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哈佛大学法学院残障项目(HPOD)资深中国部主任崔凤鸣博士应中欧法学院齐红老师邀请,给中国政法大学本科学生开设了国际课程《残障法导论 ——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为关注点》。这门将残障意识融入法学教育的课程,深受学生好评。
01
从整体到细节都追求能动的课堂
崔老师的课程设计比较突出的一点是让每个选课的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课堂参与者、反思者、贡献者,以及有意识成为积极能动的行动者。她表达说,期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无论未来毕业从事什么职业,在他们的工作中能够有自觉的意识看到所在领域残障议题的融合度强弱。残障融合研究与法律的契合,通过课程的教授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们领略到,残障研究不是特殊群体的特殊专业,而是作为人的课题,应该深入到我们生活中各个领域,包括法律领域。
这门课为两周共8次的线下英文课程,每次课为3小时。崔老师从阅读材料的选择、课堂讨论设计、讲解的话题专业性、考核方式精心进行了课程设计。课堂内容丰富紧凑,授课方式多样。学生课堂参与度高。课堂时间的把握紧凑有效,为学生营造尊重、鼓励和思维碰撞的课堂气氛。
课程大纲和阅读材料课程开始前一个月发给学生。阅读材料是老师根据课程的英文密集授课特点仔细挑选的经典文献。课程大纲详细列明了每次课涵盖的主题,搭好了授课内容的框架。学生在课程大纲和主题引领下,进行阅读,从语言上和知识上为上课讨论、老师讲解做准备。
讲授的主题既包括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公约)中残障人的一般权利和原则,也包括具体权利,比如融合教育、就业权等。课程大纲明确了课程目标,即学生获得关于残障的积极视角,学习把残障意识以社会建构方式融入法律学习、研究和实践。因此,残障的积极视角和保障主体的平等参与是课程的主线。
课程设计上,课程一半时间(第一周)重点放在《公约》的理念和基本条款、残障研究的理论发展、残障意识融入法律研究和实践,帮助学生认识残障的属性(社会模式)、观念意识和平等参与的原则和路径。在此基础上,第二周的授课内容是关于残障权利保护的四个主题:融合教育、工作和就业权、法律能力和支持性决策、司法保护。无论是理论讲解、还是具体权利讲解,课程都是通过案例讨论、辩论、模拟法庭、视频、残障人士代表的分享等将理论、知识、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02
置理论学习于实践探讨的课堂
——案例讨论和辩论、模拟法庭等
学生对有关残障的观念、模式、平等参与等内容和知识点了解不多,相关经验比较少。通过案例讨论、辩论、模拟法庭,学生可以把潜在的残障意识和内心的困惑真实地揭示出来,不局限在抽象层面进行思考,而是进入到现实生活中看到残障人面临的、包括态度、制度、法律规定带来的困境。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真实地分享困惑、看法甚至误解和盲点。崔老师特别强调,这门课的目的不是浅显地讲一些残障融合的好听道理,而是通过案例讨论,学生可以把内心的困惑,固有的思维和认识的盲点揭示出来,学生带着反思进入老师的讲解。
崔博士有在国际和中国残障法领域的丰富研究教学和实践经验。课堂讨论的案例都是来自现实生活,包括事实和与事实相关的核心问题两部分。在课堂形式上,有时是学生两人组队,根据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在课堂分享;有时是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各自商讨后,正方和反方轮流发言辩论;有时是学生组成模拟法庭进行展示。每位学生每次课堂都会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或者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对以前视为理所当然的现象和情景进行思考、一步一步发现问题。这些讨论和问题帮助学生可以更好理解老师教授的内容。
03
学生收获
——对残障议题的思考和视角的改变
同学们分享课程反馈,提到最多的还是“思考”和“残障意识”的改变。下面是同学们的一些反馈。
我大一,对残障法了解不是特别深,基本印象是我们作为普通人对残疾人天生缺陷我们应该怎么去帮助他们。但学习这门课后,我觉得这样思维从出发点就有点歧视他们,像老师在课堂上说的,我们应该如何赋能(empower)他们,如何能让他们自己去做,而不是单纯地如何去扶助他们。残障法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点是拓展了我对残障人帮助的视野和了解,听课让我耳目一新。
我选课原因是话题比较接地气,这是门不需要法律方面基础、氛围轻松、简单易懂的国际课,非常感谢老师。上这门课前,对这个话题没有深刻感触,以前没有关注这方面。因为刻板印象,大家都想要我远离残障人士。学习这门课,我想可以用法律方面武器,保护有(精神)残障的家人,可以让他融入社会,这门课非常有用。
我开始对身边习以为常的事情进行反思,向来如此并不一定就是对的,我们需要觉醒改变这些事情,通过对残障群体面对的困境,不仅是对残障群体,也是对弱势群体,触类旁通,让我们今后生活中引发更多思考。
这门课对我的思考和行为有很大影响。我以前看到残疾人就业,很吃惊,觉得是少数群体。现在对残疾人思考更加柔和、没有那么冷漠。上这个课,一次坐地铁,我就闭眼走了盲道,我们进地铁口过安检。而盲道直走到头,突然拐弯,他们路线完全不一样,它是那么曲折,以前完全没有注意到。
我想从课堂形式分享,刚开始想怎么这么多讨论,很忙。但这样的讨论让我对课程的融入度高,引起自己的思考。形式很好,锻炼我们的口语,辩论时有时用英文比较困难,这两个星期有很多思考。
文字:齐红
图片:钱新英
排版:蔡欣仪 2024级双硕士
责任编辑:马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