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胡教材出版现状研究

乐活   2025-01-14 06:30   浙江  

摘要:二胡教材建设是民族乐器教学体系化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育人载体和教学工具,二胡教材自20世纪以来的建设之路有优点也有不足,部分折射了中国二胡教育的发展历程。回溯历史,对中国二胡教材的出版现状进行历时性的考察和分析,总结已出版的二胡教材状况与特点,对于当下二胡教材建设以及二胡教学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二胡教材;出版现状;二胡教学

众所周知,传统民间二胡教学形态多为“口传心授”,作为专业教学所使用的二胡等民族器乐教材的发展与建设起步较晚。自20世纪20年代刘天华先生发端了二胡专业化道路以来,伴随着百年二胡教育历程,二胡教材的出版也经历了从萌芽、初创到发展、繁荣的漫长过程。随着当下对二胡学科体系化建构的要求,有必要研究探讨中国二胡教材的出版现状与创新对策,这对中国二胡教材的编写出版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国二胡教材出版现状回顾

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至今出版的二胡教材已超700种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周少梅的《国乐讲义》可视为二胡教材的萌芽。周少梅突破了口传心授的传统模式,以印发乐谱的形式授课。《国乐讲义》记谱采用工尺谱加注简谱的方式。其中已有二胡、琵琶、笛子等乐器的演奏姿势、音位图、指法内容出现,也收录了各戏曲唱腔乐谱、器乐独奏及合奏曲等。《国乐讲义》是使用刻版印制的校本教材,虽未正式发行,但与当时的教学环境相适应,可视为二胡教材出版的前过渡阶段。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二胡教材出版的初创期。近代以来最早的二胡出版教材始于《刘天华先生纪念册》,此书虽名为“纪念册”,但出版后实则充当教材的角色,历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1933年,刘天华其兄刘复等人自发将刘天华作品汇编收录于《刘天华先生纪念册》并出版发行②,首次准确完整地保留了作品原貌,后来刘天华作品的记谱母版均来源于此。它以工尺谱(管色谱)和五线谱两种形式记谱,中英文两种文字出版。刘天华的10首二胡乐曲和47首练习曲的诞生标志着二胡走上了专业教学的道路,因此纪念册的出版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亲传弟子陈振铎在教学生涯中用此书培养了张锐、陈朝儒、陆修棠、瞿安华、王国潼等一批前辈二胡教育家、演奏家③。在此之后,陈振铎承继刘天华发展革新民族音乐的理念,编写了《南胡曲选》《怎样习奏二胡》等教材。《怎样习奏二胡》第一次以简谱作为记写方式贯穿整本教材,并根据简谱特点修订二胡演奏符号、拓展二胡的弦式,为后来的二胡教材编写提供了范例和参照。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二胡教材的出版进入发展期。《二胡入门》《二胡创作曲集》《二胡广播讲座》等一批二胡教材出版,推动了二胡教学事业的发展。1956年,张韶应邀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展二胡广播讲座,推动二胡的全民性普及。1959年出版教材《二胡广播讲座》,畅销全国以至东南亚地区,累计销量超200万册,对于全国二胡的普及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六十年代,音乐出版社发行了“民族器乐创作选”系列乐谱单行本,如陆修棠《二胡独奏曲:农村之歌》、刘文金《二胡独奏曲:三门峡畅想曲》等,乐谱单行本在当时起到因时制宜、便于传播的作用。

改革开放前后至八十年代末,二胡教材的编写逐渐走向成熟。王国潼、张韶的《二胡练习曲选》是较早专编二胡练习曲的系统性教材,“开了二胡系统教材之先河”④,吸收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的训练方法用于练习曲,它的诞生意味着二胡教学进入更加专业化的阶段。中国音乐家协会编著的《二胡曲选1949-1979》汇集精选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影响力的优秀二胡作品三十余首。八十年代,《新婚别》《长城随想》《蓝花花叙事曲》《第一二胡狂想曲》等一批二胡新作频出,极大地丰富了二胡音乐的表现力,也间接推动了曲集类教材的出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是二胡教材出版的繁荣期。1991年,赵寒阳主讲的《儿童学二胡》电视教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为二胡教育的低龄化普及做出有益尝试。同年,许讲德、张韶、赵寒阳等人组成专家组编写全国二胡考级教程。1993年,中国音协率先开展二胡考级⑤,随之各大音乐学院、各地方音协纷纷建立考级制度、出版考级教材,二胡考级一时间风靡全国。二胡考级教材数量庞大,版本众多,集中编订出版时间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这一时期也成为二胡教材出版的高峰期。

21世纪以来,二胡教材的出版呈现分类型、多元化的特点。以赵寒阳、宋飞等为代表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编写出版了大量二胡教材,涉及基础教程、考级教材、专门技术训练、作品集、演奏法等方面,成果颇丰。宋飞编写的二胡教材多数是专题性的曲集,如《中国二胡60年经典曲集》《王建民二胡狂想曲集—创作、演奏访谈与教学指导》《刘文金二胡作品集—创作、演奏访谈与教学指导》等。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编写的《华乐大典•二胡卷》汇集了二胡发展百年历程中的代表性乐曲、文论、乐人、乐事等资料,是权威重量级的二胡典籍,具有教科书式的意义。

