年12月起直接参与编辑工作)等为执笔,以及还有工作人员梁金荣张德浩陈锦辉梁懿阮锦润何锐志周伟民黄莲彩组成的镇志编辑小组。在编辑过程中,推举梁华海、高华载为主编。经过半年努力,第一稿在1981年11月脱稿,取名为《榄镇初志》,全书分为两篇,约25万字。1981年12月油印成书呈交镇党委和发至镇属各战线以及镇内外有关人士讨论,广泛征求意见。

《榄镇初志》编写组成员和编务人员留影

拍摄时间:1981年10月

拍摄地点:小榄镇敬老院

供图:李广明

前排从左到右:高华载、李建、梁华海、何式芬、卢新贡;

后排从左到右:阮锦润、李广明、梁志钧、梁金荣。

《榄镇初志》(第一稿)

脱稿时间:1981年11月,未付印

供图:李广明

《榄镇初志》(第一稿)从1981年5月开始编写,同年11月脱稿,全书分为两篇,约25万字。


1982年5月,镇志编辑小组根据各方面意见,正式进入二稿的编写。主编和编写人员不变,仅李广明因工作关系返回原单位,只能业余参加,同时,还聘请了何仰镐为顾问,何式芬麦兆铭为文字校对;其他工作人员,都因工作关系返回原单位,另由周伟民卢润卿接替。在编辑过程中,也得到各界热心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如镇内的张鸣琦谭则豫流芬苏炳坤何仕成黄廉方凤群等同志,旅穗里人何廷衮谭则刚何大章等同志,以及香港榄镇同乡会秘书麦汉波先生分别撰稿,提供材料;解放前在当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张城刘云张枫吕胜萧琼芝何炳刚等同志多次回到故地,回忆、提供有关党史资料。

《小榄镇初志》编写组成员留影

拍摄时间:1984年5月

供图:李广明

从左至右:李德明、梁志钧、何式芬、李建、卢新贡、麦天泰、何仰镐、梁华海、高华载、李尚仁、李广明、麦民安。


经过多次修改、校正,初志于1984年脱稿,并改名为《小榄镇初志》,全书分六篇,约42万字,记载的时间从宋代开始至1981年止。呈交镇志审查委员会及有关人士审阅、讨论,至1986年基本定稿。但由于1986年12月镇、区(公社)合并为小榄镇,这本志书没有出版,只印刷了十多本给时任党政班子成员。

《小榄镇初志》(《榄镇初志》第二稿)

脱稿时间:1984年,未付印

供图:李广明

《小榄镇初志》在《榄镇初志》的基础上,进行多次修改、校正,于1984年脱稿,全书分六篇,约42万字。油印成书,供镇志审查委员会审阅。

《小榄镇初志》

定稿时间:1986年

供图:李广明

《小榄镇初志》在1984年脱稿后,经镇志审查委员会及有关人士审阅、讨论、修改后,至1986年基本定稿,并未付印出版。


2003年5月,在第二届全国修编地方志期间,小榄镇党委政府对修志工作十分重视,由时任镇委副书记李冠文、副镇长陈逸芸直接领导,组织《小榄镇志》编写组,由李冠文梁华海任主编,麦天泰李广明何尧申何鉴明何仕成李尚仁梁志钧张启福林业山苏炳军为编辑,何耀雄为编务人员,进行编志工作。首先对1984年脱稿的《小榄镇初志》增补了小榄区(公社)1949—1979年资料,并详实地记录了1980—2007年间,小榄镇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程和城乡建设的辉煌业绩,内容分为自然篇、社会篇、政治篇、经济篇、文化篇、人物篇以及大事年表,镇志于2008年10月脱稿,并改名为《中山市小榄镇志》

小榄镇地方志编纂组成员留影

拍摄时间:2007年12月

供图:梁华海

前排从左至右:苏炳军、梁华海、李冠文、梁志钧、张启福、何尧申、麦天泰;

后排从左至右:林业山、李尚仁、何鉴明、何仕成、何耀雄、李广明。


经反复修改、补充校正,《中山市小榄镇志》分为上、下两册,上册记录时间为1152—1979年,下册记录时间为1980—2007年,全书按篇、章、节、目层次设置,总计238万字。在2012年6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中山市小榄镇志》

出版时间:2012年6月

出版发行:广东人民出版社

供图:黄文

《中山市小榄镇志》分为上、下两册,上册记录时间为1152—1979年,下册记录时间为1980—2007年,全书按篇、章、节、目层次设置,总计238万字。在2012年6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2015年1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启动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同年8月,将该工程纳入国务院办公厅《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小榄镇志》入选第一批“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成为广东省入选的两部镇志之一。(另一入选是《虎门镇志》)

《小榄镇志》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出版发行:方志出版社

供图:陈健鸿

《小榄镇志》是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该书上溯至1152年,下限断至2014年,在原《中山市小榄镇》(上、下册)的基础上增删内容,突出经济名镇和传统文化两大特色的内涵,较为全面地反映两大特色的历史与现状。同时,选编了城镇建设、教育、体育、卫生、风土民情、名人、艺文等其他特色内容。


糯米鸡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技术匮乏的时代,搜集资料的难度非常大。李广明回忆,当时中山县档案馆、图书馆没有影印设备,资料又不允许外带,只好一字一句抄写回来;为了节省时间,他和高华载两人每次早上出发前,都会到榄溪酒家买一份糯米鸡,留作午餐,中午在图书馆内吃完就继续埋头抄写资料。

