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青藏高原上,一只藏狼被车撞死,我们曾写过不要投喂“网红狼”,虽然去世的这只不一定是那只网红,但这背后也有人多次投喂导致当地的狼主动靠近车辆从而提高了被撞风险的原因。
这件事除了投喂野生动物的问题,也有一个问题被人关注,那就是“路杀”。
被路杀的动物自然不止有这只藏狼,2024年的春天,一只野外最濒危的老虎亚种马来亚虎死在了车的撞击之下,这还是一只年轻的猛虎。
我们在路上也会见到被碾压的小猫小狗尸体……那么,路杀的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如何解决或减少这个问题?这些生物在公路旁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路杀有多可怕
路杀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动物被车撞死。在世界范围内,除了盗猎,路杀也是一个威胁不少动物的因素。
基于南京大学的相关调研,整个南京市每年就要因路杀丢数十万条命,有常见的树麻雀、黑眶蟾蜍、赤链蛇、黄鼬等。在海南省,本就数量稀少的黄额闭壳龟也会被压死。台湾省等多个省份有过死于车轮的豹猫。山西省里,赤狐这个蒲松龄的最爱也逃不过车轮。
黄额闭壳龟
图源:turtle-sanctuary.
山西省赤狐被撞
图源:Guancha官网猫盟报道
此外,南京大学还设立了“路杀生物调查记录”小程序,来面向公众收集那些路杀的动物,基于小程序内路杀反映情况的收集,缅甸蟒、圆鼻巨蜥、藏原羚和部分还未飞起来的猛禽也是常见的路杀受害者。
想要献一份力的朋友可以查找这个小程序
南京市动物路杀道路分布,黄色、绿色和蓝色分别为县道、省道和国道,红色三角则为发现路杀的地点。图源:南京大学动物行为与保护实验室
其他国家的动物也时不时被汽车折磨。荷兰的调研揭露了每年有天文数字级别的昆虫死在车轮下,2020年一项数据表明整个欧洲每年有近两亿的鸟类和约2900万哺乳动物被路杀。美国境内,被车撞死的弗吉尼亚负鼠、浣熊、白尾鹿、臭鼬什么的非常常见。澳大利亚境内则有人发现红袋鼠和鸸鹋是常见受害者,还有能杀人的南方鹤鸵这个大鸟也在汽车面前吃瘪——有人发现撞车事件能为55%的南方鹤鸵死亡率负责。
弗吉尼亚负鼠被撞
图源:Green Prophet
大街上的白尾鹿
图源:q985online.
当然,如果路杀或路上遇见的的物种是受保护程度高的物种,会得到紧密关注。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马来西亚,2011-2019年超过三千起的路杀案件使马来亚虎的生存举步维艰,还有珍贵的马来貘在五年内发生68起碰撞事件。
马来亚虎被撞死并非只有今年
图源:mdpi.com
如果一些足够大的动物撞到车,不仅动物死亡或受伤,车上的人可能也要挂彩、车上运输的贵重物品也要受到影响。汽车品牌有做驼鹿模拟实验(Moose test,中文老叫他麋鹿测试)的,以此测试汽车可否及时躲开驼鹿这个身高力大,体重超过半吨,不亚于黄牛的巨怪。
加拿大拍到的驼鹿和车子
图源:autoevolution
2024年10月29日,在南京出现了野猪撞上动车且引发设备故障停车的事情,后机械师下车检查时被撞身亡。2021年的秋天,南京市江宁区出现野猪横穿马路,面包车慌不择路躲开时侧翻。而在和野猪撞上南京动车差不多同一时间的斯里兰卡,出现了亚洲象撞上火车的事情,这车还是运输燃料的!