二、中国二胡教材分类与编写特点

根据编写体例和教材内容,将已出版的二胡教材分为教程类、曲集类、演奏法理论类三种类型。教程类教材结合文字教学与曲目示例,注重难易层级分类;曲集类教材是汇编二胡作品的合集,多为纯乐谱形式,其中考级教材出版量最大;演奏法理论类教材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二胡演奏进行理论性总结。通过对已出版二胡教材的分类梳理与特点阐释,可了解各类教材的受众群体、编写思路、作用收效,窥见二胡教材对于二胡教学与演奏事业发展的助力影响。

(一)教程类

教程类教材一般以文字教学和曲目示例相结合,内容大致有介绍二胡基本知识、演奏技巧技法、练习曲和乐曲等部分,注重教学的层级分类和循序渐进。赵寒阳的《二胡基础教程》《二胡中级教程》《二胡高级教程》是根据层级分类编写的二胡教程,基础与中级教程注重基本演奏技法的训练,高级教程侧重于综合练习、移植琶音练习、乐感培养等。另有按照习琴者年龄层次编写的二胡教程,如赵寒阳《少儿学二胡》、岳峰《中老年二胡教程》等,教材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层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编创娱乐性、趣味性的曲目适于演奏。

(二)曲集类

曲集类教材占据二胡教材中的绝大多数。主要特点是将二胡曲汇集成册,一般对教学指导的文字提示较少,多为纯乐谱形式。按照内容又可细分为作品集、歌曲改编曲集、重奏曲集、练习曲集、考级曲集五种类型。

作品集是作曲家创作合集或二胡代表作品的合集,例如《阿炳曲集》《刘文金二胡作品集》《中国二胡60年经典曲集》等。1950年,音乐家杨荫浏等人采访民间艺人阿炳(华彦钧)后记谱编写《瞎子阿炳曲集》(1952年出版),1954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编著再版《阿炳曲集》,问世后引起音乐界和社会的关注,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阿炳的《二泉映月》之所以成为传世经典之作,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亦与民族音乐学者的抢救发掘和出版推广息息相关,由此可见作品集的出版作用与目的。

歌曲改编曲集是将歌曲改编适于二胡演奏,多数改编自流行音乐与民歌小调,具有通俗性、娱乐性的特点。例如《二胡演奏中国民歌200首》《二胡演奏中国流行歌曲100首》等。歌曲改编方式多是保留原曲旋律,编订弓指法,作曲结构亦不做大的改动。歌曲改编曲集在业余爱好者群体中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而流行风向的改变也会促使这类曲集的曲目更新迭代,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重奏曲集根据二胡演奏特点、重奏的声部特性编创适于二胡重奏的曲目,以此达到多声部训练与表演目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演奏能力与协作意识。1999年,赵寒阳的《二胡重奏练习》是较早出版的二胡重奏曲集,它的出现来源于参考国外音乐学院的重奏课程设置。2009年起,杨雪创建“弓弦舞”二胡重奏组并致力于二胡重奏训练的教研,以“独奏与重奏相结合”为教学理念⑥,出版了《弓弦舞二胡重奏曲集》等多部重奏教材。近年来,二胡重奏在学院派的演奏训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单一型转向复合型的多元化演奏人才培养趋势下,二胡重奏的演奏与教学将会继续发挥积极意义。

练习曲集借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的训练方法应用于二胡演奏技巧训练,如:王国潼和张韶《二胡练习曲选》、王国潼《二胡音阶练习》、刘长福《二胡系统进阶练习曲集》等。1975年王国潼、张韶的《二胡练习曲选》出版后,针对技术训练的练习曲集逐渐受到关注。刘长福的《二胡系统进阶练习曲集》也是大专音乐院校二胡学生常用的教材,其中以移植乐曲、狂想曲片段训练高难度快速技巧,以地域风格乐曲的训练丰富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

考级教材实质上是根据考级要求编订的曲集类教材,适用于业余二胡考级学生,共同点是按照曲目难度分成一到十级(或一到九级、演奏级),每一级均有几首练习曲和乐曲供考生选择演奏,考级时按要求完成即可拿到相应级别的通过证书。最早的二胡考级曲集始于1993年出版的《全国二胡业余考级作品集(第一级—第六级)(试行)》,由中国音协二胡考级专家委员会张韶等人共同主编,奠定了二胡考级教材的雏形。此后,考级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种类繁多。为配合教材教学,市面上还有考级演奏示范的音像制品出版(CD\VCD)。考级曲集既能帮助业余爱好者更系统化、规范化地学习,也为二胡教师提供了工具参考书。二胡考级至今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对于二胡教育事业的普及起到不可忽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演奏法理论类

