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报告】李和平 | 基于“价值-风险”评估的历史环境预防性保护

学术   2024-10-29 17:40   上海  




导读

Introduction

2024年10月26日,第21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上,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党委书记李和平教授发表主题演讲“基于‘价值-风险’评估的历史环境预防性保护”,立足当前历史环境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历史环境预防性保护的概念及其技术方法,并基于重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开展实证研究,为历史环境预防性保护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撑与实践路径。

主题演讲人:李和平(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1

历史环境面临的现实挑战和预防性保护

相关研究

历史环境是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内容,既有“被动防御”式的保护方法难以有效应对历史环境面临的自然和非自然的安全风险。预防性保护起源于馆藏文物保护领域,随着保护对象范围的扩展,预防性保护思想逐渐被应用于建筑遗产和历史环境的保护中。


目前,国外关于历史环境预防性保护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遗产监控与监测技术,二是不同类型保护对象的预防性保护方法,三是气候变化背景下遗产预防性保护。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内容侧重于灾害预防等方面,技术方法呈现定性判断向定量评估发展的趋势。然而,当前研究仍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侧重于风险评估而忽视了价值评价;二是在技术方法上灾害风险预测和模拟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2

历史环境预防性保护的思路与特征

历史环境构成要素复杂、面临风险多元,其与可移动文物、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存在显著差异。历史环境预防性保护可以定义为:基于历史文化价值认知和要素梳理、自然和非自然风险识别,通过“价值-风险”叠加研判安全态势,以制定积极主动、预防性的保护措施,搭建动态循环的工作机制,实现历史环境文化价值的延续和社会、经济价值的彰显。


历史环境预防性保护的特征体现在四个维度:在目标上,注重历史环境的价值永续;在基础上,通过科学的“价值-风险”评估体系为保护提供支持;在手段上,坚持“安全优先、主动预防”的原则;在程序上,建立动态循环的流程管理机制。

3

基于“价值-风险”评估的历史环境

预防性保护方法

在现实中,历史环境面临的风险灾害类型多样,可分为自然风险(洪涝、地震、泥石流、物质性老化等)和非自然风险(外部开发建设、内部功能衰退、火灾等)2大类7小类。历史环境的构成要素受到这些风险的多方面威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可能因此受到破坏,进而导致其文化价值的减损。因此,遵循“价值测度—风险识别—影响叠加—预防保护”的总体思路,提出一套基于“价值-风险”评估的技术路线。


首先,在价值评估方面,通过对历史环境的自然环境、物质空间和功能承载等价值载体进行分析评估,采用“价值要素+空间单元”构建方法,全面衡量历史环境的多重价值,并生成价值地图;其次,在风险评估方面,结合灾害因子与承灾体脆弱性进行叠加评估,即通过灾害风险模拟模型等相应技术手段对灾害风险进行测度,同时分类对承灾体的脆弱性赋值,两者叠加生成风险地图;随后,叠加价值和风险评估结果,形成对历史环境的安全态势分析;最后,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性保护策略。


4

应对雨洪灾害风险的实证研究:

以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紧邻嘉陵江,因码头商贸而兴,其价值特色主要体现为巴渝文化缩影、山水格局典范、水路商贸古镇和沙磁文化纪念地。首先,对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的自然环境、物质空间、功能承载三类价值载体进行赋值,并叠合得到综合价值强度,生成价值地图;然后,基于HEC-RAS水文动力学模型,对其在10年、50年和100年一遇洪涝灾害情境下进行模拟,得到了各频次洪水的危险深度和流速分级;对价值载体脆弱性指标进行测度和加权叠加,得到脆弱性测度图;将流速和深度数据分别施加至承灾脆弱体各空间层面,计算得到风险地图。通过叠加价值评估结果,进一步确定洪涝灾害下街区的中高安全风险分布范围和洪涝灾害流速冲击、深度淹没两个风险类型,并分类分级梳理需重点保护的对象。基于此,提出“安全分级-要素分类-灾害分层”的预防性保护策略,其中,“安全分级”包括重点保护、精准保护和监测预防;“要素分类”涵盖自然环境的自然途径、物质空间的加固更新、建筑周边的减灾措施;“灾害分层”则包括各类风险诱因治理、日常维护为主的危害扩散预防和数字化平台建设为主的安全风险管理。


基于“价值一风险”评估的预防性保护框架,旨在提供相对科学的历史环境安全风险的识别和判断,为“主动发现、提前预防”提供思路。然而,自然和非自然安全风险对历史环境的作用机制差异较大,对历史环境各要素价值减损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根据现场演讲内容整理,经演讲人修改审定

文字整理:张栩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