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峰的这首《醉花阴・小寒养生》说的是在一年中最为寒冷的三九时节,小寒节气翩然而至,此时犹如冷菊在霜寒中傲然绽放。人们的身体在这般严寒侵袭下,需要不断适应寒冷带来的诸多变化。
养生之道,重在平衡,寻求适度的滋养以积蓄能量。锻炼要依据小寒的气候特点,审慎挑选适宜的时段与方式,避免过度损耗阳气。忙碌之余,莫忘倾听那仿若催眠曲般的宁静之音,让身心在充足的休憩中得以舒缓,为抵御寒冷筑牢根基。倘若身体出现冒虚汗的状况,亟需增加静卧休养的时间,让疲惫的身躯重新蓄满能量。补阴成为关键之举,借由滋养阴液,令身体回归平衡。同时,注重补充气血,使头脑保持清明,思维敏捷。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冷气积久而寒。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还没有冷到极致,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雊。”
第一候雁北乡。小寒节气,阳气已动,大雁开始向北迁移(虽然此时北方依然寒冷,但它们已经感知到阳气的萌动);
第二候鹊始巢。喜鹊开始筑巢,准备孕育后代;
第三候雉雊。野鸡也开始鸣叫求偶。
小寒时节要格外注重保暖,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晚起,此外,饮食讲究“温补肾阳、滋阴潜阳”的原则,平时要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一
早睡晚起 保暖防寒
冬季昼短夜长,小寒时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晚起。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能养人体的阴气,一般建议晚上十点前入睡,早上太阳升起后再起床,这样有助于身体的阴阳平衡,储存能量、抵御寒冷。
小寒时节气温很低,人体易受寒邪侵袭。头部是诸阳之会,保暖很重要,外出戴上帽子;颈部有很多重要的血管和穴位,要戴好围巾;脚部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相对较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能差,要穿厚袜子和保暖的鞋子。
二
温补肾阳 滋阴潜阳
温补肾阳:小寒时节对应的是肾脏,此时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温补肾阳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羊肉味甘、性热,有补肾壮阳、温中暖胃等功效。
滋阴潜阳:除了温阳食物,也要适当摄入一些滋阴潜阳的食物,如黑芝麻、黑木耳等。黑芝麻含有丰富的油脂、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能补肝肾、益精血,有助于滋养身体。
下面推荐几道适合小寒时节食用的食疗药膳。
01 山药枸杞乌鸡汤
原料:乌鸡1只、山药200克、枸杞15克、红枣10颗,姜片、葱段、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乌鸡洗净后切成块状,放入开水中加入姜片、葱段和料酒焯水去腥,捞出后冲洗干净;山药去皮洗净、切块,红枣去核,枸杞洗净;把焯好的乌鸡块放入炖锅中,加入山药块、红枣、枸杞;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2—2.5小时,至鸡肉熟烂,汤汁浓郁。
功效:乌鸡具有滋阴清热、补肝益肾的功效;山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枸杞滋补肝肾;红枣补中益气。这道药膳可以补肾健脾、养肝明目、滋阴补血,适合小寒时节食用,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肝肾阴虚的症状,对于冬季的身体调养很有帮助。
02 栗子红枣粥
原料:栗子100克、红枣10颗、大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栗子去壳去皮,切成小块,红枣洗净去核,大米洗净;把大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放入栗子块和红枣,转小火继续煮30—40分钟,直到大米熟烂,栗子绵软。
功效:栗子能补肾强筋、健脾养胃;红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大米则提供了人体所需的能量。此粥可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在小寒时食用能够帮助人体抵御寒冷、增强体质,尤其适合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群。
03 核桃芝麻糊
原料:核桃50克、黑芝麻50克、糯米粉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核桃去皮切碎,黑芝麻洗净沥干水分;把核桃碎和黑芝麻放入锅中,小火炒熟,盛出备用;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糯米粉,搅拌均匀,小火煮成糊状;加入炒好的核桃碎和黑芝麻,继续搅拌均匀。
功效:核桃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这道核桃芝麻糊可以补肾益精、润肠通便,在小寒时节食用,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滋养肝肾,对于预防冬季便秘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
适度运动 不宜大汗淋漓
小寒时节运动不宜过于剧烈,因为大汗淋漓会导致阳气外泄,违背冬季养生原则。比较适合的运动有太极拳、八段锦等。太极拳动作舒缓,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能够调节呼吸,增强心肺功能,活动全身关节。
四
保持心情舒畅 养精蓄锐
冬季天气寒冷,日照时间短,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即 “冬季抑郁症”。在小寒节气,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听音乐是很好地调节情绪的方法,可以选择一些舒缓、欢快的乐曲,如古典音乐《渔舟唱晚》等,能舒缓紧张情绪,让人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