演奏法理论类教材是教学者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二胡演奏进行理论性总结。20世纪五十年代,张韶、汤德良的《二胡演奏法》在总结完善刘天华及其弟子的二胡演奏技法基础上,发展了刘天华现代二胡学派的演奏理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赵寒阳的《二胡演艺学》以二胡演奏之技、二胡演奏之艺、二胡演奏之道三个层次展开,提出了二胡乐感中的“气感”“质感”等创新性的概念,并且结合儒道禅的智慧阐释二胡演奏如何“由技入道”。马友德的《名家教二胡》主张综合式教学以及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教学相长等教学原则,阐释二胡演奏法的原理与原则,融合大提琴等西洋乐器的演奏方法运用于二胡的技术训练。教材的经验总结推动着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现代二胡教学体系中,如何发挥经验、总结理论与提升高度,将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演奏法理论教材相对薄弱但被迫切需要,它对二胡教学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

三、二胡教材建设之思

如今二胡教材出版市场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繁荣景象的背后也暴露出不足之处:为迎合市场“赶工期”而粗制滥造;教材内容表述不严谨、不规范;部分教材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原创性。究其原因,是社会二胡教育的需求量增大、出版业发展迅速,而部分编写者未结合自身经验以及教材服务对象进行精心设计,教学理念的规范化与编写的个性化之间存在矛盾冲突,导致良莠不齐。新时期如何提升二胡教材的质量、深度和创新性,试提出二胡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与时俱进,突破二胡技巧训练的边界

随着高难度二胡新作的层出不穷,二胡技巧训练的边界也需要不断突破。面对新作品中频繁的转调、离调、移调等调性变化,以及随之而来复杂的音高音程变化、节拍节奏变化、临时重音变化,二胡技巧训练是否能顺应发展、紧跟需求?例如王建民《第五二胡狂想曲——赞歌》中的微分音、高音区人工泛音、四音轮指,如此专业性的技巧也需要编写适配的专项练习曲来训练,比如微分音练习、人工泛音练习曲、多音轮指练习等。目前较缺乏相应的训练支撑,二胡练习曲还需要在科学系统化的发展道路上不断突破边界、与时俱进。

(二)教材转型,线上线下一体化研发思路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在线教学的趋势已势不可挡。反观二胡教育的发展历程,张韶的“二胡广播讲座”、赵寒阳的“儿童学二胡”电视教程都是由传播媒介的改变而触发二胡教学方式变革的成功案例。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从根本上促进了教材的升级与转型。

如今,中国慕课等在线教学平台已有二胡教学课程上线,网络教学的影响力在逐步扩大。然而,在线教学与二胡教材的配套是如今亟待思考的问题,如何让线上线下的教学融合适配,需要课程教材一体化的研发思路来充分设计和论证。将教材与新媒体网络技术结合,例如在教材中植入二维码、音视频链接,甚至开发应用程序,使学生通过网络拓展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以课程为中心的教材融合开发是未来二胡教育发展的新形态。

(三)美人化人,凸显教材的美育育人功能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内容,目前二胡教材的编写导向更偏重于技能获得,而在音乐本体分析、审美心理、演奏法与教学法等方面尚有拓展的空间。音乐教材需要承载美育发展完满人性的责任和使命,二胡教材亦是如此。未来的二胡演奏家、二胡教育工作者的培养目标,须从单一型技能人才向复合型艺术人才转变。例如,曲集教材转变以往曲目堆砌的编写方式,精选曲例并深刻分析延展,将乐曲“精读”“精讲”,引导学生不仅要“习其曲”,还要“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最后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发扬艺术学科美人化人的优势特点,凸显教材的美育育人功能,会为二胡教材出版带来新的元素和生发点。

结语

综上,中国二胡教材出版已有相当的体量与经验积累,其中曲集类尤其是考级曲集的出版量占据多数;二胡基础教材的编写相对完善;系列化主题化的教材编写思路更适用于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新时期的二胡教材需要走高质量、内涵式的发展道路,运用新媒体教学手段实现教材功能的延伸和教学路径的拓宽,以课程为中心的教材融合开发是二胡教育发展的新形态,线上线下结合的教材是突破口;将美育育人的要求融入二胡教材,会发挥艺术教育的感召力、塑造力和影响力,加强音乐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教学是传承的支点,二胡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要教育界、出版界的共同力量,完善教材体系、培养教师队伍和二胡教育的接班人会为中国二胡艺术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注释:

①参考《华乐大典•二胡卷(文论篇)》中《二胡图书论著索引》以及读秀平台数据.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编:《华乐大典•二胡卷(文论篇)》,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年版.

②刘复.《刘天华先生纪念册》.北京:京城书局,1933年版.

③高增培.民族器乐史上的丰碑——简论《刘天华先生纪念册》的出版,人民音乐,1997年第10期,第30-31页.

④赵寒阳.二胡现代教育发展史概述.人民音乐,2013年第1期,第39页.

⑤同④.

⑥王次炤.杨雪与弓弦舞——为《弓弦舞——二胡重奏练习曲集》出版代序.人民音乐,2000年第7期,第20页.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中国二胡教材出版现状研究”(编号:KYCX21_13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殷沁(1994-),女,汉族,江苏泰兴人,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胡演奏与教学、音乐表演学。


中国二胡艺术网
二胡专业学习平台,提供免费的二胡曲谱、音乐欣赏、视频教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