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管到血管,经历了什么?

时事   2024-11-19 16:30   浙江  


“无偿献血”对大家来说不陌生

但是很多市民并不明了

一袋血从街头采集到医院

从“血管到血管”

经过了哪些检验环节

是如何保障其安全的



血液采集的检验环节


首先,每一位爱心公民捐献血液前,都必须经过一次严谨的筛选。根据我国现行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血站工作人员将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征询、检查和评估,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并通过取手指末梢血的方式,对献血者的血红蛋白、血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梅毒螺旋体抗体等多个指标进行快速筛查。



以上的献血前健康检查不仅可以筛选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等不适宜的献血人员,更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献血者的安全和健康。

经历了以上环节、检测结果合格之后,工作人员会再次核对献血者的身份、检查结果等,并根据他的自主意愿定量采集血液。



无偿献血是安全的吗

静脉穿刺是完成献血的关键一步,为献血者服务的工作人员都是专业有资质的医务人员,他们会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按照消毒程序,采用国家检验检疫合格的一次性无菌医疗耗材,完成血液采集的全过程。因此,在拥有执业许可的正规血站,参与无偿献血是绝对安全的,不会感染疾病。



同时,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工作人员还会同步留取血液标本用于血站实验室的再次检测,根据国家标准,检测采用的是双人双试剂的方法,就是对每份血液样本都进行初检和复检两次检测。而这两次检测,坚持“不同人员,不同试剂”的原则,非常严格。



具体检测的项目包括:ABO血型、RhD血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等。同时,借助核酸检测技术,针对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进行核酸检测,将大幅缩短病毒检测的窗口期,及早筛查出不合格血液样品,最大程度上保障血液安全。


捐献的血液会到哪里

又用到何处


基于“科学合理用血”的原则,其实捐献的血液抵达血站的第一步就是入库制备,分离出红细胞、血浆、冷沉淀等不同的血液成分,以便于临床救治时输送给有不同需求的患者。



血液制备完成进入血库,为了保障血液的安全性,必须在指定的温度下储存,有序发放。比如,血浆必须在零下18℃以下保存,其中新鲜冰冻血浆最多可以储存1年,1年后转为冰冻血浆可以继续保存3年;悬浮红细胞则只能冷藏,在2—6℃的条件下可保存35天;血小板的储存条件更为“苛刻”,它需要在20—24℃环境中振荡保存,且仅有短短5天保存期。然后根据临床需求,血液制剂通过运血箱送往医院,用于救治病患。




生命经不起等待,爱心需要奉献。每一天都需要有爱心人士参与无偿献血,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才能让血液库存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让我们用一“臂”之力

传播生命力量!



来源:健康浙江

健康绍兴
绍兴市卫生健康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