被亚洲象撞了的车
图源:newswire.lk
什么是“生态廊道”
路杀这样下去肯定不是办法,想让人完全不开车也是痴心妄想。于是有人设置了注意野生动物出没的警示牌,有人设计了“生态廊道”。生态廊道设立在机动车通道的附近或稍微远一点,这些生命的道路上,也会有当地的植被或水体。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南部和北部园区之间,就是一条生态廊道。给院子内南来北往的不少本土小动物提供了一条便捷的生命之路。这生态廊道上面是有不少植物的,植物们在桥上,桥下是车走的路。在这座桥上的日日夜夜,黄鼬、远东刺猬、小豆长喙天蛾、日本弓背蚁、菜粉蝶、平行绿蟹蛛等诸多小动物可以自由活动。
奥森公园生态廊道,就是那条横架在大路上的绿色的路
图源:Takefoto.cn
深圳也有一条通道,这条通道的设计初衷就是给国家二级的豹猫及其他本土物种。通道下面是多种本土植物,连接着深圳坪西路上不同动物的种群,让即使破碎化的生境得以连接起来。生态廊道在建设的时候,要考虑“让动物走来”的问题,本土植物种好的同时,也需要种好较高的树来削弱周遭的噪音(噪音也可以用隔音材料进行削弱),再来点引导动物通过的栅栏。如果要让棕熊、花豹等体型相对大的物种过去,那廊道桥的口径也要足够大。
深圳豹猫生态廊道及其周围生物
图源:k.sina.com.cn
班夫国家公园生态廊道,可以让棕熊走
图源:planetcustodian
当然,不同的廊道也有差别:有些廊道是为公路涵洞这样的结构,设置在地下,相对简单,例如肯尼亚山国家公园里非洲草原象走的道路;也有的是明显的绿桥廊道(奥森公园那种),这样的廊道可以让一些爱登高的动物走;或者是提供部分小动物住的土地花丛,国家一级的白头叶猴就享用着这种生态廊道;还有的通道则是立交桥形式,下面直接就让野生动物走过去,可爱的藏羚以及其他青藏高原本土生物就走在这样的廊道;东北三省的G331道路之下也有人工隧道和桥下通道成了给老虎设计的通路。
肯尼亚大象走隧道
列队走过通道的藏羚羊
如果生态廊道的服务对象改成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那么涵洞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些带着流水的排水涵洞会让各种蛤蟆有了避难的地洞;有些建筑物下方的管道里面则可能会有蜥蜴蛇类爬过去;还有的廊道外形特别,例如海南长臂猿分布区域下的“树上高空索道”,总之得适合一下动物本身的习性什么的。
一条建设中的白头叶猴廊道
图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班夫国家公园廊道建设之后,连续三年内的监测发现棕熊等大型掠食者和大个头的偶蹄目动物都开始走廊道了,路杀死亡率也是降低了很多。
如果没有生态廊道,还会…
说了这么多,有些人或许会问,如果不带生态廊道,除了动物被车撞还有什么样的危害呢?
有的。有些没有走出生境的动物在固定的几个块状栖息地片区里面“内卷”,配偶和食物都受到了限制,内卷的同时,也就导致保护区内动物的个体也就那么一部分,没有外来的新鲜血液导致近亲繁殖、遗传多样性下降。
一只没对象的老虎,走了3000多公里出去,在监测的过程中击伤了一个人,而它在走路找对象的过程中也走过了人类的那些公路。
在印度,一些老虎栖息地就是因为缺少栖息地连通性,导致栖息地里的老虎存在“没对象”的风险。中国境内和俄罗斯东南角也有小种群的老虎存在遗传多样性较低的问题。大熊猫国家公园也进行了大熊猫走廊和野生动物通道建设以便于部分小种群的大熊猫谈婚论嫁。2023年的印度亚洲象研究,则发现不同保护区的亚洲象也存在部分种群丧失基因交流,没法换血。中国云南省的南滚河亚洲象也面临着种群隔离下的近亲繁殖危机。
南滚河亚洲象
图源:isenlin.cn
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保护区周边没有生态廊道,很多长到成年,需要扩散出去打下一片天的大型动物,可能会跑到人相对多的公路或者不同生境之间的村庄,昏头昏脑地乱走,这时候遇到人可能就是加剧冲突了。毕竟,我们也不希望有人受到来自大型野生动物的伤害。
最后还需要提一下,生态廊道功能万千,生态廊道的设计也绝非易事。这背后需要考虑野生动物活动的高峰路段和伤亡情况、野生动物繁殖区域、食物丰富程度,以及不同廊道适用的不同野生动物种类,相应的资金投入,维护和监测也是难点,还需要指引周遭社区的人们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
在设计生态廊道用于减轻生物路杀的时候,数据收集和调研也是非常重要——这个可以是公民科学家们、每一个普通人在中国不同地方可以做的举手之劳。如果你在路边上看到了被撞死的野生动物,可以拍下来放到“路杀生物调查记录”小程序上,或者在公路上看到野生动物时,拍下并把它上传到“路遇动物”软件APP上,为生态监测尽自己的一份力。
撰文 | 大清神龙
微信编辑 | 赵之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