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企业在裁员方式上越来越多样化,内部“竞聘”成为了某些公司缩减人员的手段之一。很多公司通过竞聘裁员避开了直接裁员的成本和流程。
企业往往打着“优化组织结构”“帮助员工找到最适合的位置”等旗号,要求员工将自己原有的岗位拿出来,开放给所有人竞聘。成功竞聘的员工可能获得更好的职位或待遇,但那些没有竞聘成功的员工则面临被降职、调岗甚至失去工作的风险。
竞聘看似合理,实则是一种隐性的裁员方式。公司通过竞聘形式不仅减少了直接裁员带来的法律风险,还通过竞争让员工自行退出岗位。这种方法虽然比直接裁员温和,但对员工而言同样带来不小的职业不安定性。
竞聘套路
当公司发布竞聘通知时,往往声称是“给大家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实则为后续的人员调整做好铺垫。员工在参与竞聘前需要了解竞聘规则和公司安排的具体内容,因为不同公司对竞聘失败者的安排可能各不相同。
一般情况下,竞聘失败者可能面临以下三种情况:
1. 保留原有岗位:有些公司会允许员工在竞聘失败后回到原来的岗位,待遇也不会有变化,这种情况风险较低。
2. 被调岗或降薪:竞聘失败的员工可能被安排到薪资和职级都较低的岗位,这种安排对员工发展和收入构成直接打击。
3. 失去工作机会:在某些企业中,竞聘失败的员工将失去原岗位,没有合适岗位可以调动,意味着实际上的“无赔偿裁员”。
企业在竞聘通知中往往不会明确竞聘失败后的安排,这让员工面临一定的职业风险。
如果员工发现竞聘后的安排对自身不利,就需要更加慎重地评估自己是否参与竞聘,因为竞聘失败意味着调岗、降薪,甚至离职的可能性。
如何应对竞聘裁员
面对竞聘裁员的方式,员工应采取适当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下三种方法可以帮助员工在竞聘过程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1. 详细了解竞聘规则
在竞聘通知发布后,首先要从公司获取竞聘的详细规则,以便了解失败后会面临怎样的后果。员工需要向公司确认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 竞聘失败是否保留原岗位:如果竞聘失败后可以继续留在原岗位,且待遇不变,那么参加竞聘的风险较小。
- 调岗和薪资待遇的变化:确认是否会因为竞聘失败而被安排到薪资待遇不佳的岗位上。
- 是否存在无岗位安排的风险:如果竞聘失败后可能失去工作机会,员工需要慎重考虑竞聘的必要性。
通过这些问题,员工可以掌握竞聘的风险。若发现公司没有为竞聘失败者提供明确保障,应慎重考虑是否参与,避免无故被“裁员”。
2. 遇到不合理的竞聘安排,书面拒绝
在了解到竞聘流程和失败后的安排后,如果发现公司采取竞聘的目的在于缩减人员、淘汰部分员工,员工可以选择书面拒绝不合理的竞聘安排。书面拒绝的理由可以是对竞聘方式或安排的不认同,但同时表明自己仍尊重公司决策。
例如,书面拒绝的内容可以简明扼要地表达出:“基于此次竞聘安排的诸多不确定性,本人选择拒绝参加此次竞聘。”以此作为日后可能交涉的依据。
拒绝参加竞聘并非不服从公司管理,而是维护自身职业利益的合理选择。对于员工来说,书面拒绝可以起到自我保护作用,避免在裁员浪潮中受到不利影响。
3. 坚持自身选择,不被群体压力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公司可能会营造一种“全员参加竞聘”的氛围,使员工感到必须参与。然而,员工在这种情境中要明确:不随大流并不是错误,而是对职业生涯的保护。
即便周围同事都选择参与竞聘,自己也有权利拒绝参加,只要认为此次竞聘对自己不利,就可以在合理范围内表达拒绝的立场。
若迫于压力不得不参与竞聘,则需在参与过程中表达清楚:自己仅是出于服从公司安排而参加,对于可能的竞聘失败结果及调岗、降薪等情况不认可,希望公司按劳动合同继续履行原有的约定。
这种做法不仅能够保护自己,也向公司传递出明确的职业态度和立场,使自己在可能的竞争环境中依然保持主动性。
结语
在企业采用“竞聘”方式裁员的趋势下,员工更需提高警惕,以维护自己的职业权益。通过分析竞聘流程、了解竞聘失败的风险,并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在竞聘裁员的环境中正确应对不利局势。
另外,发展靠谱的副业项目也是一种积极的应对策略。
最近一年,AI大模型的智能化水平突飞猛进,这会冲击很多行业的传统工作流程和核心价值能力。在这些行业快速演变磨合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缝隙”出现,这就是新技术的红利。AI工具可以放大个体的能力,即使一个人,即使不是全职投入,也有可能取得惊人的战绩。
短视频和直播是未来很多年的流量主要战场,AI的文案生成能力和数字人视频生成能力,已经异军突起,正在改变传统的短视频直播团队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要求。
这里推荐一下,小象组织的数字人视频号实战训练营,周一开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好友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