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大利好正式开启!
财富
财经
2024-11-10 22:27
广东
周五的时候,官方公布了一项超过10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
其中10万亿是直接注入的资金,另有2万亿会自然到期。要知道2023年全国财政收入是21万亿,这是要拿一半全国收入来办大事了!那么问题来了,这轮“化债”对我们的钱袋子会有什么影响?01
11月8日,政府推出了一个地方债务化解的组合政策,主要涉及三个数字:第一个数字是2万亿——到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2万亿棚户区改造债务,将按照原合同偿还。第二个数字是4万亿——从2024年开始,政府将每年新增8000亿专项债券,持续五年,总计4万亿,用于置换地方隐性债务。第三个数字是6万亿——额外增加6万亿地方债务限额,从2024年至2026年,每年2万亿,用于置换现有隐性债务。根据官方说法,通过这种延期和置换,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将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显性债务”是有固定的额度控制的,而“隐性债务”则没有那么透明。比如,很多“城投债”就是地方隐性债务的主力,占比接近一半。因为某些省份的城投公司压力很大,才有了这轮以显性债务置换隐性债务的举措。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44.7万亿,而总限额是46.8万亿,意味着能置换的债务空间不大,仅约2万亿。让地方能把隐性债务放到明面上,通过更低的利息成本和更透明的举债管理,改善地方的资产负债表,推动经济正常运转。注意,化债的核心是转化和置换债务,而不是直接“还债”。换句话说,化债并不意味着债务不还,只是把还款时间往后延了而已。它并不会减少债务总量,而是通过低利率、长期显性债务去替代高利率、短期的隐性债务。对地方政府而言,这一调整可以减少利息支出,缓解短期的还款压力,同时也不会让已经开工的项目因为资金紧张而烂尾。假设有一个企业,主营业务是收过路费和卖矿石。正常情况下,赚的钱用于日常开支和新项目投资;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企业也逐渐开始借钱搞新项目。银行看到企业盈利能力不错,乐于发放贷款。但如果有一天矿石卖不出去,收入骤减,这家企业可能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更别提还贷和投资新项目了。这时候,股东站出来,不让企业再随意举债,而是支持其重新调整债务:延长还款期限、降低利率。企业努力开发新的收入来源,最终度过难关,企业、股东和员工皆大欢喜。这与地方政府债也有点类似,通过中央的信用背书,把还款时间拉长、利率降低,改善地方政府的现金流,逐渐走出财务困境。一个直接利好: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减轻了,就能出台更多民生政策,比如发消费券、消费补贴,或者进行税收返还等惠民举措。另外一个间接利好:地方政府有了更多经济刺激的空间,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比如提升居民收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虽然2008年4万亿刺激计划推动了房价上涨,但这次的情况不太一样。2008年GDP只有32万亿,那轮4万亿刺激占GDP的12.5%;而去年GDP已达126万亿,本次10万亿只占4%。再加上目前住宅库存高达963万套,叠加人口减少的趋势,房地产很难再现暴涨。相比之下,之前一直不被看好的A股可能有望迎来结构性机会。虽然全面牛市不太可能,但化债政策和项目资金的注入,能让一部分A股公司受益,比如城投企业、低空经济类新兴产业等。不过,从长远看这个政策,属于这种短期多巴胺快乐,长期酸疼的的做法,未来还是有风险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面对这轮化债政策,保持理性、做好准备最为重要。首先,在消费上要冷静,不要因为市场利好就盲目消费;其次,投资方面要分散风险,关注政策动态,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除了股市,还可以考虑基金、债券、保险等方式。同时,提升个人能力也同样重要,可以通过学习新技能增加收入,提高抗风险能力。总体来说,化债政策为地方政府带来支持的同时也带来了市场机会。只要我们理性分析以及做好投资规划,就有机会在这轮政策中稳步前行。定期寿险:1000块买100万保额!
儿童保险:给孩子买保险,看这一篇就够了
意外险:哇哦!大胆抄作业
税优险:能赚1080元的大羊毛,快来薅!
低佣开户:佣金超低,后台回复“开户”,多多有推荐。