榄溪酒家

拍摄时间:1986年,供图:李尚仁

榄溪酒家于1982年11月20日开业,地址位于现新市路旅游大酒店侧门处,是小榄第一家Disco舞厅,建筑呈椭圆形,三层结构,一层为榄溪商场,二层为Disco舞厅,三层为餐厅。1994年,榄溪酒家被拆平,原址兴建旅游大酒店。

李广明

拍摄时间:2024年,摄影:陈健鸿

小榄镇地方志编纂组编辑。


我和高华载乘坐公共汽车到中山县档案馆和图书馆,每天来回,带上榄溪酒家的糯米鸡做午餐,一坐就是一天。包括广州、佛山也是这样去。去到后一个人负责翻书,找到和小榄有关的资料,另一个人就负责抄写,看到什么抄什么,回到小榄再归纳整理。因为有些历史事件,正史、野史都有记载,还有民间传说,版本可能都不一样,甚至颇存争议,所以必须找到地方档案和公开发行的出版物等文字记载资料为准。当时也没觉得有多辛苦,因为有兴趣、很投入,而且能够留下更多历史资料给后人,心里觉得很光荣。”李广明爽朗的笑,瞬间便将过去的苦累化为乌有。


走街串巷  摸清“家底”

时过境迁,往事依稀,史料纷繁复杂,要重新追溯查找,一一核实,少不了下乡进村、走街串巷。这方面,麦天泰的腿脚最勤快。

麦天泰

拍摄时间:2024年,摄影:陈健鸿

小榄镇地方志编纂组编辑,曾任小榄镇党委委员。


小榄镇曾有“百楼镇”之称,因全镇有99座“镬耳屋”。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到底还剩多少,不得而知。麦天泰利用上班之余的时间,走通了大、小二榄,一间一间去找,找到后就记下门牌地址、建筑结构、询问村民该建筑的年代信息等,最终找到22座,重新记录入镇志。

镬耳屋

拍摄时间:2012年

摄影:梁迎湘

小榄镇曾有“百楼镇”之称,因为全镇有99座“镬耳屋”,现存22座。图中镬耳屋为位于兴仁里的源泉当铺。


后来,他又不厌其烦去数还剩多少府第。麦天泰表示,小榄在明清时期,科甲鼎盛,乡人中举后常会回乡树旗杆、挂匾额,以显扬功名、激励后进,据统计,匾额共计逾千面。新中国成立后,府第的牌匾通通被摘掉,有的连建筑也拆了。“靠什么去分辨?看门上有没有两个孔。”原来,府第要挂牌匾就要在门上钻两个孔,麦天泰就去找这些孔,后来,他找到了108间府第。

亚魁第

拍摄时间:2024年

摄影:陈健鸿

亚魁第位于十二桥街,明清时期建筑,是清朝一位李姓举人的府第,大门上方用来悬挂牌匾的两个铁钩仍在。由于年代久远,大宅内有部分建筑已经倒塌。

昭武第

拍摄时间:2024年

摄影:陈健鸿

昭武第位于基美街,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一位李姓武官的五进大宅。现在看到的昭武第,已是这位武官的后人第二次重新修葺。


听说的都是传闻,不深入就无法探清事实。实地考察印证后,将传闻、现实情况记录下来形成档案,就比较准确、真实,可信度高。这中间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不计,计不清楚!”麦天泰摆摆手说道。

服务当代  有益后世

梁华海

拍摄时间:2024年,摄影:陈健鸿

小榄镇地方志编纂组主编,曾任小榄镇党委委员。


前后两度修志,梁华海均为主编,他自豪地说:“这是历史任务,我们完成了。《小榄镇志》入选第一批“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也先后两次在全国地方志编写会上作经验介绍,是非常了不起的。《中山市小榄镇志》小榄地方文化的传承者,它记录了小榄八百多年历史,圆了前人的梦,也启迪了后人,使得后人可以更好地知晓小榄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渊源;更是小榄的一张亮丽‘名片’,它确定了小榄开村的年份,也明确了小榄镇成建制镇的年份,能更好地传播小榄形象,帮助外界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更能培养后人对自己家乡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日后修志打下良好的基础。编写新方志,是弘扬中华文化,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


YOU生活 /一个人人可查的小榄民俗资料库



遇见小榄·故事

菊城百货   小榄茶楼   灯光球场   陈圣庙

莲兴文具   菊城陶屋   园林酒家   嘉美乐

 1997年小榄镇慈善万人跑   水色匝   四圣宫

   1999年第二十届男子世乒赛   小榄镇通讯发展  

小榄多种开村之说  岗头村

小榄清明习俗  蓝田大街

天下第二名乡  五星聚境 九龙入洞

五松六路三丫水 一洞梅花十二桥

小榄李氏起源  小榄麦氏起源  小榄何氏起源

小榄地名故事多  三墟六市


遇见小榄·人物

麦坤明   麦德培   梁   根   何汉忠   何   廉

萧琼芝   刘敬光   谭惠珠   刘淑贤   陈殿标



更多有趣话题短视频

请继续关注YOU生活~


特别鸣谢:

梁华海、麦天泰、李广明、李尚仁、麦广麟

撰文:陈健鸿

编辑:陈健鸿

编审:黄   文

编发:YOU生活

YOU生活
一个人人可查的小榄民俗资料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