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百年实录 土族》
作者:广 兴
播音:应 浩
责编:王雪松
本文章用于非盈利性公共文化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
01
内容节选
土族当代文学,是作家以自身的生活体验,以小说、诗歌、散文等表现手法,对民族的命运和生存状态的现实生活的关系及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进行一定深度的挖掘。这是作家们用现代眼光对本民族的生存和文化的审视,因而具有理性的思索和批判精神。
土族文学以本民族为主体的文学队伍的成长与壮大,创作成果的不断问世,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时涌现岀了一批有才华的中青年作家。如民和籍的鲍义志、吕霞、马光星、谢得纯等等。这些作家长期扎根于土乡大地,怀着对民族、对人民的挚爱之情,凭借着对本民族生活深入独到的体会,对民族心理细微而准确的感受和把握,从丰富、熟知的生活矿藏中提炼素材,在严峻的文化背景上反省民族的过去与现在;通过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土乡特有的民风习俗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为底色,表现土族人民的喜怒哀乐,揭示深厚的人生主题。
鲍义志出版有小说集《呜咽的牛角号》、散文集《哦,大森林》等。他的短篇小说《水磨沟里的最后一盘水磨》描述了老磨主锅保和昌明父子两代人之间对爱情的不同态度。作品通过描述锅保秉性中的善良和缺陷,反思了土族的文化心理和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取向。基于这样的认识,鲍义志在他的《菊香》、《杏川雨》、《神仙淖儿》等作品中,借助不同的画面,展现了一幕幕习惯势力对人性的扭曲,人的正常的生命欲望被虚伪的伦理观念压抑而造成的命运悲剧。
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意识,积极与消极、美好与落后的各种因素,总是在一个群体生活中包容或并存,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由于作家对本民族文化心理在给予反省和批判的同时,也能够看到其中积极美好的精神因素,因而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给人以真诚之感,并使作品也获得了一种自然质朴的艺术效应。在今天,变革的潮流正在冲击着广大农村封闭多年的经济模式和思维方式,广大乡村发生着巨大变化的时候,那些旧的习惯势力的根基已经动摇,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可笑和愚昧,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摒弃。土族作家的不少作品,表现了农村生活的这种转折和变化,以及观念交替更新过程的阵痛和必然趋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土族人民的观念形态有什么变化,表现特征如何?这是作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大胆探索的又一个问题。鲍义志的作品中塑造的翠儿、昌明、六娃、山禄、桂桂、尕水手、月梅等青年一代人物群像。他们是新生活的开拓者,他们勇敢地走出那片狭窄的天地,表现出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
土族青年女诗人吕霞的诗集《我的河流》,以深情的目光抚摸着生她养她的故土,以洗练凝重的笔调抒发了对黄河岸边土族家园的挚爱。在观照民俗风情时,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描写对象融为一体,意蕴深远。诗人以女性特有的委婉细腻,表达了对故土、对民族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评价,也表现出奔涌在诗人心底的诗情和她敏锐的艺术才情。她的许多诗作还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生存意义的思索和追寻。
谢得纯先生是民和三川地区有名望的土族学者。他创作的诗词、楹联,还有关于地名的考证、土族语言的考释、探源等,汇集成《诗词联集》等专著。读者从他的作品中能体味出谢得纯对生命情怀的充盈激扬,文化底蕴的丰富深厚,精神品格的高洁直爽。
他的古体诗词包容的内容十分广泛,不论是对太平盛世的颂扬,对时弊的讥刺,对名山大川、民情风俗的描绘,对名人贤士的缅怀,还是对时世的感叹,对内心情感的表达, 都是有感而发,情真意切,体现出作者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昂扬向上的文风格调,字里行间涌动着一种至爱、至恨、至真、至诚的情愫。有些诗作和对联,借沧桑时变、历史兴衰、命运遭际的变幻无常等加以咏怀,挥毫点评,具有哲理意味,给人以启示。还有他的 《土语释零》、《土语地名志》等著作,是我们考察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在今天,社会各界行动起来,开展全面普查工作,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得到积极的抢救和保护之时,人们会珍视他的著作所含的价值和意义。
在土族文学研究方面,土族学者马光星的《土族文学史》于1999年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全面、系统地总结、阐释了土族文学的起源、流变及发展的历史,既有对各个不同阶段的土族民间文学题材的归纳、分析和评价,又有对土族作家文学作品的介绍;丰富的资料、严谨的理论阐释和较为宏大的叙事结构,使文学史获得了纵深的历史感和时代性。土族人口较少,历史上没有本民族文字,《土族文学史》的问世,丰富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内容,填补了土族文学研究的空白。马光星的文艺评论集《西海文探》由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收入了作者各种理论研究、评论文章共32篇。他撰写的论文《青海文学创作中的高原意识》、《全球化与土族文化建设》、《极地生态的探视与忧患》、《西部大开发与土族文学的反思》等文章,在总结分析以往的文学创作基础上,站在历史 发展的新起点上,重新审视自身的艺术价值取向和寻求艺术风格嬗变的契机,要求作家们 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思考问题,寻求文学艺术的价值追求与时代主潮流、时代本质的结合点,从而以新的形式和内容展现土族人民的新的生活风貌。文章所表达的观点和敏锐视角,表现了一个土族学者应有的历史责任和反思能力。马光星关于地方文化研究的专著还有《河湟民间叙事诗》、《土族文化概览》、《三川土族纳顿节》等多部。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深入和持续发展,土族地区也在引起一场根本性的社会变革。伟大的创造实践,造就新的时代先锋,涌现出许多新生活的开创者。新的奋斗理想、新的生活色彩、新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新生活开拓者身上集中地体现出来。着力描绘土族社会新的历史进程,塑造西部大开发中的新人形象,成为土族文学的重要的历史使命。土乡正在发生的这些变化,促使作家们寻求新的切入点,追求新的审美形式,从而使文学创作凸显生活的深层内涵和新亮色。
02
主题书单推荐
请识别下面二维码进行阅读
END
扫码关注
民和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